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美塔措姆 《西藏科技》2005,(11):23-25,34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大力发展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客观分析了当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现状、特征和制约增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集约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畜牧业、特色产业、乡镇企业和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为主要途径的六大战略转移对策。旨在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洛桑达杰 《西藏科技》2004,(10):23-25,42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历程,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的农牧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牧业产品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农牧业增产不增收日益显出。因此,增加农牧民收入问题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此,分析了农牧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结合西藏农牧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几个方面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是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归根到底就是要结合我区实际,适应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为广大农牧民建立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西藏畜牧业更好发展,加快农牧民持续增收,近年来,西藏政府对西藏畜牧业惠农政策进行探讨和研究。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浅析西藏畜牧业惠农政策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并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对畜牧业惠农政策提出建议,以期为西藏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在西藏出尽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分析了西藏农牧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依存关系,进一步阐明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作用。面对目前西藏生态环境与农牧民增收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业发展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后,农牧民增收途径、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态环境因素在增收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增收的政策取向是发展“生态 特色 高效”农牧业,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科院启动实施了西藏区域创新集群建设重点任务——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西藏农牧结合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回顾了项目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阐明了科研机构在促进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念转变、市场导向、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整合,突破畜牧业饲草短缺瓶颈,大力推进农牧结合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拓宽西藏农牧民增收渠道、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本文通过对西藏畜牧业资源的分析,指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劣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是西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方面重大需求,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受高原特殊的自然条件限制,西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极为有限,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情况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评估;(2)以高寒草地为主体的高原生态系统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屏障功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3)以高寒草地为支撑的畜牧业仍沿袭传统模式,农牧民收入现状及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建设西藏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在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同时,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系统安全屏障。主要对策包括:(1)开展西藏地区资源环境容量调查与研究,保障西藏的可持续发展;(2)量化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类治理与管理模式;(3)实施农牧系统耦合工程,实现高寒草地保护和农牧民增收的双赢;(4)加强西藏高原特色畜产品基地保护与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在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西藏农牧民持续增收,就是要解决农牧民的就业问题,所以农牧民转移就业的路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对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的路径选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