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懂得了用笔方法和结构要领以后,便要进一步去练习。要练字,就必须有一本碑帖作为学习的范本,这时,学生很需要教师能指点他选哪一本字帖好。为此,我们就必须对楷书的发展过程以及历代优秀书家的楷书碑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国文字的字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秦和秦以前用的是篆书,汉代用隶书,到了三国曹魏时期,又产生了楷书。魏晋以后,楷书便被当作正规的字体来使用。楷书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的初创时期。曹魏时代最杰出的书家,当推钟繇(元常)。他的楷书以浑厚朴实,自然茂密见长,传世的字帖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晋、南北朝的书法分南北两派。南派以晋王羲之(逸少)、王献之(子敬)父子二人为代表,世称“二王”,长于书牍。王羲之的书法雄健秀美,被后代推为书法正宗;王献之继承其父的书法,风格更为新奇豪放。但他们传世的  相似文献   

2.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书”。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和欣赏,笔者从文化接受层面上谈一些认识和理解。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晋人的书法,唐人的诗,宋人的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颂的艺术瑰宝。晋人的书法又以“尚韵”而著称,这“尚韵”的特征既是书法美学的,也是人格气质的。《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风气。所以,教学和欣赏该文应该首先展示它的“书法原貌”,领略这些勾勾画画、点横撇捺的线条艺…  相似文献   

3.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选进了该文,这真是一件好事。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笔者想谈谈其在文化接受层面上的一些看法。一、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的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我们许多人也是在“天下第一行书”的盛名下仰视它的。《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它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习气。所  相似文献   

4.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是我国唐王朝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博学,工辞章。……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中国名人大辞典》),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大书法家和革新家。他既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我国书法艺术一崭新的书体,  相似文献   

5.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晚号明日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他工各体书,尤擅长于隶、行。他的书法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被称为“何字”体。他虽然没有书学专著传世,但他的《东洲草堂文钞》和《东洲草堂诗钞》中却不乏论书诗文。晚清以来,书家和书学评论家对他的书法多有研究,但对他的书论却研究很少。笔者不揣浅陋,近年来研究其书学,略有所得,今将一管之见,撰成此文,聊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兰亭集序》是文采书艺双绝的传世名作,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选进了该文。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笔者谈谈其在文化接受层面上的一些看法。一、书法美学层面。《兰亭集序》的彰显于世,首先是其书艺的超绝无双。《兰亭集序》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法佳作,同时集中而艺术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特有的时代风貌和时人习气。所以,我认为,教学该文宜先向学生展示它的“书法原貌”,领略这些勾勾画画的线条艺术所呈现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扬。俗谓“书为名画”。笔墨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才情、气质和性格的流露和暗示,当我们沉潜内心细细品味,这些…  相似文献   

7.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8.
“真书”起源问题,是文字学及中国书法学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传统既成的说法是“真书”源起于东汉魏晋之际。本文拟据文献书证及传世文物考辩,对这一陈说提出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米芾,宋代书法大家,真、行、草、隶、篆皆精,传世主要书迹有:《多景楼诗》、《苕溪诗》、《蜀素帖》、《拜中岳命诗》、《草书九帖》、《寒光帖》:《留简帖》;其行书倜傥纵横,跌宕多姿,独具个性美,影响深远。本文谨以笔者的临摹体验,结合古今书论,探究米芾书论“刷字”和“四面”的真正含义和技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读史管见》是胡寅的史论专著,其传世版本大约有四系、六种。该书作为宋代义理化史学的代表作,继承了《春秋》“褒贬书法”和宋代理学的一般观念,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资治通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理学化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礼学、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胡寅对理想君子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琴赋》是嵇康集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于一身而创作出的佳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皆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是“变汉体之旧”,在很大程度上脱出了前人同类赋之窠臼,更使其成为传世杰作.而成就《琴赋》诸多“闪光点”的原因,多认为在于嵇康的思想、性格和富有自然色彩的音乐理论;其实,归根结底,是在于魏晋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正方从义(约1302—1393),字无隅,号方壶,又号上清羽士、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元末著名道士画家,江西贵溪人。他擅画云山,工诗文,书法擅长古隶和章草,山水师法自然,极潇洒,充满道家的思想意趣,传世作品有《云山图》《山阴云雪图》《武夷放棹图》《高高亭图》《神岳琼林图》《白云深处图》《太白泷湫图》等。  相似文献   

13.
孔融《临终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典论·论文》在评论“今之文人”时,第一位即为“鲁国孔融文举”。孔融为曹操所冤杀;作为儿子的曹丕,却无所顾忌地推崇他,可谓有胆识。诚如后人所说,“丕好贤知文,十倍于操”。 孔融(公元153—208)有《临终诗》传世。明·胡应麟《诗薮》云:“北海(孔融)不长于诗”,其诗“存者皆不工”。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譬如孔融的《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相似文献   

14.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3,(10):F0002-F0002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唐代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官初任监察御史,迂殿中侍御史。因直言敢谏,被贬至河北平原郡做太守。后因平叛安史之乱立功,进京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庄重。其书风格,初呈平整端齐,为后世馆阁体之滥觞,晚年书风为之一变,自成一格。横画细且平,竖画粗重雄浑。其运笔多为折笔,蚕头燕尾,棱角分明,故厚重有力,不觉其肥;其书结构风貌,中间空灵,外画紧凑,故松而不散,拙而有神,独树一帜。颜真卿的行书成就也极高,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传世作品较多,如《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  相似文献   

15.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声名显赫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作品传世较多,但画迹已荡然无存。他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行书,亦工篆、隶、楷、草等书体。其传世书法墨  相似文献   

16.
何绍甲(1904—1999),广东番禺人。历任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被聘为香港书法家协会、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顾问.著有《汉语歌词规律初探》《何绍甲自书诗联》等。  相似文献   

17.
“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他虽是针对绘画而言,实际上生动恰切地揭示了审美创中的普遍规律。 顾恺之(约公元346~约公元407),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工画人物、肖像,兼善山水、禽兽,在造型艺术美的实际创造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著名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就出自他的妙笔。正是因为他有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绘画美学理论的建树方面显示了超卓的水平,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些论著含英咀华、包前孕后,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丹青大师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在金亡之后对金代书法发展的成果进行了汇集与总述,其继承了金末以来发端的书法评论回归理性与书法“复古”的思想,并在其之后的讲学、交游、鉴藏等文化活动中将其“复古”“崇尚魏晋”的书法观与鉴藏观传递给其后辈书家如郝经、商挺、王恽等人,并最终对元代书法“复古”的潮流产生了影响。可以说元好问对金元两代书法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使之相互连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岸柳,本名郝永安,号青源斋王,1963年出生于河北滦县。1980年开始潜心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佳品收入《袖珍钢笔字帖》等。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书法大赛中获奖多次。岸柳坚持“我以我手写我心”,以意趣优雅的自撰自书表述其追求超然宏阔之胸襟——“诗韵文心抒境界,笔情墨趣写自然。行间字里有真意,天地胸中无俗尘!我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20.
倪瓒 (130 1— 1374 ) ,初名王廷 ,字元镇 ,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 ,江苏无锡人 ,元代画家、著名诗人。他的水墨山水意境清远萧疏 ,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大家”。兼工书法 ,善诗文 ,留有倪氏诗文集《清 阁集》 ,《全元散曲》中录存其小令十二首。 [越调·凭阑人 ](赠吴国良 )“客有吴郎吹洞箫 ,明月沉江春雾晓。湘君不可招 ,水云中环佩摇。”是其中之一。吴国良 ,江苏宜兴荆溪人。倪氏诗文集《清 阁集》卷九《题荆溪清远图》云 :“荆溪吴国良 ,工制墨 ,善吹箫 ,好与贤士大夫游。张贞居 (即张天雨 )每馆寓其家。舣舟篱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