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吉钧 《垂钓》2009,(6):44-44
悬坠钓法的理论基础,源自日本钓鲫法的“hera”钓法。台湾钓手在针对当地鱼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引入到大陆,后经大陆钓鱼人十余年的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钓组上的讲究。  相似文献   

2.
四、筏钓诱饵的制作 筏钓诱饵是筏钓黑鲷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筏钓黑鲷的灵魂作用。其诱饵的制作是一次操作比较复杂又缺之不可的过程。其诱饵的配比现多以日本配比法和台湾配比法为多。即以1千克左右的南极冻虾搅碎后,加入“丸九”黑鲷诱饵、“大 ”一大袋及少量其他  相似文献   

3.
何继友 《钓鱼》2004,(22):14-14
目前,在我国钓鱼界,一提起台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像前几年还会有人闹出:台钓,是坐在台子上钓吧的笑话。台钓,是台湾钓法的简称,又称为悬坠钓法。迫本求源“海拉鲫钓法”,这种钓法的精髓是悬坠悬钩分层钓,即可以把钓棚设在水层各个深度垂钓。这与我国目前台钓竞技固广泛使用的钓半水、钓一漂深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的这种钓法与日本淡水钓的对象鱼之的日本银鲫有很大的关系。这种鲫鱼与我国的野生鲫鱼、澎泽鲫鱼不同,它是一种全水层逐温觅食的淡水鱼类,它会根据日夜温差的不同上下移动。  相似文献   

4.
浏览《中国钓鱼》上发表的有关台湾钓法的文章,大都对这种先进钓法赞不绝口,但几乎都认为这种钓法在大风天不适用。笔者也曾有几次大风天失败的经历。 那么,台湾钓法真的不抗风吗?  相似文献   

5.
1993年5月,《中国钓鱼》杂志1993年第三期(总第38期)开设了“推陈出新”栏目,介绍、推广“台湾钓法”。现在,3年过去,经过30期的不懈耕耘,“台湾钓法”的种子已经在广大钓友中生根发芽,这种新的、快速的钓法已经风靡全国大中小城镇、乡村。可以这么说,“台湾钓法”在祖国大陆发展壮大,是与“推陈出新”栏目密切不可分的。目前,垂钓运动已呈现出“竞技钓”与“休闲钓”的分野,曾立过汗马功劳的“推陈出新”栏目在反映“台湾钓法”的发展上已显出某些不适应。因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将属于原“推陈出新”栏目的文章分别归入“竞技论坛”和“探索与交流”栏目,深入探讨、研究,以利于它的更大发展。空出来的版面,我们将增加其它为钓友服务的栏目,以使我们更贴近广大钓友。愿大家继续支持我们!  相似文献   

6.
鲫鱼由于分布广泛,性情温顺, 且喜群居群游,咬钩规范,因而成为钓鱼人普遍喜欢垂钓的一个鱼种。特别是近几年来,引来了“台湾钓法”,使钓鲫更是身价倍增。在福建有一种说法:说是“台钓鲫鱼”是钓者达到了“最高境界”。还说“台钓高手”,在任何水域垂钓,“要大要小,要钓什么鱼,随手可得”;更有甚者是评定垂钓技术职称上给以无限提升,许多地方凭新近几年钓鲫“高手”赛累计得分排名列前者,便冠以“垂钓高手”,等等。 笔者也是一位钓鲫痴迷,但对上述种种深感不平。就以“境界”而言,绝不可以什么钓法、钓什么鱼论其高低。姜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2001年第三期刊登的福建南平钓友张尊社《给钓鲫以恰当的定位》一文,其实是在一个看似不失偏颇的标题下,继续几年前对“台湾钓法”的议论。说实在话,在钓鱼活动不断发展的今天,再去为“台湾钓法”和“传统钓法”争个高低,似已无太多意义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台湾钓法风行大陆,我们小镇上也开始有人采用这种钓法。笔者也是其中的一个发烧友。通过这二年来的垂钓实践我发现台湾钓法有利也有弊。 我认为台湾钓法有以下优点。一是较好地适应了鱼类(尤其是鲫鱼)觅食的特点。在那种被钓“烂”了的鱼塘,更能显出它的优越性来。二是灵敏度高。台钓的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从《中国钓鱼》上学会了“台湾钓法”,经不断实践,觉得台湾钓法在我们大陆使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台湾钓法的特点是:线细、脑线长,入水后铅坠及一只钩悬浮,另一只钩刚擦地皮。而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台湾钓法仅限于钓鲫,如果将其钓法不加任何改进搬到大陆,恐怕难以显示出其优点。原因是在台湾、日本等地,人们有意地将某种鱼单独集养一池,以迎合那些追求高级休闲品味钓鱼爱好者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讲习,大批的录相教学以及职业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  相似文献   

13.
手竿钓鲢鳙     
手竿钓鲢鳙的方法其实就是“台湾钓法”。为何这种钓法能钓上滤食性的鲢鳙鱼呢? 首先, “台钓”用的松软、雾化性极佳的膨化饵料极其适合鲢鳙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5)
我们知道,悬坠钓来源于台钓,台钓包括了一整套技法和理念,只是由于台钓的名称原意是“台湾的钓法或台湾传入的钓法”,和具体的钓鱼方法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资深钓鱼人才从台钓的特点中抽出“悬坠”的特点来代替台钓这个词,悬坠钓的含义和台钓中具体钓鱼的方法是一致的。它包括:短竿、细线齐竿长,大肚细尾浮漂(标),悬坠,无倒刺双钩,雾化面饵,诱钓同步等技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5.
范宁 《钓鱼》2012,(1):10-11
悬坠钓法——也称“台钓”,是“台湾钓法”的简称,属手竿淡水垂钓技术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从我国台湾传入大陆,经过20多年的岁月变迁以及大陆千万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在适用水域、可钓鱼种、钓术变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提升了垂钓效率,拓展了应用范围,成为了当今淡水垂钓领域的主流钓法.  相似文献   

16.
风靡于大陆的所谓“台湾钓法”,实际上,它只是台湾众多钓法中的一种而已,并不能代表和概括台湾地区流行的全部钓法。台湾岛属亚热带地区,四周环海,内陆多山,有水库、溪流、鱼池,海岸线曲折,有着众多的港湾和礁岛,其钓鱼方法陆、海、“空”兼备,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在钓具装备、人员素质或钓技方面,都处在国际较先进地位。其垂钓方法,大致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池钓:台湾城乡经营  相似文献   

17.
郑中杰 《垂钓》2008,8(2):40-41
“呆呆”是台湾路亚一族对泰国鳢的宠称,在他们的眼里,钓“呆呆”是件很简单的事儿!  相似文献   

18.
台钓是近几年广大垂钓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的先进性是无可争议的。这种先进的垂钓方法(台湾钓手称之为“悬锤底钓术”)是台湾钓鱼界的精英们在和日本等国进行的漫长的钓鱼争霸赛中不断改进完善的结果。 台钓的一切手段都是围绕在相同水体时间内钓上更多的鱼这一宗旨而制定的,所以它的每招每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悬坠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悬坠钓”。到了90年代中期,“悬坠钓”进入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讲习,大批录相教学以及职业钓手的出现,都为推广悬坠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知名渔具厂家举办的池钓对象鱼记尾数分的各类杯赛中,悬坠钓以它科学调试的短竿、小钩、细线、高灵敏的浮标和香浓易溶的饵,所向披靡,令钓友刮目相看。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台湾钓法在池钓竞技中独树一帜,被越来越多的钓友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张之晔 《钓鱼》2006,(6):34-34
《钓鱼》杂志有28位技术顾问,说集中了中国钓鱼精英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其中有两位出了光碟,程宁和丛杰。有几位写过文章,如王永贵、何蔚蓝、化绍新、邓刚、徐银舟、朱家明、刘树森等,但出书的只有一位——朱家明。不过,现在看来已不新鲜了,那是1998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台湾钓法奥秘》。从1989年算起,“台钓”进入大陆已17年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17年来不仅东峻弟子,就是老鬼、海狮培训出来的学员早已离经叛道,把东峻版的“台钓”升级了不知几个版本,所以现在不称“台钓”,叫悬坠钓法了。把朱家明、王长工编著的这本《悬坠一点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