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一生没有为他的母亲留下文字,对他的保姆长妈妈却倾注了一腔深情,专门写了一篇《阿长与〈山海经〉》以示怀念,而且怀念之情的深切让人唏嘘不已,这说明长妈妈对幼年鲁迅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然而解读文本,我们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长妈妈对幼时的鲁迅似乎没有特别的爱,而让鲁迅感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买了一本《山海经》。当然,幼年鲁迅对这本书念念不忘,而目不识丁的长妈妈居然满足了他的渴求,这种感动是铭心刻骨的。我们作这样一番假设,如果没有《山海经》一事,鲁迅会著文怀念长妈妈吗?这当然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们挖掘得更细一些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2.
清澈眼睛     
在实习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了造句的作业。有个孩子的作业这样写道:“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驴一样地奔跑着。”我不禁哑然失笑。我问那个孩子,见过驴吗?他说见过。我问既然见过,为什么还这样写呢?他将小脑袋一撇,眼睛眨着问:“这样写不好吗?”我说这样不好,不能将同学比喻成野驴。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拿回去重做了。半小时后,他将改好的作业交给了我。上面这样写到:“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狗一样地奔跑着。”我又笑了起来,告诉他也不能将同学们比喻成狗。小脑袋又是一撇,问我为什么不能呢?我问他你不觉得驴和狗都是很丑的吗?…  相似文献   

3.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4.
疯狂的胡子     
我有一位非常有爱心而且非常喜欢旅游的长胡子爷爷,他的胡子每时每刻都在疯狂地长着.你要问爷爷的胡子有多长,请你看看夜晚天空的银河吧.你从这头望那头,能望到尽头吗?爷爷的胡子也是这样,他早就已经看不见自己胡子的那一头了.  相似文献   

5.
没有快乐的学习就像一潭没有波澜的死水,沉闷而乏味,学生在这样的坏境中学习不但吃力,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小小年纪就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他以后的求学之路还会走得远吗?老师帮学生"开小灶",家长对孩子过度期望,这些就像一堵高高的围墙挡住了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  相似文献   

6.
Is He Crazy?     
哈里:我的兄弟每天都要刮一次胡子。约翰:我的兄弟每天要刮50次胡子。哈里:他疯了吗?约翰:没有,他是个理发师。Is He Crazy?  相似文献   

7.
1鲁迅做驳论,就是厉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驳论就是匕首、投枪,又是春雷、战鼓。鲁迅的本事我们能学到手吗?全部学到不好说,但读过的文章,只要揣摩到家,还是可以学到手的。就这一篇驳论我们要揣摩:鲁迅为什么独具慧眼,目光如炬?鲁迅为什么鞭辟入里,针针见血?文章写于1934年,这个时候的鲁迅已经精通了马克思主义,鲁迅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作战,靠的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武器,他深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以他明彻,他正确,他有威力。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对国民党政府的绝望、鄙夷、唾弃,对共产党及其工农红军的敬仰、颂扬、信赖,都溢于言表,鲁…  相似文献   

8.
上学期,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的同桌》。回家后,我把写好的作文稿交给妈妈看。妈妈看后非常生气,她说:“整篇文章都是写别人的缺点,难道他就没有一点优点吗?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关键是怎样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像你这样,只发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又不去帮助别人改正缺点,是不对的。如果别人也这样对待你,你心里会舒服吗?”  相似文献   

9.
马乐里是一只没有胡子的猫。为什么人人都有胡子,唯独他没有呢?这也是他不快活的原因。他问过许多猫,这些猫都摇着头,笑着问他,一只猫怎么会没有胡子呢?  相似文献   

10.
因为雀斑蛋是魔法师家的孩子,虽然现在他还没有学习魔法,但家里时常发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不时会有一般人家没有的古怪而神奋的亲戚朋友,也就不奇怪了。这一天,就来了这样一位亲戚。他,矮矮胖胖的,细眼大鼻子,还留着奇异的胡子,那胡子一根根都像韭菜叶子绿油油的,说起话来嗡嗡响,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篇文章,只有一句话:"今天过得好无聊,没啥好写的!"你猜,这是什么?我来告诉你,这是一篇日记。这篇日记合格吗?当然合格了!那么如果老师布置了一篇  相似文献   

12.
长胡子人     
你听说过长胡子人吗?你别笑,还真有这么一种人,胡子总是长个不停。这可真让人烦恼啊。不过,现在长胡子人不必苦恼了,他有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还从中获得了不少乐趣……请看童话《长胡子人》。  相似文献   

13.
<正>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简练流畅,形象鲜明,韵味深厚。对于这篇小说,学生读懂一般的意义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以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审视,读出一些小而真切的东西来。一、小人物身上的大智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鲁迅文章的高明的手法,感受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让我们共同来思考几个问题:1.贺老六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后来祥林嫂会接受他?2.阿毛这一个形象是否可有可无?如果没有阿毛,祥林嫂最后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4.
历史神话     
跟随麦哲伦一道进行首次环球航行的佛罗伦萨航海家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经过我们南美洲之后,写了一篇准确的报道,然而它更像一篇虚构出来的历险记。他这样写道,他看见过肚脐长在脊背上的猪,还看见过没有爪的鸟,这种鸟的雌鸟在雄鸟背上孵蛋。此外,还有没有舌头的鹈鹕,它们的喙部像把羹匙。他还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好像这个目标中太没有教育的作用了,太没有给社会以位置了,竟是让学生从自己到自己吗?首先,那后一个自己应是比前一个自己更高大的自己。其实,教育所期盼亦正在此。其次,那后一个自己的高大之处,即包含他协调和谐的发展,包含他更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联。再次,教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以及教育的作用,不正在于促成这一变化吗?也许,个别学生太差了,他简直应该洗心革面了,还能再去成为自己吗?然而,洗心革面之后的他还是他自己。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这一目标的意义,还不只这些。一、我们一再…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作为一位作家,他是以散文著名的。1935年,中国出版界编成一部重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请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和朱自清等10多人编成。郁达夫编的《散文二集》里收入鲁迅、周作人等16家共131篇,周氏兄弟占81篇,选入朱自清的共7篇,居第3位,比冰心入选的还多1篇。可见朱氏在现代散文家中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背影》一篇,最为人称道。像我这样70岁左右的一代人,可以说没有不从教材上读过这篇散文的,要是一位教师,也就没有不教过这一篇的。我每读此篇,都深受感…  相似文献   

17.
温暖的胡子     
孩子问爷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重复问了四遍。爷爷挺纳闷儿,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总问这个问题?”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为什么?”“因为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好看!”于是爷爷笑了,胡子笑成了花,不为别的,就为了小孙子的这个“希望”。这就叫温暖。还有个真人真事。在美国,曾有个小女孩儿给林肯写信,希望他留起胡子。林肯极其认真地读了这封信,不仅立刻给孩子回信,还真地留起了胡子。  相似文献   

18.
田星讲故事     
《今日中学生》2006,(32):35
青春期总是敏感的,这敏感常常使自己凭着主观意识,去看待人和事. 记得读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男人许多年一直留着长胡子.一天,他忽然想要换一种方式,把胡子剃掉,留八字胡.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心想:在一起上班的同事和朋友会怎么看呢?他们会不会笑话我,改变对我的印象?犹豫了好久,他一咬牙,还是剃掉了长胡子,只留了八字胡.可是上班时,没有任何人对他注意或者议论他的胡子,每个人都像往常一样,埋头工作,直到下班.他忍不住问一位朋友:"我今天的样子有什么变化?"他的朋友莫名其妙地看了半天,才发现他胡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探究快乐产生的原因是《社戏》教学的一大难点。我有意识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风筝》拿来让他们对比分析,主要采用学生自由辩论的形式。师:刚才,大家一同分析了鲁迅先生三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文章,现在请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快乐是如何产生的?希望大家结合上述文章畅所欲言。生:我认为快乐的产生主要在于有朋友陪。大家在一起玩,有说有笑,自然就有快乐。如果“迅哥儿”没有朋友陪或者由他母亲或外婆陪着去看戏,他能体会到这样的快乐吗?师:好一个“如果”,这个假设很新鲜,值得我们思考。生:我认为快不快乐,与…  相似文献   

20.
校园鸡汤     
小梓的老班像鲁迅。确实,鲁迅先生的面部特征他都具备,可惜的是鲁迅先生的众多高尚品格在老班身上你是花费半个世纪的时间也找不到的。他身上的“众多”体现在:胡子多,废话多,暴躁的时候多,啜人的时候多,眼镜的圈数多……数不胜数。难怪从老班那里“飞”走的毕业生没有一个可以假装虚伪地夸他两句的,都把他描述得如到处拉屎的苍蝇一样可憎?小梓原以为老班挺和气,至少刚上高一那阵儿他还天天面带憨笑——后来小梓分析得出结论,那就是精神失常的先兆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