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一、广告文化的内涵所谓广告文化,即是蕴含在广告运动过程中的, 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总和。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广告主和广告人员精到地把握社会群体期望或文化圈的继承,并进而超越自身所在群体文化传统的过程;二是公众接触、接受广告及其认同广告与所含文化的过程。广告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从人类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广告与文化的信用是双重的:广告反映了不断变化的文化,同时反过来也改变了文化。  相似文献   

2.
解析现代广告中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兰秋 《新闻界》2005,(4):91-93
广告传播是一种社会活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伴随着广告传播,广告文化产生了.所谓广告文化,即是蕴含在广告运动过程中的、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以广告为载体、以推销为动力、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为宗旨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广告文化是广告传播参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它使得广告传播具有社会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传播的实现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产生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它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广告传播既是信息传播,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传播的过程实际上是传受双方产生文化上互动的过程。就传播者来讲,他对广告中某种文化价值、信息的选择、制作、组织、传递等都掺进了自己的是非、好恶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就是他对该条信息的理解和认识。对受传者而言,他在接受某种广告信息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重新理解和界定这种广告信息的价值和意义。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广告传播和接受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广告的本身意义和价值,还存在着由接受者生成的意义和价值,两者可能是一致的,也有可知能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传播的德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规范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它具有强烈的社会学、教育学性质.特别是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发展,大众文化传播的方式、行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已愈来愈引起社会学家、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大众文化传播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如何加快德育现代化进程,如何与学校德育保持协调,已经成为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报刊广告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化传播媒介,其导致人们许多观念发生变化,而《大公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广告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天津人社会生活之演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广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传播西方物质文明与文化知识、培养人们良好价值观念与社会风尚、激发人们爱国主义和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广告中所宣扬的追求享乐主义等思想亦破坏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告的本质是营销,形式是传播。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文化,是向更广泛的公众告知的以反映经济信息和其他社会内容为目的的传播形式。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广告是大众传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广告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交流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珂 《浙江档案》2003,(2):12-13
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产生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它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档案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人类文化,有着积累和传递人类文化的作用,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也属于文化传播的一部分。理解文化传播的实现有利于更好的做好档案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一、文化传播是如何实现的文化实现传播是有一定条件的,其条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文化的共享性:文化的共享性是指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中主要是指对文…  相似文献   

9.
第一。影视作品传播在社会沟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负功能。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代表着大多数人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它既需要反映,也需要引导。舆论导向错误,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些电视剧之所以吸引青少年,就在于剧中的“晕眩的幸福感”,这恰与青少年观众某些不成熟的心理相契合。接受一个影视人物的形象,也就一定程度接受了该人物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这样,影视作品中的消极示范效应就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炫耀性消费”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郑园园 《今传媒》2012,(3):70-71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力,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跨文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它传播的是一种他民族的文化。当广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国文化系统内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时,就会促进输入国文化的变迁,广告文化力就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从而改变输入国市民的消费观。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例,详细阐释跨文化广告对市民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重识广告传播伦理。伦理关乎正义与善恶,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准则,它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传播即伦理”观念的确立表明:传播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相应的传播伦理。①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和宣传作用的行为,天然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传播行为中产生的道德准则,即广告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余年,广告传播完成了从最初的功能告知型到享受说服型的转变.正以一种商业文化下的意识形态异化着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念,竭力提倡一种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消解着以节俭、简朴、自我约束为主导的传统的消费价值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广告传播成为创造当今高度消费社会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一种文化体现一个民族有民族文化,一个地方有地域文化,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属于这个人群的文化。广告作为“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价值取向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社会中广告越来越成为引人注意的、改变人们态度乃至支配人们行为的有效工具。广告在引导大众消费的同时,广告本身所负载的文化内容也在影响人们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吴满意在《广告文化》一书中指出,广告  相似文献   

15.
和曼 《青年记者》2006,(4):51-52
媒介监督是通过媒介传播的形式,以公众知情为前提,以曝光为关键手段,进而形成一种客观效果——对监督对象造成精神上的道德压力。正因为如此,在一般人看来,媒介监督能够对人们的认知及社会行为产生影响,能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打上属于自己的“渠道烙印”①。但是多数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假如媒介监督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得到受众的认可,没有被受众所接受,其结果又是怎样?就像2004年春节晚会中的相声《让一让,生活真美好》所表现的:在发生交通拥堵的时候,大家都用尽办法想要先通过,朱军对李志强说:“让我先过,难道你不认识我吗?我是电视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余镇邦 《声屏世界》2003,(10):18-19
现代广告以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视角,这其中喜忧参半,因此,探讨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将有助于提升广告传播的立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势能理论”与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信息传播不是一种散发式的传播行为,而是一种具有特定指向型的集约式传播行为,因此广告信息传播具有方向性。广告传播方向是指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的信息流动的方向性。其核心是“谁流向谁”的问题,这是广告传播的核心问题。广告传播方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流动过程,包括信息流动、利益流动、文化流动等多个方面,这些流动过程共同决定了广告传播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儒俊  陈凌 《当代传播》2011,(2):92-94,97
广告娱乐化是近年来在整个社会文化转向大众化、娱乐化过程中兴起的一种传播文化现象.它是在整合娱乐要素的基础上,以娱乐受众、说服消费为主要目的广告传播文化行为.广告娱乐化通常以虚拟情境,建构社会符号、议程设置等传播方式,更隐蔽、更形象、更贴近地对广泛的个体进行反复刺激,以实现集体无意识的情感认同、强化原型和外倾型性格,达到...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认为,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因素有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既无处不在,又富含力量。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形式是传播事业发展的催化,是整个传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社会化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广告传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和商业的范畴,其触角已深深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大众性的商业文化现象。从广告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来看,它确实不是集中、全面、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单个的广告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出完整的思想。然而,广告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必然要综合地体现出一定社会精神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情趣与理想等。“我们一直在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广告口号所表达的不就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吗?“诺基亚以人为本”宣扬和提倡的不就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24):76-80
广告符号传播是发掘广告信息的内涵并进行编码解码的公共沟通活动。本文在文化语境的框架下,关注广告传播的文化认同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和逻辑梳理,解析了广告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廓清了受众对广告符号传播的文化认同产生归属的路径。这项研究不仅有利于强化广告符号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公共沟通活动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