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其实,在枯燥的语文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着黄叶是一种美;置身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一一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相似文献   

3.
《教育》2014,(29):48-49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  相似文献   

4.
与语文对话     
我轻声的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的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那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然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那置身事外在浪涛中收获鱼虾满舱是一种美,那放弃安逸舒适而去笑傲霜雪的梅是一种美,那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美。美无处不有,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5.
这是在一节优质课比赛中,一位老师随着优美的音乐忘情地读着:“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读后,她笑着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生:(大部分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很美。太阳高照,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师  相似文献   

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美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也是一幅美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也是一幅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也是一幅美景……无数诗人创作的诗篇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各种奇异的令人怦然心动的美景。然而,美景又何止这些?除了用眼看的美景,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景更是数不胜数,这就需要有一对聆听心灵的耳朵。望断天涯路,思念故乡的背影是一幅让人感动的美景;滂沱大雨中把自己的伞遮在陌生人头上是一幅让人温暖的美景;大路边弯腰捡起一片废纸是一幅让人欣赏的美景;面对诱惑,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美景     
1.心中的美景(新人教版) 提示:文章的题目既然是“心中的美景”,那么要求同学们写的就不是客观存在的、用眼睛捕捉到的实景,而是经过了情感和心灵过滤的、存在于同学们脑海中的虚景:童年的记忆,理想的世界,甚至梦中的幻境,等等。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紧紧扣住“美”字,进行大量的、细腻的、诗意的描写,力图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境界,并借景抒情,含蓄巧妙地将自己的理想、性格、情感、心理蕴含于其中。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  相似文献   

10.
人是生活中的过客,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生命是人世间的轮回,始转一周,一段生命就此告结。生命虽然如此短暂,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地铁,开往一个叫“美”的站点。一个人每个时期都有对美不同的领悟,也有人错过了站台,而一生都无法领悟美。明亮灯火的照射下,地铁出站。乘客们透过车窗,看到不同的美景。  相似文献   

11.
夜晚,床前的灯下,一杯浓浓的咖啡,屋里弥漫着清香,我倚在座位上,翻阅着手中的语文书本,就像聆听一个古老的传说。以欣赏的眼光看语文,你会发现语文的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以欣赏的眼光看语文的美,你会发现:太湖边, 渔民们获得满舱鱼虾是一种美;大桥上,夜晚闪烁的霓虹灯是一种美;秋天,金黄的田野随风飘荡的一望无际是一种美。总之,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中有美景、美人、美情,而却有许多学生领略不到这种美,追其根源,或多或少与课堂阅读有关。许多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劲,那是因为他们的课堂阅读是“戴着镣铐”,少有自己真正的心灵自由,把阅读当做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必须把课堂阅读还给学生,让他们从“三味书屋”走进“百草园”,体验阅读中的欢乐,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诗人、作家席勒说过 :“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 ,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1.分析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草原》《美丽的大兴安岭》《美丽的大榕树》这一类优美散文时 ,都是尽力将课文中描绘的美景用精炼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去感知这些美景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感性美”。例如我在分析《草原》中草原美景时 ,首先 ,从方位角度看草原 :远景———一望无际的草原 ,哪里都是绿的 ;稍近———像小丘似的蒙古包 ;近…  相似文献   

14.
一、风景写生能激发幼儿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我园地处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附近,一眼望去,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但要从美景中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至能面对实景作画,则非易事。我从写生一棵树、一座桥开始,由浅入深地示范讲解,耐心地启发诱导,让他们慢慢地掌握了写生的基本要求,懂得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就画出不同的画面。随着写生次数的增加,孩子们画出了白堤上的一株杨柳一棵桃,“新新”饭店的三种不同造型的楼顶,放鹤亭、九曲桥等,孩子们为自己的成功欢呼,绘画兴趣骤增。有个小朋友说:“写生以后,我越来越觉得杭州更美了。”还有个小朋友说:“我以前不喜欢画画,现在觉得画画真有趣,白堤都到我的纸上了。”孩子们会经常三五成群地坐在湖边聚精会神地画呀画,俨然像个小画家。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会认“侧、赏、镜”等12个生字,会写“觉、扔、船”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水的美和小洁美好的心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行为。课前准备学生:通读课文,圈画、拼读生字。结伴到附近的山泉或小溪、湖边、大海看一看,水清不清,美不美,并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山水美景(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歌曲录音带。教学过程在指导学生美读的过程中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在美读中感悟文中的景色美和小洁的行为美。一、展现美景,激趣释题1.欣赏湖水。播放课件(或出…  相似文献   

16.
我爱大自然     
<正>大自然的美景总是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总是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连连赞叹,总是让我们心旷神怡以至于流连忘返……瞧,参加本期《片段擂台》的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了自己所看到的大自然的美景。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吧。  相似文献   

17.
邹忌的发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朝服衣冠,窥镜”时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有的读者认为这是在与城北徐公比美,邹忌并不知道究竟谁更美。这样理解并不符合作者本意。实际上这个疑问是无疑而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句话本身包含如下信息:一、城北徐公之美是公认的事实;二、邹忌把徐公当作“美丽者”的标准;三、接近徐公之美是邹忌的目标。也就是说,邹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比不上徐公的,他的问话只是顺嘴说说而已,这种类似比较的发问,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是一种以接近徐公之美为满足的炫耀。关于自己比不上徐…  相似文献   

18.
岳泽和 《语文知识》2001,(12):66-67
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滕王阁序这》“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注为:“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把“二难”注为:“指贤主,嘉宾。”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四美具,二难并”译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  相似文献   

19.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20.
[小引]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如果说美是从客观方面对人的本质力量积极肯定的话,那么,美感就是从精神方面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丰收在望的田野,鳞次栉比的建筑物,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景,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都由于我们能看到“人的本质力量”而引起美感。题目一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谢眺从层楼累榭眺望自然风光,写下了“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说的是自己被自然美景陶醉,连酒都不想喝了;刘禹锡游九华山,有“奇峰一见惊魂魄”之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