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莎士比亚的妇女观是新型的人文主义说,几乎已成公论。但是,无论是从他的戏剧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关于家庭主妇的观念,还是关于寡妇以及少女的观念,都明显地反映出他那与基督教文化精神和教会世界观一脉相承的等级、秩序、和谐的思想观念,因此,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在本质上并不是人文主义的,而是传统的教会封建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莎士比亚笔下的几个女性形象,看其“脆弱”的丰富内涵;其次,扒妇女的贞洁问题入手,探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莎士比亚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李尔王》中人物的激烈冲突体现了莎士比亚在基督教及人文主义关照下的人性观。文章深入剖析剧本深层的隐含意义,解读圣经以及人文主义思想对莎士比亚的影响。首先,简要介绍人性中兽性的渊源,然后对两类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揭示莎士比亚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莎士比亚笔下的几个女性形象,看其“脆弱”的丰富内涵;其次,从妇女的贞洁问题入手,探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莎士比亚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女性形象、人物语言、情节模式三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解读,分析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既呈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又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悲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考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视角.莎士比亚在思想内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华的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艺术精华.体现在借鉴圣经中的叙述结构,人物原型,意象等几方面.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更加深化对莎比亚戏剧的认识,从而丰富读者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基督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了自己的诠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以爱、友谊、时间为重点,将基督教精神与诗中的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才使他的十四行诗有久远的魅力。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国内莎学研究中的空白,深入地探讨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判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托尔斯泰批评莎士比亚的作品达不到艺术的标准,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人民性的捍卫。托尔斯泰认为,西方批评家根据莎士比亚的作品创造了美学理论,这体现了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以及西方理论家在世界观和艺术观方面的差异。在托尔斯泰看来,莎士比亚的成功反映了戏剧的堕落,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这表明了托尔斯泰对西方戏剧观的不接受,表达了他对于戏剧的宗教性的要求。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批判反映了他的基督教文艺观,宗教性和人民性是其文艺观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情时间深受犹太-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时机观念的影响.而在历史时间与永恒时间两个层面上,该剧的剧情时间与基督教时间观都是相似的,时间对于<暴风雨>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除此,空间也是表现该剧本主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的关系近年来成为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考察了莎剧与圣经版本的关系以及莎剧中丰富宗教内容的来源。不仅表明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影响,更力图说明他主要受哪些圣经版本的影响;同时还深入到莎士比亚时代的宗教礼仪,考察莎士比亚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圣经影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物塑造上分析贯穿在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基督教情怀.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将人文主义理想与基督教情怀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艺术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同时也凸现出基督教情怀.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是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歌颂友谊和爱情的同时,也以文学的形式对《圣经》和基督教作出了自己的诠释。目前国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基督教和《圣经》的研究是还相当欠缺,本文拟从十四行诗的创作内容和艺术形式两大方面,以《圣经》文化为视角来解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陈惇莎士比亚的创作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作,同时,其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莎士比亚是一个真正的教徒;他一生中许多事情与基督教有关。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在莎学研究中,人们往往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多侧重于世俗社会的恩怨纠结,忽视其作品与基督教文化的深厚渊源,而后者正表现出莎士比亚对社会的非世俗化反思。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置于基督教历史文化语境中做审视与剖析,是莎学研究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暴风雨》历来被看成是莎士比亚的封笔之作,是他"诗的遗嘱",它深邃的寓意一直受到关注。许多学者都分析了作品中蕴含的忏悔、仁慈、宽恕与谅解的基督教道德观,但是这一分析还不足以全面揭示普洛斯彼罗的思想体系,回答他何以在宽恕罪恶后,全然放弃法术,弃岛返乡这一重要抉择。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文学观、莎士比亚人文思想发展和莎士比亚现实主义文学手法这三方面,来探讨《暴风雨》结局背后隐藏的遵循宇宙秩序,追求身心自由和推崇现实生活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通过考狄利娅和爱德伽两位主人公完整地建构了基督式的仁爱隐忍苦修精神的人格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莎士比亚为“重整乾坤”,解救乱世中的个体提供了一套方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希伯来基督教思想是莎士比亚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复兴思潮的思想源泉之一。将人文主义思想和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与此相抵触的,是不尊重文学史事实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在莎士比亚的第一时期创作的剧作中,女性都是高举反封建专制的大旗,追求自由、平等的男士。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是进步的。而在他第二时期剧作中,他却把女性都描写成“祸水女人”或弱女子,这是传统的妇女观,是与他第一时期创作中所体现的妇女观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晚期重要的一部传奇剧。莎士比亚一生的戏剧创作深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圣经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了他的戏剧。而爱、恨、罪及宽恕构成了莎士比亚这部传奇剧的主要的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