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李宇  李韬 《资源科学》2023,(10):2064-2075
【目的】在后扶贫时代,根据脱贫农民家庭食物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其家庭收入增长与营养结构的关系,既是测度脱贫农民家庭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有效衔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方法】本文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1026份脱贫农民的调研数据,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增长对脱贫农民家庭营养结构的影响;其次,从多维度对OLS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最后,比较了该影响在不同脱贫农民家庭组群间的差异。【结果】收入增长对脱贫农民家庭营养需求具有显著影响,脱贫农民家庭总热量、碳化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需求的收入弹性分别为0.221、-0.135、0.253、0.218和-0.092,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支持这一结论。另外,组群差异分析表明,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在41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从事养殖业的家庭,营养结构受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合理的膳食营养摄入是决定人口健康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潜在因素。建议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脱贫农民家庭收入的同时,也要关注收入增长导致的家庭营养结构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灿 《科教文汇》2007,(8X):11-11
家庭是社会化的重要载体,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家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且这种角色深深嵌入在所存在的社会关系之中。本文即是在弄清了社会化本质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转型期中国家庭教育的梳理,运用嵌入性的理论模型分析转型期中国家庭社会化的问题,认为转型期中国家庭社会化是一个(家庭)成员间相互社会化与(家庭)成员内部社会化、不平等的等级社会化减少与平等的资本共享社会化增多的过程,并认为家庭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家庭观念嵌入现代家庭运行制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陈利群 《内江科技》2007,28(4):122-122
智能住宅需要有一个能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家庭自动化、安防等多种应用的通用布线系统,文章就智能化家居布线系统的标准化、布线介质及系统部件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着眼于单个住户入住前装修问题,总结了家庭综合布线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每个社会都重视婚姻的过程及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在家庭产生、演变、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环境和夫妻双方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婚姻关系简单、脆弱、混乱和危险等一系列的婚姻危机,这些现象和问题可以用家庭社会学的家庭社会学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和回答。针对婚姻问题,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即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和家庭治疗,介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去,化解中国社会的婚姻危机,促进每个家庭的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家庭对社会的正向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谢花林  施佳颖  冷克诚 《资源科学》2023,(11):2170-2182
【目的】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作用机理,明晰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耕地撂荒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因素,以期为丘陵山区耕地撂荒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20、2021年的江西省丘陵山区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借助Logit和Tobit模型探究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耕地撂荒决策及撂荒规模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劳动力非农转移在稳定期家庭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耕地撂荒决策和撂荒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性。相较于抚养期家庭,稳定期和空巢期家庭撂荒耕地的概率更高,稳定期、赡养期和空巢期家庭耕地撂荒规模更大。(2)相对于抚养期家庭,稳定期家庭可以通过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增加间接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规模。(3)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结论】应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农户的撂荒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耕地撂荒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妩祎 《今日科苑》2010,(8):299-299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离异家庭大学生在诸多方面都有别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本文分析了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探讨了管理教育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影响美国数字鸿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勤俭  黄奇  朱庆华 《情报科学》2005,23(3):349-354
不仅美国不同区域之间和各州之间存在数字鸿沟问题,而且在美国城乡、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类型、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之闻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校内学生成长成才,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当前家庭装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隐患及对居住安全的影响,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当前家庭装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隐患及对居住安全的影响,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中外期刊 找差距 谈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国外有代表性的材料科学期刊各9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差距,结合国外科技期刊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于敏 《情报杂志》2003,22(7):90-91
在分析图书情报机构与ISP各自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图书情报机构与ISP相互融合的总体趋势以及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图书情报机构所需要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却有赖于管理。其管理的范围就是对人财物的管理。管理的好,可能起到较好的作用,管理的不好,则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16.
李学勇指出推进自主创新要着重研究加强三个方面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调研中指出,推进自主创新要着重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李学勇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陈至立国务委员也指出,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李学勇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在6个方面进一步改善修改奖励细则、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委队伍建设……ZIX月年,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坚持公开、会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从6个方面进一步改善科技奖励评审工作。 一一刁乡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2(X)3年底,国务院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行了修仃,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增设了特等奖。根据条例精,科技部完成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并以此规范和指导进行2(X妈年度的评审工作。 —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逐渐淡化论文数童,更加注重项目所发表论文的质童和国际影响;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更加强调是否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更加强调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对国防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等相关指标。 —加强评委队伍建设。根据项目的专业技术领域情况,在随机、回避原则的墓础上,从管理部门、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遴选评委,并注重吸收企业、经济部门的专家和科研一线中青年专家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审。在初评评委中,院士约占30%,其中自然科学奖评  相似文献   

19.
梁清煜 《大众科技》2012,(8):100-101,33
水土保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中科院推进与西藏合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近日 ,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作了关于“中国科学院—西藏自治区院区合作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 ,并现场演示了该信息平台工作。中科院院区合作局局长赵勤在会上指出 :要把院区合作信息平台办成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 ,要吸收中科院方相关研究所 ,西藏方相关机构参与 ,共同利用好院区合作信息平台 ,将院区合作最新成果 ,动态向社会发布 ,增加信息流通的速度与效率。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多吉次仁也表示 ,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