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如下基本理念:1.英语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突破口。2.英语教育要包括目的语国家文化学习,要使学生学习有用的英语。3.英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英语课程除了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外,还应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等纳入语言学习的范围之内,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目的。4.英语教育要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5.英语教育要改变英语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6.英语教育要强调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成为英语教学中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发展,并提出教学重心要由注重语言知识和最终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的研究。据此笔者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琴 《考试周刊》2022,(5):99-102
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正确地运用英语知识进行生活与学习,英语教师在英语教育教学中要紧扣教学大纲,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教师想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交际的意识。文章从交流情境、合作学习与结合生活三种教学方式入手,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初中英语语言能力的策略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要同时进行;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因此,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培养英语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包括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却忽略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较低,进步的速度较慢。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文化素养,更有助于有效地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英语课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使用与某种特定场合相符的正确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相关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交流”的场所,要突出英语交际能力这条主线,注重英语交际意识的培养,大胆革新教法,努力改变“聋哑英语”和“主角英语”的现象,认真遵循小学英语交际原则,从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小学英语交际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语言的实践能力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认为注重情感培养、创设语言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现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阻碍着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与对人才的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呼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实现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成为所有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制约,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死知识,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中生英语素质,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英语素质教育思想;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能力培养,增强实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导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英语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教学要始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合作学习。倡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把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作为当前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但要强化听、说、读、写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葛静 《小学生》2024,(1):7-9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一理念的提出,使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其实就是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倡导“以生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将碎片化的英语知识进行整合,促进知识形成结构化。  相似文献   

12.
张凤侠 《考试周刊》2011,(32):116-117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向学生渗透中西方文化意识,使学生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相同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丰富英语内涵,同时培养和提高交流、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于英语词汇基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都往往注重读写能力技巧的提高,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一些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一倾向更加明显。当前初中英语听说教育存在的问题中,最为显著的是"语言焦虑"心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深对语言焦虑的认知,并在可能范围内营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从而解决英语听说教育与实际语言运用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牛津初中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它注重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以人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是关键,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使英语获得了世界语言霸权。我国的英语教育在标准、模式、文化意识、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中国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制定统一的英语教育标准;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的教学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将语言和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运用、巩固和复习的目的。让学生开口“读”英语、“说”英语,充分认识到朗读与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制定有针对性的朗读与背诵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水平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将创新教育引入到英语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英语创新教育应转变观念,注重以人为本,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初中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听、好动、好胜等特点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利用情境教学法,以情激趣,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颖 《文教资料》2006,(7):143-144
有专家指出,“英语教育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他还指出英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开放合理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课程新标准中》中,对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  相似文献   

20.
基础英语教育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是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然而,初次接触英语,学生对于一种陌生语言的学习总会产生不适应,甚至排斥。负有基础英语教育职责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和可塑性强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而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