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声的世界里,然而声音对我们来讲,既熟悉又陌生,于是同学们对"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现举例予以剖析,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误区一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消失剖析:"发声停止"和"声音消失"是两回事,"发生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音,但原来被传出去的声波在介质中仍  相似文献   

2.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3.
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答: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点评:这种回答太笼统,这样的道理能用来解释所有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的问题,而这里是要解释一个具体问题,所以这种回答,抛开具体问题,只讲大道理,是不切合实际的.标准答案;因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按住发声的锣面,使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2.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冲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5.
对声学的研究古代中国对声学的研究成果丰硕.春秋战国时期,《考工记》记载凫氏为钟……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出.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音调高低(清浊)是由振动情况决定的,振动情况与发声体  相似文献   

6.
备忘清单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 3.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相似文献   

7.
病例一概念混淆 实例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停止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探讨》2009,(7):4-8,157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3.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相似文献   

9.
“共鸣”一词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声学。声学上的“共鸣”现象是指甲事物振动发声而引起乙事物振动发声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它是指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文章之间产生了感应关系,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达到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掌握作品的艺术手法之目的。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共鸣”,有创设情景、安排实践课、以情感人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5.频率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频率低于2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6.声音的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越大.7.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8.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飞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10.用牛皮纸刮动梳齿,…  相似文献   

11.
考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1.( 2004, 江苏无锡) 敲鼓时, 撒在鼓面上的 纸屑会跳动, 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 将发 声的音叉接触水面, 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 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 动, 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 可归纳出: (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 的; (2). 分析: 此题考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知 识,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 也停止; 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答案: 振动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易错原因: 不明白声音的发生过程和决定 声音大小的因素. …  相似文献   

12.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4分)1.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部位不同,蟋蟀是靠的振动,人是靠的振动.2.各种乐器发声的部位也不同,口琴是靠的振动,二胡是靠的振动,笛子是靠的振动.3.敲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锣声消失,登月宇航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月球上空气,不能传声.4.钓鱼的人最怕在附近大声说话和走动,怕说话是由于声音能通过传播;怕走动是由于声音能通过和传播.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米/秒.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秒,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1.5秒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声音的共鸣”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 A和 B,使它们图 1的木箱开口相对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然后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振动 ,这时 ,我们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因为音叉 A振动产生的能量只有很少一部分传给音叉 B,因而音叉 B共振的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在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 ,只有离讲台较近的学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为此 ,本人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 (下面的实验音叉 A和 B均应选取 440 Hz共振音叉 ) :1 .取 40 W直管日光灯金属反射罩一个 ,开口朝下放在桌上 ,将音叉 A和 B的共鸣箱开口相对 ,彼此相距 2 5cm左右置于反射罩上 ,如图 2所示 .激发音叉 A使它振动发声 ,经过 1~ 2 s用手捏住 A的叉股 ,使它停止发声 ,这时就会听到音叉 B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音清亮缭绕 ,如果环境比较安静 ,在教室各个角落都能清晰听到 .2 .在上述实验中 ,如果周围噪音比较大 ,可用智力竞赛抢答扩音两用机 ,调节音量至适当位置 ,将话筒靠近发声的音叉 B,经...  相似文献   

15.
收录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化教学设备,它在外语、语文等学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收录机在理科中也是否可以被利用呢?本文对收录机在初中物理声学演示实验中的应用作些尝试性的探讨。1 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一根细线栓住一乒乓球,并将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紧贴乒乓球固定放置一个扬声器(如图1所示);再用杆头将扬声器与收录机相连(即插头插入收录机的耳机孔中)。此时打开收录机,扬声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观察到乒乓球在来回的摆动;关闭收录机,扬声器的声音消失,乒乓球的振动停止。由此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相似文献   

16.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所有的振动都能发声吗?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如鼓在发声时,我们会看到鼓皮在振动;风吹着树叶不停的摆动,会发出沙沙声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发声,如单摆的振动不能发声.  相似文献   

17.
吹敲玻璃瓶发声的音调变化是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的难点之一.以虚拟示波器软件为探究工具,数字化探究吹瓶和敲瓶两种情况下的音调变化过程,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第一章第1节内容.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之一,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设计是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2)知道发声体振动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13页"想想议议"问: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吗?例如.蝉是如何发声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鼓靠鼓面的振动发声,琴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