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永明的(《女人(组诗)》,以其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该文从黑夜意识、意象以及躯体语言等方面对诗歌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女性主义诗学有一个总体掌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翟永明发表了组诗《女人》,诗歌以女人和女人的心理为焦点,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性别意识和生命意识,90年代,翟永明的诗歌发生了转变,但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却始终如一。以翟永明90年代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和文本细读法,探究翟永明90年代诗歌中对女性命运的全新关照和对古代优秀女性命运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对女性主义者来说,《永远有多远》里的白大省是个没有女性主体的女人,她的女性意识沉睡在心灵深处,需要一个苏醒的过程;《水与火的缠绵》中的曾芒芒是一个不断成长与觉醒的女性,她在经历了痛楚失败的爱情之后慢慢醒悟和成熟起来。本文就铁凝和池莉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做一个比较分析,探讨人物内心深层次的女性意识,看女性艰难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女权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莱辛的作品关注女性生存和女性自由,同时也关注女性自身的关系。在短篇小说《城市之路》中,Lilla和Marie是亲姐妹。分析她们之间的“负面姐妹关系”,从而去探索莱辛笔下女性主义自身的阴暗面以及她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进入80年代中期,《女人》(1984)、《黑色沙漠》(1985)、《独身女人的卧室》(1987)等一批诗作问世,极大地震动了诗坛.随之一群“穿黑裙的女人”翟永明、唐亚平、陆忆敏、小君、海男、张真、筱敏、林珂、林雪、伊蕾等“(?)夜而来”,走向前景公开声称“在我们的名字下面,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女性独有的黑夜世界.于是,这股黑色旋风掀起了女性主义诗潮.女性主义诗歌浮出历史地表涌动,正是80年代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合乎历史逻辑发展的自然生成.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曾有过的女性诗人的歌唱,大多化解于男性话语的一片嘈杂声中,消泯了女性的意识,即使像林子的纯情诗也渗透了外在性爱的社会情感,如“我不会再把眼泪轻抛,因为/在我的生活里,除了爱情/还有众多的工作和欢乐/像海绵一样,吸取了更多的思念和愁苦.”(《给他》)与以往的女性诗人不同,这批“黑女人”翟永明、唐亚平、海男、伊蕾等是出生在文革前后,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得改革开放之先,与世界女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3):76-76
翟永明,1955生,祖籍河南,生于四川成都.现居成都写作。198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1。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的大型组诗《女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风格和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了文坛.被称为“中国最关的女诗人”。著有长诗《静安庄》《死亡的图案》,诗集《在一切玫瑰之上》《翟永明诗集》《黑夜的素歌》《称之为一切》《终于使我周转不灵》等,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正如你所看到的》等。  相似文献   

7.
翟永明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通过“创造黑夜”、进而反抗男性“话语霸权”、最终实现“从黑夜走向白昼”的“女性主义”诗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读。通过诗歌文本分析及翟永明前后两次“黑夜的自白”,可以发现,翟永明自始至终强调的都是“性别”而非“权利”。“性别”的诗学立场使得翟永明的诗歌更具有持久魅力和意义,更准确地传达出了东方女性的内在真实。与此相关的,是其诗歌独有的特征:以女性自身的内在“深渊”为抒写对象,且以独白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谢凝 《文教资料》2012,(14):35-36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被称为"生态女性主义作家",她一生的创作都集中在黑人的困境、沉默的黑人女性、生态环境和殖民主义等问题上。本文通过对沃克作品《紫色》中莎格的魅力阐释,来分析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并对其笔下的黑人女性探寻自我进行解读,从而唤醒人们对人类"母亲"——自然和女性的生态健康和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怀,以女性倾向的生态视角,把自然和女性联系并等同起来,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黑人女性作为大自然中的黑珍珠所散发出的异样、耀眼的生态美。  相似文献   

11.
论池莉小说《所以》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池莉小说的内质,在《所以》中,她继续关注着女性命运和两性关系。在这部小说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当代女性的成熟过程,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世界。文章试图分析池莉小说《所以》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徐品香 《现代语文》2010,(1):127-129
池莉小说《小姐,你早》叙写了女性们觉醒、成长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醒世意义,但她对女性姿态和女性意识的探索,以及对两性问题的思考却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和极端化倾向。本文在对“小姐,你早》的独特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其展开了批判性分析,并就《小姐,你早》的文本、思想对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启迪作出了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使就是恶魔,即"好"女人和"疯"女人.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正在超越关于女性形象好坏的区分.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时期,富于激进的女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介于传统"好"女人与极端"疯"女人之间的第三形象寻求.  相似文献   

14.
池莉小说中的母性意识与文化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近作《生活秀》中来双扬的形象母性意识的又一次强化。来双扬没有任何母亲角色,却充分地展示了母性的生存关爱,并牢固地树立起她在家庭的中心地位,这个形象与中国女性的原始意象(女神意明)有着深刻的联系,作品以母性意识肯定了市民生活对社会各阶层的哺育特性,由此而成长起来的大富新贵和精英化都与它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顺乎天而应乎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指出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这些都是《易经》告诉我们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6.
王璐 《现代语文》2006,(11):95-97
西方女性主义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认为: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是毁灭男权的象征,是被压抑的女性创作力的想象,是叛逆的作家本身。(1)事实上,男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也与此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在曹禺的剧作《雷雨》中,繁漪就是这样一个“疯女人”。当她终于不堪周家两代人的欺侮而爆发出雷雨般的反抗时,她不仅打破了权威、破坏了伦理,而且也成为浮出历史地表的“疯女人”。繁漪虽然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不得不做一个生活在传统秩序当中的旧式女人。自从她嫁到周公馆后,她和所有的传统女性一样,在…  相似文献   

17.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小说大多都是以武汉这个大都市为背景而展开的,她的小说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描述了武汉的风俗民情,而且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其中,她着重挖掘了颇具"汉味"的女性形象,《生活秀》中的来双扬正是池莉理想中的"汉味"女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讲述了主人公曾芒芒从一个年轻幼稚的女孩经过时间的洗礼,成长为成熟女人的故事。在其人生历程中,她遭遇了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重困境,并不断进行着抗争。在多重困境的描写中,池莉深入到女性的内心世界,表现她们的自我救赎,并展现了新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一个卦是阳卦还是阴卦,是由《易经》爻卦符号系统的生成规则决定的。《易经》的卦都可遵照一生二、一变二、二合一的规则逐层衍生出来。每个卦的上爻是阳卦、阴卦的重要标志。这样一来,四象、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阴阳分类就完全理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