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分析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一个满身矛盾的事物。要认识商品这个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商品的矛盾。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商品首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一种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商品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以存在于它们之中的共通物为前提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彼此交换的商品中共有的人类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一般人类劳动在数量上的表现。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2.
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提法。但是,有些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往往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这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有严格区分的。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是指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可供人们交换之用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是一个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一个商品,只要它的价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洪远朋同志《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不同》一文,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叫做商品的二因素;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叫做商品的二重性。二因素指商品物质要素和劳动的结合,是商品的内在实质;二重性指商品供人使用及消费的自然属性和供人交换之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外在表现,从而阐明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二者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4.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重点理解】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概括出来的,是重点和难点,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体现其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3)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商品的价值,但必须付出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必须付出价值。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4)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们研究文艺产品(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学艺术研究),多只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或政治性)、文化属性(或学术性)、审美属性和信息属性,很少去揭示它的商品属性,这是很不全面的。 文艺生产也要耗费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产晶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也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供人消费因而具有交换价值。文艺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其使用价值一般是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在满足了他人的社会需要之后实现的。所以,文艺产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也具有商品属性与商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一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解构理论的发端之一,即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入手,参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中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外还有第三个属性即交换价值,试图说明与商品的交换价值同理,没有交流的、孤立的语言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语言的意义只在交换中产生,并分析了语言有别于所指/能指不定关系之外的另一个特性,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工具的交换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心理学与价值的认定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大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简而言之就是有用性。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字面意思看不难理解,人类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具体的产品上形成了价值。但是,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类似于"妈妈给孩子做的爱心早餐没有价值"的说法,很多学生从  相似文献   

8.
高一经济学教材明确告诉我们: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这里我要谈的是非劳动产品的商品化。 商品应该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被当作商品来交换,  相似文献   

9.
一、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例题假如“1把斧子=2只羊”这个等式成立,运用相关知识回答1~2题。1.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需要交换,是因为A.两者都有使用价值B.两者都有某种共…  相似文献   

10.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经过交换 ,进入消费领域 ,逐渐变成了废品。一部分废品被收购部门以低廉的价格回收 ,又一次进入流通领域 ,具备了商品的身份。废品为什么又能够成为商品呢?这就要看它是怎样重新具备了商品的基本属性。首先 ,废品(如废纸、废钢铁等)的前身是劳动产品 ,虽然它的价值在上一次交换时已经实现 ,但是 ,废品所有者在拣回或保存这些废品时 ,付出了一定的劳动 ,使它们具有了微量的价值。其次 ,这部分废品可以作为生产原料被利用 ,虽然它们原来的使用价值已不复存在 ,但是 ,它们…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科技商品的堆积,而单个的科技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从马克思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的维度看,科技商品的"二因素"是科技使用价值和科技价值。科技使用价值是科技商品的基础性因素,它主要是从"物"的属性方面对科技商品进行考察的结果,它所展示的是科技商品的"物"的属性,在实质上所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科技使用价值与一般物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即"科技使用价值之一般",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独有的特征即"科技使用价值之特殊"。科技价值是科技商品的核心因素,它主要是从"人"的属性方面对科技商品进行考察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科技商品的"人"的属性,在实质上所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科技价值与一般物质性商品的价值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即"科技价值之一般",同时又表现出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即"科技价值之特殊"。作为科技商品"二因素"的科技使用价值和科技价值,既相互区别、各不相同,又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科技商品,因此科技商品是科技使用价值和科技价值的辩证统一体。而这种辩证统一性,是从"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考察的结果,在实质上体现的是科技商品之"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1.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高校后勤的服务劳动,属于经济范畴,它也是一种劳动产品,同样具有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通过交换也可创造利润,在交换过程中当然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鲍德里亚在解读现代消费行为时,扩展了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论,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之外,提出了商品符号价值.商品的符号意义具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意义的符号,即商品的品牌,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符号,即商品的社会象征性.今天,广告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商品信息,告诉人们商品的真实意义,而是产品增加文化附加价值的一种符号.……  相似文献   

15.
刘定建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77-79,86
商品的内容含义必须把握:商品必须是人类劳动加工过的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才是商品;要特别强调商品必须通过交换过程,实现转移使用价值。为什么商品必须通过交换过程?在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而使用价值和价值必须通过交换即交换过程才能实现。交换过程完成后,商品生产者获得价值,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所以,只有完成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以下简称"新版教材")对商品定义做了如下修订:将旧版教材第4页第一自然段的"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改为"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这一修订意在删除商品的定义,同时突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基于这一修订,笔者结合运用新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思考。一、细细思量,修订有深意新版教材对商品定义的修订,可谓是一次大胆的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一政治教材质疑四则 质疑一:“物美价廉”中的“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吗?(现行普通高中高一政治教材上册第9页)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但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货币产生后,又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这样就产生了交换价值和价格。人们在购买商品时,直接接触到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格,而不能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人们购买商品当然不能希望商品的价值低廉。虽然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但商品的价格总是要受到商品的供求、纸币的发行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价格与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人们购买商品,  相似文献   

18.
一、高一政治教材质疑四则质疑一 :“物美价廉”中的“价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吗 ?(现行普通高中高一政治教材上册第 9页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但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 ,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货币产生后 ,又通过货币表现出来 ,这样就产生了交换价值和价格。人们在购买商品时 ,直接接触到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格 ,而不能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人们购买商品当然不能希望商品的价值低廉。虽然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 ,但商品的价格总是要受到商品的供求、纸币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依然存在,精神产品具备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精神产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但精神产品产不仅仅是为了交换才生产的劳动产品,其价值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来衡量,它的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因而又具有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及其解决形式;价值的二重性,即价值的质和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之谜的破解,即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生产劳动和价值的创造与转移;价值规律的实质、表现和应用;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实质及其研究意义等。这些丰富的科学内涵逻辑地依次展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九道程序:把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肌体的细胞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透过商品“物质属性”之现象察其“社会属性”之实质→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之质即价值实体→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和如何决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表现问题并揭开货币之谜→深入地研究了价值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