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孔子逻辑思想有其中庸主义逻辑底蕴:“思”具有中庸逻辑发轫基础;“正名”思想具有“中道”认知内涵;推理思想也有其中庸的逻辑基点与精神内核。通过对孔子“思”、“正名”、“推类”等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进行进一步理性刻划,从而将中庸主义作为孔子逻辑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与策略性素质。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逻辑思想有其内在的中庸主义价值取向:“思”具有中庸逻辑发轫基础;“正名”思想具有“中道”认知内涵;推理思想也有其中庸的逻辑基点与精神内核。通过对孔子“思”、“正名”、推类等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进行进一步理性刻划,从而将中庸主义作为孔子逻辑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与策略性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始终。中庸精神赋予了孔子的仁、礼等思想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透过中庸精神,孔子天人贯通的圣人气象得以呈现。孔子的中庸精神在两千余载后仍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4.
石猛  王树青 《文教资料》2006,(14):40-41
孔子的礼、仁、中庸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发展体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处处体现着“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庸”概念,并把“中庸”看作为“至德”。中庸,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与中和之意。“中和”,是中庸的精髓。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在道德行为上,坚持“过犹不及”的理性精神;在道德选择上,发挥“随时而中”的权变智慧;在道德规范上,坚持“兼德而至”的辨证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庸之道”,是孔子复辟奴隶制的一件思想武器。中庸,“不偏不倚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拆衷调和的意思。奴隶们纷纷起来造反,新兴封建势力搞变革,一个个奴隶制王国“礼崩乐坏”了,孔子这时槌胸顿足地叫喊:“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把中庸当作至高无上的道德加以鼓吹兜售,妄图掩盖当时势不两立的阶级斗争,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要奴隶放下刀枪,要新兴封建势力妥协投降,以扑灭革命的烈火,维护奴隶制的统治。这一点,孔子的孙子子思,倒比较坦白地供认: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治国治民先治心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等命题都涉及了“和谐”的思想。“中庸”也是和谐思想的论述。孔子的和谐是各方面因素的对立统一,它不强调同一也不强调走向极端,是不偏不倚。汉代董仲舒在孔子“中庸”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他的“天人舍一”的“和谐”说。董仲舒的“和”已经失去了孔子原有的精义,他偏于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其在本质上已经背离了调和用中的体系,造成了自汉以降的同一性和压制性思想的盛行,失却了真正的中庸和谐之道。在现代的境遇下,和谐应当在不偏不倚的基础上强调变化发展,积极创造新事物。  相似文献   

8.
‘‘自得”二字最早出现在《中庸》第十四章中,然后又出现在《孟子》中。孔子本人没有提出“自得”概念,但这不妨碍他的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中浸透着这种方法的精神。在孔子与弟子们“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充满着对“个我”的强调与尊重,“自得”是儒家教育方法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戴哲人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庸》中总结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八个字,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孔子是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家,说他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是在尧、舜、文、武的基础上形成的,说他不完全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孔子的美学观及其文艺批评标准,认为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为:区分而又统一美与善;肯定人物的风度美;自然美的“比德说”;批评标准的“中庸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哲学、伦理学、美学三方面,对西塞罗与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指出了西塞罗和孔子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他们的著作中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如:对黄金法则的推崇;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对"中和大美"的自觉追求。这些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共性和人类思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论语>的判断句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主语,]谓语+也;二是[主语,]是+谓语+也;三是主语+者,谓语+也;四是[主语,]+为+[谓语];五是[主语,]+非+[谓语].可见,在<论语>中已出现了"是""为"等判断词,"非"不是判断词,而是表否定的副词.  相似文献   

13.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4.
From Confucius to Lin Piao, all reactionaries in history who tried to restore the old order and turn back the clock invariably advocate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chung yung]." Confucius praise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s the "supreme virtue"; Chiang Kai-shek spoke of it as "the most refined and correct philosophy of life"; and Lin Piao babbled that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 is rational." The revolutionary people, however, have nothing but contempt for all this trash. Hadn't Confucius cursed that "the inferior man opposes the mean"? This shows that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has always been opposed by the revolutionary people since antiquity. The working class is the most thoroughgoing revolutionary class, so it should thoroughly criticize this doctrine.  相似文献   

15.
胡适对孔子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他曾疑孔、非孔,反对现实政治中利用孔子搞复古主义、专制主义;而在学术层面则用平等的眼光研究孔子,作"魔鬼的辩护士";当胡适寻求传统文化资源支持其自由主义言说时,孔子又摇身化为自由主义的先驱。孔子还是那个孔子,变的是时代与问题,是胡适的视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程颐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孟子和孔子的政治论,程颐试图使他们的政治思想与自己的理气论相适应。他依据自己“天理”的本体论观念把“仁政”和”礼国”提高到一个普遍的政治模式。程颐的政治思想除了重视政治的原则和实践的方面以外,还依据诚论提出一种政治性的工夫论来表现政治的形而上学的起源和作用,“立志”、“正心”、“诚意”、“敬”、“修身”都是程颐政治性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17.
朱熹花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学习与诠释《论语》,后与他诠释的《大学》《中庸》《孟子》汇为一编,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名刊行。四种书中,朱熹对《论语》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共撰成有关《论语》著作四种,今传世者三种,以《论语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采取了明显的“六经注我”的诠释方法。本文通过对《论语集注》的举例分析,说明朱熹“六经注我”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诠释方法对当下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是东西方美育的奠基人。二者都认为美育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是影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庸”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原理。同时也是他们美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