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乡村基层的现代治理也至关重要。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乡土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乡土文学可守护乡村传统,挖掘乡村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二是乡土文学可呈现乡村风貌,丰富乡村基层治理的精神维度;三是乡土文学可丰富乡村文明,为基层治理呈现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2.
乡镇政府直接面向农村基层,其角色定位在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因现行权力体系、财税体系以及行政集权等因素而与农民、农村组织之间发生利益博弈,从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影响了乡村自治的预期效果。文章针对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冲突,提出了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有效防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能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既与基层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有关,也与基层生态治理能力有关。生态治理体系不完善,必然影响到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推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既要严厉惩治环境违法以治标,又要通过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提高生态治理能力以治本,通过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基层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新挑战下的战略选择,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村干部治理能力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乡村振兴对村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面临着认识理念滞后、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党组织弱化、基层动员难度增加等挑战。为此,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村干部成长机制、坚持“红色领航”、重塑基层公共性,是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莆田学院学报》2021,(1):15-21
论述村庙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历程变迁,总结村庙组织管理模式。探讨村庙组织发展的现实意义:它具有凝聚乡村力量、举办公益活动、培育基层民主等功能。分析村庙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促进村庙组织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建议,以期发挥村庙组织在乡村基层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服务。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协商治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范式被应用到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传统乡村社会中农村宗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治理的进程。在认识和了解协商治理和宗族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实现村治过程中协商治理与宗族的有机结合,即充分挖掘宗族协商治理功能的发挥,并阐明二者结合的现实意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社会监督等重要作用。H省P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通过建设数字信息平台、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方式,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员培训难度大、信息安全问题等挑战。因此,P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实现数字化时代下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而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法治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治理队伍、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擎"作用是摆脱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类资源不断下沉到乡村,理解社会资本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对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奎塘畈村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存量,乡村社会治理也有初步的成效,一系列措施使其在乡村治理的摸索中看似逐步走上正轨,实际上其治理成效与付出并不成正比,存在村民参与网络不健全、规范资本先天不足、乡村治理主体单一等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讨乡村治理中社会资本的优化,并指出合理引导下的存量社会资本是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和完善的前提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税费改革和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从理论上彻底打破了基层政府对乡村资源汲取的合法性。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乡镇政府职能行使的偏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多种因素使得乡村治理面临着困境。乡村治理改革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的相关法律、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规范发展民间组织才是解决乡村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靠党的领导。在落后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各种问题。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已成为当前落后地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重点,需要正确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农村社区的建设,而治理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效果,从社区治理理论分析着手,结合我国各地农村的不同特点,提出治理模式的三种进路选择,为理论研究与政府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对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其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与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剖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治理理论是后工业时代从“政府中心”向“公民中心”转变的公民治理理论,提倡政府、市场与社会各方协作互动。回顾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其相关研究,展望其未来趋势与前景,农村社区体育在干预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方面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以农村社区体育干预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因而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纠纷调解机制嵌入在乡村治理实践的结构性变迁之中,并随着乡村治理逻辑的演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对浙东先锋村纠纷调解实践变迁的政治人类学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日益彰显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开始更多地使用策略性调解手段,放弃了对地方性文化共识中纠纷调解规范的严格遵守,而且纠纷调解越来越重视暂时性"息讼"协议的达成,其实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发展态势。后税费时代,富人当政之后的农村纠纷调解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治理权力严重受限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得不采取以现代法律为内在基准,以面子、人情和金钱等可控资源为策略性调解手段的办法来解决村民纠纷。而农村纠纷调解的依附性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形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应以网络化治理的理念指导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构建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化新型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全面实施的有效载体,也是助推社会治理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增强基层社会发展活力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意义重大。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的理念日趋科学化、主体日趋多元化、方式日趋多样化。为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需要更新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农村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关系,发挥农村社区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全球治理的需求与供给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重大的现实问题。在需求层面,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公共性和负外部性"特征及国际社会高度相互依赖的特质呼吁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治理的兴起。在供给层面,这些特征又决定了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治理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机理,即超越传统"主权国家"概念图式下的治理,全球系统中的各行为体均试图加强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共同认知,为全球问题治理提供公共物品——建立共同的安全、繁荣与包容,以回应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及其治理挑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明是对农村文明的超越和发展,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在实现自我蜕变的同时,被动地承受着城市文明的浸染。其中,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思路和措施也开始经受新的挑战和质疑。贵安新区当前的城镇化率还不到40%,新区的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实现区域范围内基础薄弱、欠开发、欠发达的农村和农民的城镇化,如何面对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治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迅速明确思路,找到切实可行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乡政村治”模式日渐暴露出的新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后续发展,如何创新治理模式,走出乡村治理困境,既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笔者在全面归纳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贵州民族地区的“参与式“治理的典型个案,力求阐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心理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乡村治理模式转变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