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幸福的教师亦如此。教师的幸福主要来自于他们对教育生活的认同和创造。追求教师幸福的管理就意味着学校要搭建平台、给予机遇,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体悟幸福、拥有幸福、创造幸福、实践幸福。一、让教师成为幸福生活的体悟者  相似文献   

2.
潘华芳 《现代教育》2011,(Z3):127-128
打造"幸福"课堂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共同责任,要让学生"走进幸福生活、感受幸福生活、提升幸福生活理念、提高幸福生活质量"。"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体验式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观点"教育服务于受教育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接着论述了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幸福是什么,如何定义幸福,最后从教师、学生、学校及社会角度提出对构建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做了一点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职业生活相比,教师生活是一种别样的幸福,追根求源,是教育事业成就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也成就了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主要不是被动地“享受“,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地找寻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因此,教师的幸福生活应在审美与创造的过程中度过;教师的幸福生活从教学自由集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幸福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11,(7):1-1
"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是蒲江中学实验学校校长王祥高对"幸福教育"的诠释,也是他在教育的沃土上躬身实践的目标。他倾情于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敢于开拓。他坚持"教育是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的理念,以前瞻的眼光,始终以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让学生以良好的成绩创造未来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对“幸福课堂”我有这样的理解: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它能表现和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活,它能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并且有合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生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是否幸福.课堂的幸福可分为学生的幸福和老师的幸福,而学生的幸福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我们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激情、没有鼓励、没有宽容,有的是大声的训斥,有的是负性情绪的宣泄,常常听到这些话:“你怎么这么笨?”“你没得救了!”……不仅摧残着学生,也摧残着自己,教学也就毫无生趣、毫无幸福.  相似文献   

7.
幸福教育:一种人性教育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而今天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其二,不仅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充满成长气息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建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是留下最后的绚烂;而教师的幸福,是源于对孩子们的真切眷注。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这样阐述过教育的真谛:“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薛法根老师的话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教师继续教育:为了教师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促进和实现教师幸福生活为本.从生存意义看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工作和工作变化的需要.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和约束,不再是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一种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生存方式.继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影响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质量.从终极意义上而言,必须以教师的幸福为本,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体验幸福、实现幸福.从实践意义上,教师继续教育要满足教师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白玉荣 《教书育人》2012,(25):34-35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幸福"字眼频频亮相,"共建幸福中国"、"提高幸福指数"、"创造幸福生活"等跃然纸上。学校是编织师生幸福的摇篮,是催生幸福因子、播撒幸福种子、传承幸福文化的高地,承载着为民族的未来培育人才的神圣使命。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教育积极应答了构建幸福社会、创造幸福生活、提高幸福水平的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学校的发展是伴随着学校文化精神的引领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宗权 《安徽教育》2012,(5):33-33
<正>教育是心灵的事业,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只有教师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关怀,感受到了幸福,他们才会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以幸福塑造幸福。作为校长,要有"教师第一"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智慧,  相似文献   

12.
建构教师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的主要生活方式,如果教师在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幸福,那么他的人生很难是幸福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获得幸福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个别化表达上。在幸福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使干瘪的教材丰满起来,使抽象的教材生动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生活是人人所向往和渴求的。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但是幸福生活有它自己的基本规定性。真实、向善、求美是构成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个人的生活幸福程度是与其自身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抱持积极生活态度、关心他人、维护正义、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道德情感与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之间表现出的一致性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关乎生活幸福的教育命题,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多种渠道,从人的内心深处寻求帮助人追求生活的"真"、"善"、"美"的途径和方法,使人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智慧、力量、勇气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教育生活的真谛,教育应该是幸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教育者幸福并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应该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5.
袁飞天 《教书育人》2012,(31):33-34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教育所有的具体目标只有指向幸福才有意义色彩。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是否具有幸福感,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和专业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必然会带给学生灰色的情感传递,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健康。因此,在现代教师管理中,必须以教师为本,充分重视教师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德行精神为基,以构建超越式幸福人格、生命哲学为引,以追寻幸福命题和生活实践为域,提升幸福感受,是幸福教育德育人文关怀的实现维度。而传承中国传统幸福"诗教"特色,体验幸福真谛,借鉴美国"焦点解决模式",传递幸福能量,创设网络关怀平台,开拓幸福空间,提高教师幸福自觉度,实现幸福循环,是幸福教育过程中德育人文关怀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人民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曾联合推出“教师的幸福指数”调查,参与调查的13973人中,认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两成,近六成教师认为幸福指数一般,近三成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很幸福.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幸福的人从来不追问什么是幸福生活,因为,幸福总是在被追问的当下悄然离开,逃之天天。幸福的人也从来不为他人指示幸福的方向,因为幸福几乎是不可教的,有关幸福可教的部分至多只显示为如何去除人的痛苦。于是,如果有追问,"怎样成为幸福的教师",那么,这个问题就只有转换为"教师如何减少痛苦"。甚至不能问"教师如何避免痛苦"。因为,痛苦几乎无处不在,人的  相似文献   

19.
安海燕 《考试周刊》2013,(60):158-159
渴望幸福、追求幸福、获得幸福,是人类心灵深处的需求。由此,新时期的幼教人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幸福"?"人为什么要受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孩子"?"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教师"?"让孩子们拥有正能量"、"培养孩子们创造幸福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成为新时代幼教精神的核心;"拥有并传递正能量的教师"才是真教师。让孩子们"赢在起点,胜在终点",从小培养他们充满爱心、敢于担当、乐于创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已成为当代幼教人艰巨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