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蒋守勇 《传媒观察》2006,(10):39-40
新闻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可信程度,因此也被视为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表现。好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长期努力、不断求索的结果。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质疑,2003年8月,零点调查公司公布了一项网上新闻媒体信任度调查结果,其中,电视可信度为49.5%,网络24.8%,报纸17.6%,广播仅2.6%。从信息类型来看,新闻信息为59.1%,娱乐信息13.3%,生活信息17.4%,产品信息7%,调查数据便可看出公信力的危机。此外,这样的情景也已经并不罕见——面对新闻媒体报道的事实、数据等信息,有人往往会问“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顾理平 《新闻知识》2005,(10):13-15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新闻信息对人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人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来自新闻媒体,因此,新闻媒体传递的新闻信息是否合乎道德和法律规范,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但遗憾的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范行为却屡有所见。以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每天傍晚时分,我国许多地区的电视新闻节目便打起了“新闻擂台”。这种新闻竞争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也满足了广大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令人欣喜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的民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全方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我们的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就必须确立新闻的民本位思想。新闻的民本位,是指新闻采编过程中那种以“民”字来衡量和评判新闻价值的思想理念,亦即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新闻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新闻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市场竞争,使“必读”成为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言论作为新闻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必读”,亦是需要引起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焦明忠  于林波 《新闻传播》2007,(1):35-35,37
真实是新闻的主要特征,这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常识,也是必须恪守的原则。但是,随着我们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真实性却在读者心中打了不少折扣。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纷纷“抢”字当先,或浅尝辄止、或不经考证,从而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结果。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便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想方设法制造一些有“爆炸性”的新闻。这在第一时间确实“钓”足了不少读者的胃口,使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但从长远看。假新闻或者叫失真新闻混淆了视听,误导了舆论方向,既违背了新闻规律又玷污了记者的声誉。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 《现代传播》2002,(6):95-100
本文通过对国内 9家网络新闻媒体的考察 ,归纳出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结构模式 ,并从基本模式出发 ,揭示网络新闻媒体的核心特征。网络新闻媒体核心的特征在于它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机构。“新闻信息”区别于传统的新闻 ,它不仅发布“最新”的新闻 ,还提供“过时”的新闻和相关的大量信息 ;“新闻信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发布新闻 ,它不仅仅满足于将新闻信息发送出去 ,还重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受众的新闻信息利用效率。本文进而分析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三个方面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是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性根源 ;发布新闻向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转变反映了与网络新闻媒体相联系的一系列新闻观念的变化 ;网络新闻媒体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的核心产品就是新闻信息。随着传媒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新闻信息的生产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因此,运用数字化手段收集和管理新闻媒体的内容资产,挖掘和利用内容资产的价值,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数字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这一要求催生了一个新的概念——新闻信息资料数字化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新闻是语言的艺术,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从一种信息匮乏的状态一跃进入到信息过剩的状态,就好像一瞬间从干旱变成了洪涝。网络时代,如果说新闻的发掘“有时尽”,信息的整合却“无绝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共享越来越普遍,新闻媒体的域外新闻事件报道也日益增多。所谓“域外事件”,主要指发生在本地以外的新闻事件,它是相对本地新闻而言的。对地市报来说,在“厚报”时代,要增加信息量,拓宽报道视野,最大程度地吸引读。除了抓好本地新闻的报道外,域外事件的报道也不可小视,而要在域外事件的报道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关键要在“关联度”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出新的“魔棒”,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新的“增长点”,还有人说,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功,这些话都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新闻报道策划对于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提高新闻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性,那么,新闻报道策划应该如何进行?它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相似文献   

13.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年过六旬的新闻爱好,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余年,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稿件2000多篇。有人问我有啥写作诀窍?我的回答是:“长年耕耘自见功。”  相似文献   

15.
新闻线人是指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人。有学者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①记者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采访得知,在编记者以外人员,特别是机关公职人员利用职务活动中获得的内部信息写成的新闻作品,已成为媒体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广播电视追求“频道专业化”、网络更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快速而全面地获取新闻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已经变得相对容易。当“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能否向读者提供“独家观点”,也已成为目前不少地市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所采取的重要办报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近8年的探索,已培育出网络新闻消费的规模化市场。据统计,日前日均上网浏览新闻的受众达1000万人,随着网络用户绝对值的增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趋理性、成熟的新闻消费群体呼唤高品质的网络新闻。然而,网络上信息垃圾的增长速度越来越超过有益信息的增长,“信息沙漠化”的背后,获取和使用新  相似文献   

18.
提高经济新闻信息的“含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新闻媒体的经.济报道比重都已加大。但是经济报道中有价值的信息还不够多,所以,如何提高经济新闻信息的“含金量”和利用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衣琼 《新闻窗》2007,(6):83-84
新闻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客观世界最新变化的信息,新闻媒体正是提供这些信息的机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就是通过采访、写作、编辑等收集和发布公正客观的信息。新闻的采集发布都需要成本,比如媒体通过支付给投稿者稿酬或支付给记者工资的形式支付新闻稿的“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作为度量信息品质重要指标的信息量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加大新闻信息量正成为新闻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考核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受众的知识层次不断提升,对于传媒提供的信息选择余地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