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的有识之士率先打出了“重写文学史”的旗帜.至今,在这种时代使命的召唤下,研究界确实推出了一些成功的“重写文学史”的范例,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等,皆为“重写文学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庆生教授主编 ,王又平教授、杨振昆教授为副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这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项目的成果。作为一本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程教材 ,该书采取新的文学视点来观照当代文学发展的状况 ,通过对文学史实的叙述和文学创作的评述来勾勒出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 ,在地域上不仅评述了大陆文学的发展 ,而且还包括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 ,这是一本有新视点、新材料、新观念的文学史力作 ,是新世纪当代文学史教材建设的新收获。这本当代文学史简明地描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出版的种种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如《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于非主编)、《中国文学史纲要》(李修生编著)、《中国文学简史》(六省十一院校合编)、《简明中国文学史》(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写)等,在介绍《西游记》的成书过程时,无一例外地都把续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彦”错成了“彦琮”。这不会全是印刷厂的疏忽。  相似文献   

4.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是至今仍被大学中文系选用的经典教材;而游国恩诸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北京第1 版)也是建国以后公认的一部反映了时代特色与当时学术成果的文学史教材,所以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出版前,亦作为大学中文系的教材被普  相似文献   

5.
就历史的角度而言,自80年代中期以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和“重写文学史”口号提出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便在逐渐繁荣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结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等代表90年代当代文学史写作实绩的个案来看,当代文学史观念的创新与实践、学术与个性,都因历史的沉积、容纳的限度以及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的大多数文学史著作中,如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王嘉良、颜敏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男性作家创造出的女性形象占了文学史的半壁江山,而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所占文学史的篇幅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八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群的异军突起,但也只是分得了文学史中边缘的一席之地。男性学者视野的局限性及其市场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以“小书”的外形将洪子诚厚重的文学史观包含其中。《概说》是洪子诚历史整体意识、历史还原方法、不露声色的叙述语言风格和治史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多重维度上的当代文学史的“完成”,但它在史的“完成”之外依然回荡着史的“未完成”话外音。它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处理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洪子诚独特的文学史研究姿态,使《概说》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学史写作风貌。  相似文献   

8.
刘汉东《囗号》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8期)说:“在整理古籍过程中,表示删除,也用囗号。如郑振铎主编的《新文学大系》,其中小说《金瓶梅》就有好多用‘囗囗……’来表示删除的”。这一段话有几处错误。郑振铎没有主编“《新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主编是赵家璧,其中第二集《文学论争集》才是郑振铎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理论和作品的选集,其中没  相似文献   

9.
导语 1999年8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当代文学结束了无史的历史。由于它是第一部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治史理念与方法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都当代文学史。这部书以客观、冷静、有距离的方式重现了当代文学的历史场景.赋予文学史写作以鲜明的学术个性.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带进了学术化和学科化的时代.为当代文坛所激赏.不仅在当时反响强烈.也对其后数年的当代文学学术空间的开拓起着持续的引领作用。同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该书亦以独特的文学史观与述史方式体现出重写文学史的收获。其卓然的学术姿态在当代文学界引起广泛的注目并得好评,与洪子诚的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学术天空上的双子墨座。2004年1月.由孟繁华、程光炜两位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世纪第一部有学术创生力的当代文学史著作,是一部吸收了“重写”经验而又富有学术想象力的当代文学史。它将文化和艺术的经纬交织.绘结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地图,展现出叙事权力在建构历史时的魅力与超越品格。这三部当代文学史都以新的知识型构和不可拒绝的力量.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它们是破解文学史观与历史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的经典性文本。基于以上的认识。2005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毕光明的组织下.对这三部新型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性阅读。并在“当代文学研究”课堂上就研读体会开展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研究生颜水生、田文兵、廖述务、罗勇、王春艳、康艳琴、王海丰、张朝霞、邹艳琴、张燕等。下面是部分同学讨论稿的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F0002-F0002
特·赛音巴雅尔1938年生,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195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研究班。1980年调到中国作家协会,参与创办国家一级文学刊物《民族文学》。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国家一级专家。出版多部诗集、散文集、小说集、文学评论集和电影文学剧本。2002年和2004年分别出版《特·赛音巴雅尔选集》。主编了《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蒙、汉两种文版)、《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其部分作品或文学史选入中学、大学教材,有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孟加拉等文字。其中《中国蒙古族当代…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各家文学史著作一致认为,梁山聚义的性质为农民起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一部反映农民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排座次是整个农民起义事业的一个高峰。”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粱山泊聚义排座次,“描绘了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文学呈现出活跃和发展的态势。有关东方文学的丛书、著作和教材竞相出版发行。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1988年,朱维之主编并出版了《外国文学史·亚非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方六七十《论语·先进》:“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指周围六七十里的小国家”;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为“如果有一个拥有六七十平方里或五方十平方里的小国”;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云“‘方六七十’不等于‘六七十方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出版的几十种当代文学史,对所谓“文革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的基本价值判断比较接近,对五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以后的文学却有很大分歧。尤其是对五十年代文学,究竟是当代文学中的“遗产”还是“债务”(洪子诚语),文学史、教科书、社会与论缺乏共识。本文主要解读陈思和、洪子诚、陶东风及顾彬的四部文学史,试图梳理对五十年代文学“负资产”的不同继承方法、不同书写策略以及文学史生产的不同意识型态背景。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写到女主人公刘兰芝被婆婆无理驱遣回娘家后,刘母劈面质问女儿道:“……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无罪过,不迎而自归?”现代一些注者多主张把“誓违”讲成“諐违”。例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上编一)注释:“‘誓’,可能是‘諐’的误字。‘諐’,音qiān,同‘愆’。‘愆违’,过失”。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笈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上编第一册)注:“誓违,一说‘誓’是‘諐’之误。‘諐’,古‘愆’字。諐违即过失。这句是说,我只说你嫁过去可以不犯过失。”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 ,中学历史教材坚持着一个定格的评述 :“…… (1945年 ) 8月 14日 ,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 ,15日他亲自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见于历版及 2 0 0 1年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这也是国内史学、历史教育界现在仍占居主流的评述 ,只是在《诏书》名称上较多使用“投降诏书”或“终战诏书” ,没有照用教材的《停战诏书》 ,如“(8月 ) 15日正午 ,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录音向日本全国播放 ,‘九一八’事变以来长达 14年的侵略战争 ,终以日本天皇的‘玉音广播’正式宣告而结束”(天津《历史教学》1995年第 6期廷华的文章 )。…  相似文献   

19.
李平 《当代电大》2001,(1):12-14
说明:答案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 1)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 )的整体,“中国当代文 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指( )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2)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 是( )传统,又称“‘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 )传统,又称“解放区文学传统”。 3)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 )”,(  )年7月在北京召开。 4)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边城》的作者( )、主编《文学杂志》的著名美学家( ),以及在沦陷区广受欢迎的女作家( )等。 5)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 )的《红楼梦研究》批判。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中有“道芷阳间行”一句,目前一些注本的解释,我觉得是欠妥贴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和《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对“道芷阳问行”的注释是:“[道]取道”。又师范课本“练习”三和中学课本“思考练习”五说:“古汉语中,名词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就是用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如‘道芷阳间行’里的‘间’,原意是小道,这里却用作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问行’就是‘从小道走’。”一些影响较大的著作如《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散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对“道芷阳间行”句的注释,也大体如此,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