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解读《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讲述了李时珍师徒为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投宿一所“破败”的古寺的故事。故事围绕“夜宿古寺”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具体事件体现出了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对待学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中,本人循着“浓缩-瞄准-求证”这一线索,展开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案例1】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在临下课前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课后继续搜集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与徒弟庞宪夜宿古寺的情景。课文中不断闪现着一个个浸透苦水的镜头: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手拄枯枝,背着行囊,在山野村间艰难跋涉着,寒风拂起了他干枯的白发;阴暗潮湿的古寺中,灰尘四起,屋顶露天,窗户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李时珍正在专心地记录着……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和工具方面的价值,将文本传达的人文信息和训练的工具资源带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进而让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甘心住破庙、吃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时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浮夸、做作、不务实或是庞杂、偏失、缺精髓的现象,本色语文倡导在教学中追求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还语文以真切、朴实与自然;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脚踏实地开展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去芜存菁,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下面,笔者将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为例谈语文本色观。一、返璞归真1.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情《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旧知,引出“一夜”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谁来说说? 2.这座古寺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对庞宪这么说——(出示: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为学生感知文本、历练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展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揭示李时珍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着力描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曾两次执教这节课。为了让李时珍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两节课我都采用了“以读代讲.再现画面”的方式指导学生品词析句.同样的教学策略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改编)历史背景:明朝地点:湖北省西部山区人物:李时珍,年近50,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庞宪:20多岁,李时珍的弟子[画外音]李时珍带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甘心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了百姓,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相似文献   

11.
一、扎实有效的练习案例1:《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四年级上)在进行词语"积累·运用"的练习时,我们没有孤立识字、简单释词,而是抓住文中各种联系,将词语合理"打包"为立体结构,形成板块,创设与文相映的情境,有意识地培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情境和语用。在苏教版四上《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着力让学生"苦"中悟"情","景"中品"人",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7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之一。李时珍出身世医之家,他的愿望是像他父亲李言闻一样,当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他自小就聪明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难  相似文献   

14.
李亮 《江苏教育》2012,(31):19-20
我对倪鸣的印象主要来自她对于三种角色的演绎:教师、主持人与校长。作为教师,倪鸣把语文课堂演绎得厚实而又充满美感。听倪鸣上课感到敞亮极了,舒服极了。这是我多年看课鲜有的感觉。第一次听倪鸣的课,是她在南京市石鼓路小学时一次全省的观摩活动上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她带着学生研读课文,感受李时珍的苦与不苦,把  相似文献   

15.
读书要做标记,学生要学会利用恰当的符号做批注。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在学习批注的起步阶段,教师不仅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批注符号,还要教会学生巧借批注这一手段,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付启龙 《考试周刊》2010,(11):70-70
前不久,我校青年教师俞秀芳为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听后我很受启发,感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命课堂.应该是小学生享受语言熏陶的艺术课堂,应该是小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实践课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段的升高,我们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多音字、多义词逐渐增多,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选择多音字的读音、多义词的义项?带着这样的困惑,笔者走进了特级教师任焱的课堂,听她执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其中一个教学片段让笔者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教学目标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分段、概括段意这一要求不但没有过时,还必须加强训练。《李时珍夜宿古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后第4道作业题明确提出"分段、概括段意"的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笔者认为,这是教科书编者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的具体呈现。面对学生现状,怎样充分利用文本,有效地指导学生学  相似文献   

19.
《李时珍夜宿古寺》两则案例,充分凸显了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的核心价值追求。两者教学各有特色:前一则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线,以读促思,读思结合,学生在自主感悟、圈画评点、含英咀华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定格人物形象;后一则设计注重自主探究,以类课文的学法提携全  相似文献   

20.
今天听了6节阅读课,分别是二年级《大禹治水》,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古寺》,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柳》同课异构第二课时阅读课。6堂课可谓精彩纷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6节课有着共同的特点:特点一:年段与课时特征鲜明。两位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讲故事、设计情境对话、观看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在阅读中识字、写字,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执教《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