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小凡卡不能走,他得信守自己的诺言!”“不,小凡卡必须走。太晚了,再不走,爸爸妈妈要着急的,再说公园也要关门了。”“不对,如果小凡卡走开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诚信的孩子了!”“不对,小凡卡已经做到了诚信。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一直在等待大哥哥们的回来,是那些大哥哥不守信用!”“小凡卡太老实了,怎么那么傻啊?要是我早走了,游戏本来就是玩玩的啊!”“老师,我觉得小凡卡应该走了。他可以让门卫转告那些大哥哥们,也可以直接去找大哥哥,告诉他们说我一直在等你们,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2.
一 认识契诃夫,认识凡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他就是契诃夫。契诃夫活了44岁,创作了700多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说过“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总是那么简单,可又是那么令人震撼;语言也是那么简单,但给人的感觉还是震撼。《凡卡》这篇课文就节选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我们读过也预习过这篇课文,想一想:凡卡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和同学们正在学习《凡卡》,大家都沉浸在对儿卡悲惨遭遇的同情之中一学到第10自然段“……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与插图相对照,学生产生了疑问:鞋店有那么多鞋,为什么凡卡却说没有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凡卡》中对凡卡“叹气”的描写,前后共出现三次.在圣诞节前夜,小凡卡偷偷给爷爷写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是作者对凡卡“叹气”的第一次描写.第二次描写在想象回忆爷爷的生活和对乡村冬夜美景之后,“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第三次描写是这样的:“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这次描写是在凡卡叙述自己挨打、挨冻、挨饿等方面的生活情景,哀求爷爷带他回去并向爷爷介绍莫斯科大城市的情形之后.对其“叹气”的又一次描写.  相似文献   

5.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作者写了他三次“叹气”。第一次,是在凡卡写信前,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昏暗的神像和神像两边挂满楦头的架子,“他叹了一口气”。凡卡从家乡来到这充满  相似文献   

6.
“不,小凡卡不能走,他得信守自己的诺言!”“不,小凡卡必须走。太晚了,再不走,爸爸妈妈要着急的,再说公园也要关门了。”“不对,如果小凡卡走开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诚信的孩子了!”“不对,小凡卡已经做到了诚信。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一直在等待大哥哥们的回来,是那些大哥哥不守信用!”“小凡卡太老实了,怎么那么傻啊?要是我早走了,游戏本来就是玩玩的啊!”“老师,我觉得小凡卡应该走了。他可以让门卫转告那些大哥哥们,也可以直接去找大哥哥,告诉他们说我一直在等你们,我遵守了自己的诺言!”……这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诚信真可爱》一课…  相似文献   

7.
《凡卡》(人教版第十一册 )讲述的是九岁的凡卡在圣诞之夜给爷爷写信 ,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并求爷爷接他回去的故事。在课文里 ,凡卡写信过程中三次看窗户的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凡卡第一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 2自然段。“在写第一个字以前 ,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 ,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 ,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 ,架子上摆满了楦头。”这段描写写出了凡卡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 ,说明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第二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 4自然段。“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 ,玻璃窗上映出…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和同学们正在学习&;lt;凡卡&;gt;,大家都沉浸在对凡卡悲惨遭遇的同情之中.学到第10自然段“……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与插图相对照,学生产生了疑问:鞋店有那么多鞋,为什么凡卡却说没有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凡卡在梦境中,看到了和他一起玩耍嬉戏的小伙伴,看到了他和爷爷一起在雪中捉野兔的情景,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森林,看到了教堂上红亮的窗子和尖尖的房顶,看到了乡村白雪皑皑的屋顶上飘起的袅袅炊烟……在甜美的梦中,凡卡被老板拿楦头敲醒。原来,老板的小崽子又闹夜了。凡卡只好拖着疲  相似文献   

10.
基督是谁?     
“老师,基督是谁?”正当我全身心投入教学《凡卡》一文时,平时不善言谈的杨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嗨,基督就是凡卡他爹,连这个你都不知道。”没等我回答,“小军师”张志远一本正经地抢着说,听了使人又可气又可笑,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不对,不对,在这儿基督指的是上帝。”后进生李建波大声嚷道。“哼,原来又是‘邪教徒’,准是又听他父母讲经了。”一些同学窃窃私语,不屑一顾地瞥了李建波一眼。我曾听说过,李建波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受其父母的影响,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邪教徒”,经常耻笑他,以此来侮辱…  相似文献   

11.
凡卡续集     
在凡卡寄出信的第二天,邮递员整理信件时,见凡卡写的那封信地址不明,便随手扔到了路边。后来信被住在与凡卡同街的杰伊兄妹俩拾到。他们是一个著名作家、思想家的孩子,他们回家后好奇地把信拆开看。杰伊兄妹从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他们看到凡卡被老板毒打,非常愤慨,决心帮助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要精心设计语言训练题江苏王粉林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凡卡》,他在教学文章的结尾"寄信做梦"这一段时,设计了几道训练题,我觉得很有研讨价值,便摘录如下: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①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②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凡卡是否就能...  相似文献   

13.
《凡卡》是一篇长课文.既有凡卡给爷爷写的信, 又有他写信时的联想以及作者的叙述.如何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弄清段落层次, 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一位教师是这样突破难点的:  相似文献   

14.
题记:可怜的小凡卡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做着甜蜜的梦……但是梦总是要醒的-- 老板和老板娘回到了家,大声叫喊着:"凡卡!凡卡……"却发现凡卡正在立柜边的桌子上熟睡。老板揪住凡卡的头发就往外拖,抄起楦  相似文献   

15.
《凡卡》一文,作者采用书信的形式,展开凡卡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悲惨虐待,其间又交织着作者的叙述及凡卡对乡下生活的美好回忆。而似喜却悲的结尾,让文章的结局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凡卡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待,又“欲说还休”地昭示着凡卡无法改变的痛苦命运,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个家伙,不去干活儿竟趴在这里睡懒觉,我非揍你不可!”一早,老板拿着木棍,直往凡卡身上打。被一阵剧痛惊醒的凡卡痛苦地叫了一声,赶紧起来,匆匆地跑去做事。凡卡一边忙着活儿,一边想着:亲爱的爷爷,您千万要收到我的信,赶快来接我离开这个“人间地狱”吧!凡卡想得实在太出神了,以至于把手中的碗碟摔碎了。老板娘闻声赶来,揪起凡卡的耳朵,使劲拉,把凡卡关进了地下室。潮湿的地板,难闻的腐臭味,凡卡最怕待在这个鬼地方了。以前,老板娘几次把他关在这里,不给他吃喝,凡卡就只能挨饿。晚上睡在潮湿的地板上,周围弥…  相似文献   

17.
凡卡写了一封信给爷爷,渴望爷爷接他回乡下,可是这封信一直没办法寄出去,凡卡只好在鞋匠铺里继续绝望地等待。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凡卡每天仍免不了受伙计们的戏弄和老板的打骂。有一天,鞋匠铺里新来了一个年轻人,伙计们都叫他约翰。没过几天,正直热情的约翰便和凡卡成了好朋友。一天晚上,凡卡不小心打翻了老板的一小瓶墨水,墨水洒到地板上。老板立刻揪起凡卡,就要狠狠地揍凡卡。约翰挺身而出,说:“打翻了墨水,可以赔,不能随便打人。”老板看了看身强力壮的约翰,只好悻悻对地凡卡说:“算你走运,明天马上赔我一瓶新墨水。”可是凡卡一个卢布…  相似文献   

18.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2.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用什么打?怎样打的?找出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  相似文献   

20.
我所学过的课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出它来读、想。《凡卡》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写的一篇文章。它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这一个亲人。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小小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我在家里有父母疼,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和关心。9岁时,我正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