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扩社 《湖南教育》2003,(12):54-54
“看、听、录、议、编”是笔者在时事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五步教学模式”。此模式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课前收集储存:看、听、录看电视、听广播。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台19点的“新闻联播”,有选择性地收看“经视新闻”、“湖南新闻”等。每天中午,组织学生集中收看中央台的“新闻30分”。录时事。学生把从电视里看到的、广播里听到的、周围留心观察到的时事信息按时间、新闻来源和内容归类,如国际新闻、国家大事、省内新闻、教育新闻、体育新闻以及其它的信息等。鼓励学生写上自己的认识、感受及体会。为了促使学生形成习惯,教师应经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掌声     
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一样,上课铃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上———”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规定,每晚19:00班主任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一开始学生们还比较兴奋,都抬头观看,过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一名学生把教室中间一排日光灯打开了,我以为是学生嫌银幕太亮刺眼而开的灯。过了几分钟又一名学生打开了一排灯,这时我观察了一下,有大约2/3的学生在低头写作业,剩下1/3的同学也是在漫不经心地看。第一次看《新闻联播》就这样"流于形式"而结束了。回到办公室,我询问了几位班主任关于  相似文献   

4.
1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为了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 ,我们指导学生每天按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 1 9:0 0时的新闻 ,并激励学生记下其中一条新闻的主要内容。对能力稍强的学生还要求写一点感想。如 :看了这条新闻以后 ,我想到了……。学生早晨到校以后 ,好像有好多话要说 ,我们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凡是“新闻发言人”的稿件 ,我们都收起来 ,把它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这项活动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2 拓宽空间 ,自主选择学生的个性不同 ,选看电视节目的类别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因此 ,我们把电视节目分成若干类…  相似文献   

5.
近日,就读小学二年级儿子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每晚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联播”,并要求记下重要的新闻内容。往日专看动画片而对新闻不闻不问的儿子拿着小本子不得不坐下来一边看一边记,慢慢地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相似文献   

6.
晚上,教室。她趴在桌上,无声地哭泣,脑子里老是重复着刚才发生的一幕幕。草草地吃过晚饭,她来到教室。明天还有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门科目。她想:今晚复习要加把力,明天考完就舒服了。她刚进教室,就冲进来几个男生。嘴里还谈论着考试分数,她没太在意。一个男生看见她,忙大叫道:“温媛,你语文考了全班第一耶!”她听了差点儿没从椅子上跳下来,猛地抬起头,声音有些发抖:“真的?阿皮,你可别骗我!”只有她自己知道,进入高中后,她的学习成绩一蹶不振,她实在找不到太多的原因。今年开学初,她调整了学习方法,就等期中考试看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两史一情”教育,去年寒假后,我在三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记《新闻日记》。一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坚持记《新闻日记》,既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经常看报纸,收看收听新闻节目的好习惯,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既使学生受到先进事迹的熏陶,又增强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既练习了书写、记录,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这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收看半小时“新闻节目”,记一条《新闻日记》。开始,有的学生掌握不了“看”“听”的时间,往往计划落空。我就按不同  相似文献   

8.
找鞋记     
这事发生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那天,天气晴朗,我刚从厕所走到传达室,不知怎么一踢脚,鞋就莫名其妙地飞了。我把脚放下,并未感到鞋没有了。可迎面走来的王明和刘凯远对我说:“尹凯君,你的鞋子呢?”我低头一看,呆了,自言自语道:“我的鞋子怎么跑了呢?”王明对我说:“别说傻话,鞋子怎么会自己跑了?”王明和刘凯跟我一块儿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们只好回教室。到了教室,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像吃了开心果一样笑了半天。然后,老师才发动全班同学帮我找鞋,大家把教室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大家又到教室外四处搜寻,还是没有,只好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9.
张冬梅 《河北教育》2002,(12):31-31
在“带分数”一节教学中,讲到把假分数167化成带分数227时,有一名学生提出把167化成197不也行吗?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挂在教室前面的表对大家说:“现在已经是9时70分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往下学吧。这个问题……”话没说完,同学们已经笑了起来,我故作惊讶,又看了看手表,说:“没错呀!是9时70分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我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出197,不作声。只见同学们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消失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又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慢慢点头了,渐渐地,笑容又回到他们脸上。此时,我顺势指出…  相似文献   

10.
一直到那天,力气耗尽,但也没任何办法把小伟“拖”进教室,方才让我感觉到多年为人师以来最无力的挫败感。看他抱头坐在教室门外号啕大哭,我也抑制不住了眼泪。  相似文献   

11.
按照学校的作息安排,周内每晚七点钟全校学生统一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本期我任七年级班主任.刚开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没养成,所以这个时间我要到班上去巡视纪律.……  相似文献   

12.
每节课前,我都先为学生献上一碟精致的"小吃"——"昨日三分钟"。我以学号为序,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收看中央电视"新闻联播",在第二天语文课前向全班口述重大新闻,并于课后抄在黑板报上。如果星期一讲述,则对周五及双休日的"新闻联播"进行"联播"。寒假期间,我还安排学生以周为单位作新闻记录,开学后第一天在课外举行"假期新闻发布会"。无论何种形式,每人上台时间均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三角形的分类》一节。刚出示了小黑板,我便顺势往旁边的凳子上一坐,想休息一下。谁知还没等坐稳,便一个趔趄摔向一边,全班哄堂大笑。我尴尬地看了一眼凳子,我的天,不知哪个调皮鬼把凳子换了一个“卫生型”的,两条腿之间没了固定的木棍。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事先的教学设计,先不做练习题了,干脆以此为契机导入新课。我说:“同学们,刚才老师摔了一跤,你能开动脑筋,或者通过小组的讨论,帮老师找一下原因吗?”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进入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凳子旧了”、“凳子断腿…  相似文献   

14.
李林 《小学生》2010,(9):29-29
上周二早上,我按照惯例在上课前检查了学生前一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当我检查到陶新奇的作业时,他的作业本上空空如也,我习惯性地问:“为什么没做?”沉思片刻后,一个声音如响雷般在教室炸开了,“我不想做。”我顿时一愣。全班鸦雀无声。所有同学眼睛都盯着陶新奇,好像在等着暴风雨的来临。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课闲时间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网络内容,对于国家近期发生了哪些时事,却一问三不知,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我对班级的晨会课进行了改革。说新闻首先,我在全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一问学生最近发生了哪些国家大事;二问学生《新闻联播》的内容。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至于观看的人,少之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实施第一个方案: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人每天回家注意收看新闻,试着记住一至二条,第二天晨会上轮流说新闻。刚开始时,学生只能用一、两句话来说。对于学生的精彩表现,我适时进行表扬、鼓…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每晚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联播》,并要求记下重要的新闻内容。往日专看动画片而对新闻不闻不问的儿子拿着小本子不得不坐下来一边看一边记,慢慢地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小学生看《新闻联播》,愚以为实乃明智之举。其利有三:首先有利于培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以学生平均分数来衡量教学水平,学生以考分来判断好差,致使大多数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因而必须从小培养孩子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那天下午,天有点冷,我坐在教室讲桌上批改作业。这时,一位学生前来批改作业,他还没走到我跟前,随手一扔作业,本子就“飘”到了讲桌上,碰乱了桌上其他作业本,也把正在用心批改作业的我吓了一跳,这一定是班里那个捣蛋鬼,但是,我抬头一看,却是平时学习很优秀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只水杯     
一天,我正在带领全班幼儿打扫卫生,忽然听到一阵哭声,我看了一眼,是我班的娜娜在哭。我急忙过去问她:“你怎么哭了?”这时,旁边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娜娜把你的水杯打碎了。”我说:“怎么能把水杯打碎了?别哭了,娜娜跟老师一起扫地吧。”娜娜很不自然地拿起扫帚打扫卫生去了。第二天,我正在上课,教室外边又传来了哭声,我出去一看,是娜娜和她妈妈。她妈妈告诉我,“今天娜娜不愿来幼儿园了,说昨天把老师的水杯打碎了,老师肯定不喜  相似文献   

19.
“张勇,你已被我校录取……”望着眼前这张浸透多少心血与汗水的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我不由思潮起伏,历历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1998年秋,开学已经二十多天了。一个下午,我正在教室上课,校长领来一个头发蓬乱、皮肤黝黑的男孩子。看他那满身泥土,脸肿脖子青,手臂上伤痕累累的样子,显然是刚刚接受过“教育”。又是个“困难户”。我不禁眉头一皱。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一边,得知他叫张勇,开学时,偷了家里的两千元钱,跟一位“大哥”到了广州,可还没等找到工作,就被爸爸押了回来……看着这个遍体鳞伤的孩子,真是又可怜…  相似文献   

20.
看“到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我真“的怦然心动”了——我回到了那期“待怦然心动”又不可得的日子……教室的后门轻轻地开了,一位同学从我身边过去,走出教室。我真羡慕那些同学,每次考试之后,老师就找他们去谈话。到了初三老师已不可能把心思放在像我这样的困难生身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