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下,我国存在官方和民间两大“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由于视角各异,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但是,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与以微博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公益传播的领域开始找到了交集,并以此为平台寻求融合共赢,开始了一些良性互动.在“两个舆论场”讨论盛行的当下,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公益传播实践中官民舆论互动的模式、原因、问题及对策,对两个舆论场的互动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微博舆情新形态下,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游走延伸出了“意见领袖”这一全新的角色定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喉舌”,在面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行动空间.在微博舆情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体察“微舆情”,反馈“微互动”,敏锐鉴别信息真伪,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当下新媒体平台为背景,讲述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特点,新媒体平台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存在许多特点,舆论传播速度快,传播制造舆论主体多元化及泛娱乐化现象等。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相较于传统平台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在舆论引导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新闻社会共识度低,舆论情绪化现象严重,“虚假民意”现象和资本逐利下的“泛娱乐化”现象等都影响着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面对这样的现象,本文提出,在新媒体新闻传播背景下,政府应该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媒体加强平台监管机制,个人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使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呈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2年初,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代笔门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微博的“索引”“摘要”与“整合”的编辑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事件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由于大量外部链接和长微博的使用,话题构造在博客空间,而舆论发酵却在微博平台,公众不得不在微博和博客之间来回切换,这使得两种媒介形态出现了一场未经预谋的对话与碰撞.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致力于探讨并呈现“方韩事件”中外部链接与长微博现象背后的公众参与路径、粉丝行为特征、媒体互动机制及舆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李天一事件”、“长春婴儿随车被盗案”等—系列近期微博焦点事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微博在突发事件中对舆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微博的作用在于将客观事件转化为微博事件,唤起舆论,并使社会焦点议题涌现;爆发期时,微博的舆论作用机制主要是事件现场呈现、事件真相挖掘、事件的舆论集散和观点导向;延续期时,微博则成为全民监督、信息反馈的舆论平台,而后发的突发事件又将对元事件的舆论热点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6.
驳杂的新媒体平台传播图景,既是舆论治理的表征实质的现时面向,又潜藏全新的危机化解对策与路径。透视智媒时代舆论传播机制中的表征,探看舆论场域中海量同质化的信息堆积,有助于揭示舆论场域中的历史与现时的诸多悖论。基于智媒时代的舆论境况,在数字技术赋能与对策之间,寻绎智能传播时代舆情治理及社会问题中的“为与不为”,可以为“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建设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荣 《新闻世界》2013,(6):286-287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丈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方韩事件”中的外部链接与长微博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肖明珊 《新闻界》2012,(6):46-50
2012年初,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代笔门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一事件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由于大量外部链接和长微博的使用,话题构造在微博空间,而舆论发酵却在微博平台,公众不得不在微博和博客之间来回切换,使得两种媒介形态出现了一场未经预谋的对话与碰撞.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致力于探讨并呈现“方韩事件”中外部链接与长微博现象背后的公众参与路径、粉丝行为特征、媒体互动机制及舆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玉珠 《新闻通讯》2013,(10):15-16
2013年8月,“审薄案”的舆论喧嚣和“秦火火们”的一再得逞,暴露出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被动“失语”。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变迁和“审薄案”中的传播现象,从理念更新、策略引导、平台建设三方面探讨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主动引导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飞曼 《青年记者》2016,(26):10-11
“时度效”是一个有机整体.“时”为条件,“度”为手段,“效”为结果.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①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与社会影响甚大,其舆论引导的经验与教训更值得总结与汲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舆论生态,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的发酵过程、形成机制、传播特性和公共价值,强调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共生互补策略,探讨传统媒体如何既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传统和优势,又通过“选择”、“挖掘”与“引导”等手段,在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实现网络舆论之“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危机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媒体信息发布功能大大增强,信息传播的渠道正在由传统的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信息舆论的发布开始从机构向人个过渡,网络舆论开始显示巨大的威力。互联网引发的舆论事件越来越多,愈演愈烈。从“刘涌案”、“孙志刚案”等个案,到“松花江水污染”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无一不是在网上集中爆发,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相似文献   

13.
刘迅  周皓 《青年记者》2017,(20):19-20
概念界定:舆论的偏向 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塑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个体建构主体性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开始崛起,个体获得设置和影响议程的可能性”.①然而,网络匿名性减少了个体在现实交流中所负担的社会责任、群体压力以及伦理道德,在网络空间倾向于更大胆地表达与参与,使基于特定利益聚合起来的网络舆论容易发生功能“越轨”,超越正常舆论的功能与意义范畴.目前,学界对网络舆论的分类研究较少,尚未对网络恶性舆论提出明确的概念,很多学者以网络舆论替代网络恶性舆论.  相似文献   

14.
张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01-102
近几年,网络世界的“繁荣”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其中,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最值得我们关注。在网络上揭露的种种重大事件、“瞒报”丑闻使地方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纸是包不住火的”。社会现实不再只是单方面丰富网络舆论的内容.反过来.网络舆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阵势在网络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上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并化身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力量改变着现实社会。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发生了频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全媒体时代到来,这就要求党媒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近期,众多舆论反转事件印证了“情绪”已经成为舆论引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议程设置向情绪设置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党媒要提高舆论影响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在2018年3月至11月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人民日报》借助“中央厨房”全媒体中心,通过“报网端微”一体化平台,采用营造情绪环境、多角度叙述达到情绪感染、及时提供情绪发泄渠道、引导正向情绪极化等手段,对公众进行情绪引导,实现议程设置到情绪设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相似文献   

17.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多观察者的强烈关注和深度解读,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激起很大的舆论冲击波. 在今天互联网能把“海沟”震成“大陆架”的舆论场上,两大舆论场的对冲更为激烈、频繁了.原先由官方舆论场“控场”的中国舆论场,不再全然由官方舆论场说了算.在无序、喧嚣的网络舆论场面前,官方舆论场放低了身架,提出“打通两大舆论场”;新闻宣传决策者在传媒生态巨变面前,对新闻宣传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和设计,这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有观察者注意到,这次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用了“新闻舆论”一词而不是“新闻宣传”,说明决策者在对新闻工作的理解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舆论既是民意的“晴雨表”,又是社会整合的“黏合剂”.关于舆论的重要性,古人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来形容.德国政治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一书中将舆论看作“我们的社会皮肤”.她认为,“公共舆论如同皮肤一样保护着我们的社会,而使它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9.
李丹 《青年记者》2017,(24):51-52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医疗话题领域,由医方主导舆论的局面已被打破,与医方的自我相对,宣传患方的反应则是冷漠、质疑、反驳.医患两个舆论场语境殊异,鲜有交流,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隔阂,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向灌输的宣传工作应转变为双向互动的舆论工作.本文尝试性地将“舆论场”概念引入医患领域,对“医患舆论场”下定义,分析两个舆论场隔阂严重的成因,并就打通两个舆论场的路径和方法进行重点探讨,以期对缓解医患矛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对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出的更高要求。【方法】本文通过阐述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从商业平台算法推送、受众情绪需求、“把关人”角色缺失等方面分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结果】提高主流媒体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需要在相关部门领导下,探索全国性新型融媒体联盟机制,与商网平台建立流量协同机制,打造内容共建共享平台,形成设置议题合力,从而提升舆论引导实效。同时主流媒体应加强自身新闻舆论工作建设,打造以“内容为王+渠道融合”的融媒体传播矩阵,破解“公共价值让位个性需求”局面,还将运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探索智能化发展路径。【结论】主流媒体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网络上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