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伞     
正春雨似雾,虽然不会濡湿,却会沾润人的肌肤。跑出门口的少女看见少年的伞,这才察觉:"呀,下雨啦?"少女正坐在店门前。少年撑开雨伞,与其说是为了挡雨,不如说是为了掩藏自己走过少女面前时流露出来的羞涩。但是,少年默默地将雨伞移过去给少女挡雨。少女只有一侧肩膀在雨伞下。尽管挨淋,少年却  相似文献   

2.
话说"教孝"     
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陆陇其,当过上海嘉定知县.一天,有位母亲告儿子不孝,其子被传到县衙.陆陇其见是个少年,便对其母说:"让他留在我身边当小僮,再慢慢开导他."陆陇其是个孝子,每日晨起恭立于母亲房门外,待母亲起床后,即送上洗漱用具,再送茶水请母亲饮用.午饭时,陆陇其又面带笑容给母亲夹她爱吃的菜;等母亲吃饱后,他才吃母亲剩下的饭菜.晚饭也是这样.母亲身体稍有不适,陆陇其便守候在床边,通宵服侍.那位少年跟随陆陇其数月,耳濡目染,思想触动很大,深为自己的不孝而内疚.一天,少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要求回家.陆陇其说:"你们母子失和,为何还要回去呢?"少年流着泪答道:"过去小的不懂事,如今亲眼见到大人尽孝道,敬母亲,我已后悔极了."后来,这位少年也成了有名的孝子.  相似文献   

3.
珍惜     
父亲是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成天与扁担、锄头打交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儿子军是花季少年,长得高大帅气,身着牛仔皮靴,吸引了许多少女倾慕的目光。父亲整天在田土上耕耘,一心想让儿子上好大学,将来能出人头地。儿子远在异乡过着校园生活,花着老子供给的钱,心安理得。世事就是这样残酷的演绎着……未到月末,军就回家来了。因犯风湿病卧床多日的父亲喜出望外:毕竟自己的儿子啊!懂得思念父母、思念家。殊不知,军是因在学校打群架需赔偿对方医疗费,而回家索钱来了。吃完母亲亲手做的蛋炒饭后,吞吞吐吐才说出了原因。父亲…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安徽绩溪县中屯人。她16岁嫁给当时已48岁的胡适的父亲胡传做填房,三年后胡适出世。六年后,也就是在胡适母亲23岁时,胡适的父亲不幸去世。年纪轻轻就丧了夫,做了寡妇,这是一个中国妇女最大的不幸!而当时胡传前妻曹氏所养的儿女都比胡适的母亲大,她守寡23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诚如她的儿子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所以胡适的母亲是一个特别家庭特殊时期的特别的母亲,要抚养自己的儿子,又要支撑整个家庭,同时,作为后母后婆,她还要照管丈夫前妻留下的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又不  相似文献   

5.
<正>大木被抓起来的时候哭了。他是为他的妈妈哭,大木说,自己守寡的母亲只有自己一个儿子,自己坐牢,母亲谁来照料啊?大木说到这就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一张脸哭得像泛滥的河。大木被抓那天,母亲没有哭,只是在大木被带走的时候,母亲突然"扑通"一声给警察们跪下,堵在了家门口。但大木还是被带走了,大木被塞进警车的一刹那,还回头哭嚷着:"妈——你没有儿子了!"这喊声像鞭子一样抽着母亲的心。大木被带走后,母亲去  相似文献   

6.
<正>一把黄土,是岁月的守候、历史的沉淀,而那些在逝去中剩下的东西却落进土壤中,永远地扎下根来。从一个妙龄少女到现在,岁月带走了母亲的青春,在她的脸上剩下道道道道皱皱纹纹。。史史铁铁生生的《合欢树》中那个会说自己"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好"的母亲,在岁月的刻刀之下也改变了,变成一位为治儿子腿病四处寻医问药、日夜操劳的悲情母亲。我的母亲也是这样:日子磨平了她青青葱葱的棱角,磨粗了她双手的皮肤,模糊了她双眼的视线……又剩下些  相似文献   

7.
<正>"十三岁的孩子什么样?""现在的十三岁孩子们什么感受?""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摄影师Betsy Schneider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去观察青春期。她曾经在少年时,惶恐过长辈的老去。而当自己有了孩子,她开始用相机记录女儿的成长。突然有一天,发现女儿长成小少女,她又开始有了些许惶恐。Betsy举起相机,拍摄了各式各样的少年少女,其中有聋哑学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母亲下岗了,她没有勇气把真相告诉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原因之一是,她觉得这事太"残酷"了,怕儿子经受不住这种刺激;二是怕儿子知道母亲下岗,认为是没有本事,会瞧不起自己,从而丧失了在儿子心目中的威信;三是儿子快要参加升高中的考试了,怕影响他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浴着光辉的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刘红江  邹岳 《高中生》2010,(19):50-50
1937年的一天,长城的天空瓦蓝,一只苍鹰在孤独地盘旋。少年肩上扛着一杆长枪。少女一边在少年的军装扣子上系手帕,一边问:"鬼子长啥样?"少年摇摇头,说":不知道,等见了就告诉你。"少年扛着长枪走了。走出很远很远,他一回头,看见少女还站在风尘漫漫的路旁。  相似文献   

11.
龙风 《课外阅读》2008,(5):47-49
14岁品学兼优的少年缪志豪突遭飞来车祸,脑干死亡。在万分悲痛中,他的母亲欧惠梅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捐出儿子全部器官,让九个家庭重燃生命希望。这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情动香江,湿润了香港每一位市民的眼睛。欧惠梅被誉为"香港英雄母亲",并被评为"2006年度香港十大好人好事"。  相似文献   

12.
把自己的父母与别的衣着光鲜、谈吐高雅的家长对比,觉得自己的父母“跌份儿”,不愿父母去学校,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押一位母亲在西安市郊搭起窝棚,靠捡废品供养儿子上大学。母亲生怕自己的身份有损儿子的脸面,所以她尽力不让别人知道儿子有一个捡废品的母亲。可是有一天,母亲实在太想儿子了,她就找到儿子所在的大学。刚好儿子挽着女朋友的手迎面走来,她叫着儿子的名字迎上去。女孩看到自己的男朋友竟有这样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一脸鄙夷地甩手而去。儿子看着女友远去的背影,扭过头来重重地给了母亲一个耳光说:“你来干…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唠叨     
编者推荐:卒章"转动"将"唠叨"推向极致——母爱意象独特,构思奇巧。前文为"转动"做了充分铺垫:先用"摆脱母亲的唠叨"反衬;再用"叫我妈接电话,我找我妈"正衬。彰显"母亲从儿子‘摆脱母亲的唠叨’的表现中,发现‘儿子离不开自己的唠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安徽卫视的一期节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宁波打工的王女士因儿子想当富二代,欲卖肾筹钱。儿子跟母亲说"我要是一个富二代,我有钱(的话),我可以去做我的一番事业"。为了成全自己的孩子,这位母亲二话不说,居然准备把自己的肾给卖了。卖肾这条路行不通后,王女士依然没有死心,表示"再不然我就拿我的生命给他去作交换","我为我有个骄傲的儿子,我值"。  相似文献   

15.
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会给我煮两个鸡蛋。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  相似文献   

16.
爱之道的铁栏杆上,一位穿着红色短裙的少女被和她裙摆同样颜色的蔷薇藤蔓束缚着,仿佛她也同蔷薇花那般,盛开在这样一个初夏的午后。"请你把我放下来好吗?"少女发出很轻的声音,她像是请求,又像是祈愿。走过她身边的少年,停下了脚步。"请把我放下来。"少女重复说,少年转回身,问少女:"你愿意听我拉琴吗?"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母爱?刘祖巨同志在他的微型小说《换肾》中作了最好的诠释。所谓母爱,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倾其所有的爱——一切为了儿子,为了儿子的一切。小说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刘强不受委屈,虽然丈夫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她却一直守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养育儿女的重担。为了儿子,这位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儿子的培养上。试想,如果母亲改嫁,遇到一个虐待刘强的继父,势必对他的童年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成年后的他就不可能走上通畅的仕途。这位疼爱儿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熬干…  相似文献   

18.
王国军 《高中生》2008,(8):61-61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女人早就准备好了,女人有恐高症,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儿子也笑了。  相似文献   

19.
青葱的记录     
《当代学生》2012,(Z3):93-101
【精读】●"弯弯"系列她是家喻户晓的超人气博客天后,也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的"胡家玮"。个人创作累积在大中华区总销售已突破100万本,"弯弯风潮"持续发烧!●"文学少女"系列一个吃书的少女,一个写书的少年,整个文学少女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曾经受过打击的少年找回自  相似文献   

20.
有怪癖的少年 沙女士下岗多年,丈夫四年前猝然离世.此后家里经济状况陡转直下。为了生活和能让儿子小军小学毕业后读个好学校。她苦心经营着一家服装店。由于生意忙碌,她经常把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送到母亲家,让母亲帮忙照顾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