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学习古文,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古人精湛的写作表达水平,以及古人对于人生、社会的不同态度。但是由于语言的演变,古人的很多表达方式在现在看来变得晦涩难懂,如果不是专业研究,是很难读懂古人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要深入的、透彻的了解文言文更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一个引导者带领他进入古人的世界,分析古人的思维。作为引导者,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古文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炼字".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所用的宇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古人炼字,不出炼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只有把握古人炼字的技巧,才能掌握古诗鉴赏的钥匙,更好地理解诗词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古代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隋。唐诗宋词有很多诗人词人写过这方面的作品,特别是婉约派词人写这方面的内容更多。二是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怀念古人写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是思乡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远游他乡亲人的思念。四是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写这类诗较多,  相似文献   

5.
陈艳 《文教资料》2008,(29):6-7
本文解释了古人诗文中"含蓄"的内涵,分析了其所表达的古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计时器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还是古人审美的体现。从古人对计时器的制作材料、造型、装饰花纹的选择到“光阴”这一高度概括词汇的出现,再到古人表达珍惜时间的诗词,无一不体现着人文美。本课将科学与美育相结合,围绕古代计时器中蕴含的器物之美、科学之美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7.
画堂香事     
孟晖对古代生活事物的痴迷探究为我们掀开了古人尤其是古代美人生活场景的一角,她通过一种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香”带我们进入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原来古人用这种种的“香”表达着自己的各种意愿,爱与美,哀与怨,情与欲,随着花开花落,融入生活、融入情感、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远观古人如此优雅的慢生活,再看我们当下暴发户般的忙乱的日常生活,实在粗鄙不堪。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对"月"情有独钟,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因此就觉得"月"可以超越时空,表达"天涯共此时"的情感。于是,无论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词人还是豪放派词人,无论是诗还是词,古人都喜欢借"月"抒情。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同一轮明月,古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有人感叹世事多艰;有人惋惜光阴易逝;有人排解怀才不遇;有人慨叹宦海沉浮;有人寄托千里相思;有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里,吴承恩借观音菩萨之口,表达了作者的识人、用人的智慧和理想。批判地看待《西游记》所展示的古人智慧,对我们现在的人事工作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当伫立于当代中国画作品前,细细地去体会作品表达的审美原意时,就会感到当代中国画和传统中国画虽然在提法上一致,但在图式上却已大不一样了。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取向已从古人严谨、重理想境界的状态,转向注重情绪张扬与情感宣泄;画面的放纵和阳刚之气,与古人的阴柔和典雅之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中国画在内涵表达上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思维方式上的距离;表现在对画面的格局、笔墨、表达形式的品评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语文课堂洋溢"读之美"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的重要性。多读才能理解,使文章自现;多读才能学会表达,使人下笔有神。不仅古人这样启示后人,现代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要  相似文献   

12.
自比古人或借古人来表达某种情愫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而李商隐的诗文里亦有咏历史人物以自比或比他人之作,展现了诗人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感悟和心态,开拓了一番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言是写作的建筑材料,丰富的语言为表达提供了坚定的客观基础。有了一定的语言储备,就可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曹靖华先生曾  相似文献   

14.
一些原本用来表达年龄的特征、境界和情状的词 ,一旦被固定下来 ,就具有了特定的内涵 ,并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年龄称谓词。本文结合实际的语言材料 ,对古人年龄的称谓词进行考释和追溯  相似文献   

15.
创作诗词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经典的诗词更是以文字的形式承载着古人的思想意志,不同的诗词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同时体现了古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因此学习经典的诗词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根据诗词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兴趣,并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将学习经典诗词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注重诵读,明确诵读内涵说到"诵读"一词,那就不得不提古人读文章的情形,我们看到电视里的情形都是古人手拿一本书,然后开始摇头晃脑地读,而且要有情感,吐字要有力度。读书似乎就要像古人那样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喜爱。从他们读书的形式、神态,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诵读,就是要声音洪亮,富有感情,抑扬顿挫地读一篇文章,往往在无形中将那些美丽的文字印于心上,存于脑海。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诵读始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时至今日,也是自己摸索着去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认为诗词的创作与吟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每册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安排了至少两首诗供学生们学习和欣赏,我们便可利用这有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们在理解诗文的同时拓展思维空间,用有感情的吟诵表达内心的震撼,用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激发真实的表达需要。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能够深刻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由于不同时期对“死亡”的禁忌程度不同,古人用十分隐讳的词句替代“死亡”,现代人则用较通俗的委婉语表达对死者的尊敬,而在网络流行语中,“死亡”替代语更为直白甚至变异成戏谑的词语用来表达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遗憾的是.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古人“请”出来,屈原、司马迁、项羽、刘邦……几个老面孔常常在作文中严重“撞车”。不少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手电筒“照”古人,写现实的微乎其微。写自己的凤毛麟角。如要写,则天马行空。胡编乱造。如以“坚强”为题的作文,学生们有的写父母双亡,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关联到全文的内容,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表达效果。古人曾对文章开头有诸多论述,如明人谢榛说:“起句当如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