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讲究教育艺术,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讲究教育艺术对教育实践很有意义。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一个人的兴趣、能力也会不同。技校学生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有的实际动手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也不差,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戒备对立心理强,在课堂上与老师对着干,破坏课堂纪律,有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情绪起伏大、自控能力弱;等等。这些心理行为,在技校里时时可见。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自己的情感,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公正之心及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
只要对生活中的阅读现象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这种阅读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职业、经历、体验、学识、性格、气质等。不同的阅读个性决定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意向。如有的人会迷上小说、散文,也有的人会喜欢科学、哲学等。就是对同一部著作,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阅读心理就是个性化的阅读心理。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个性,着重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如《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能借得十万枝箭全靠他的神机妙算。…  相似文献   

3.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都是教育的一条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历来为教育家们所重视。因材施教不仅要针对能力差异施以教育影响,而且也要注意儿童在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一、小学生的气质特征与因材施教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在我们周围的人中,有的人精力充沛,生气勃勃;有的人沉默寡言.举止安详;有的人情感热烈,激动而难自制;有的人心平气和,活泼开朗;有的人庄重冷静,不露声色;有的人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有…  相似文献   

4.
<正>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科学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科学工作者都在力图建立关于教育和教育科学的新观念,探索更新、完善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道路。在这种探索中,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因此侧重点和层次都不尽相同。有的在总结我国4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训的基础上,突出从人的发展理论方面去论述教育的本质;有的从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出发,论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的从经济和科技的未来发展着眼,着重研究教育的预测、规划及相应的体制改革,等等。显然,无论从宏观和微观的意义上,还是从哲学方法论的意义上,上述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成功的教育是发现人的天赋、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发掘学生的潜能,因为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的,后天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变和重塑一个人的先天素质。人的潜能也是多方面的,如智力方面的、非智力方面的,而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也不相同,有的长于动手,有的长于动脑,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长于抽象思维等等。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首先要使教师、学生及家长承认“每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天才”,确立人具有潜能并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提高的思想和观念。同时给予学生自由表现其潜能的机会,使现实的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为目标来进行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启蒙和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调运、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6.
心理素质教育在中专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心理素质教育在中专的地位和作用谈一点看法。一、概念界定“素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因此,“素质教育”就是要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和活动…  相似文献   

7.
小资料     
人在处理各种事物的时候,不但进行着各种心理过程,还表现出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特性。古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们之间在心理面貌上是互相不同的。例如,人的能力不同,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有的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很强,有的人的节奏感比较差,有的人写作能力强,又有的人绘画能力强,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感觉到的难易程度不同,在不同活动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也不相同,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摘自朱智贤《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小资料  相似文献   

8.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一般而论,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课题,并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的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这就说明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新科技和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独有的各类特征对学校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呈现出多样性,有的方面促进了学校教育,有的方面妨碍了学校教育。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各类高校的一个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孙志金 《教师》2010,(33):106-10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到了学困生的学习,也关注了优等生的继续发展,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相同的挫折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有的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经得起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消极轻生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耐挫力,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克服困难,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护士,让学生战胜挫折和失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素质一词在心理学上系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它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在教育学上,素质系指人通过后天社会实践和学习获得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品质特点,或称为素养。广义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和劳动技能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通过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影响沉淀在人们身上的内在生理、心理和文化品质特征。不同的社会和时代要求人们具有不同的素质,也就要求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社会和时代的教育造就不同素质的人才。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继续发展要…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挫折和逆境。有的人身处逆境倍加努力.并在与逆境的抗争中锻炼了才能,发展了智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人碰到挫折便悲观失望.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由于精神紧张而导致心理障碍。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在生理上日趋成熟,心理上却比较幼稚,又大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所以抗挫能力普遍较低.在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前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将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应对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育的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些年来,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潮,也波及到了教育界。有的同志用异化论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的同志认为应把人提到是教育的出发点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理论;有的同志认为人自身的自由和幸福就是人的最高的价值所在,因而教育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成为自由幸福的人;甚至有的同志认为人类的历史,人的发展的历史,教育的历史,就是人的需要的产生、需要的满足和新需要产生的历史。这就向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到底怎样看待教育,教育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王凌飞 《教书育人》2001,(23):28-29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里,不同的班级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班级气氛和谐活跃,给人轻松愉快之感;有的班级则严肃紧张,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在课堂上,心理气氛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轻松和谐的气氛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教学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紧张压抑的气氛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还会感到精神上的折磨。一、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而老师是课堂气氛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18期,我们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即"动态心理平衡".如何形成、保持和提升心理平衡?这就涉及到心理发展问题.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不断扶正祛邪的过程,是矛盾不断运动的发展过程.既指从小到大不同年龄阶段纵向的心理发展,也指同一年龄阶段横向的心理发展.可以是个体自身的心理发展,也可以是种系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一方面像地球自转一样,实现自己心理的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像地球公转一样,承继并兼容种系心理的历史积淀.人的一生,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矛盾,这些特殊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不仅推动了心理发展,还形成了不同时期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些不同质的心理特征就构成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质就是促进心理朝着积极方向健康发展,因此,不同的心理发展观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内容、过程、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教育中时髦的话题。但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观。有人倡导通过明确的教育目标,规训学生发展;有人在精心设计教育过程,推动学生发展;还有人崇尚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树立怎样的发展观,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我看来,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人的自主发展,能够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人的发展特性,也为教育促进人的主动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过分倚重个人的主体性,局限于主客分…  相似文献   

19.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也充满着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上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对立统一是人们心理发展中,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上出现不平衡,必然导致人们去努力寻求平衡,这是人的本能。因为不平衡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不痛快。当然,寻求平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肯定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有的学生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有的则采取消极  相似文献   

20.
一、和谐教育内涵 和谐教育是人们历来追求的教育目的之一。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阐发基本上都包含了和谐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各行各业,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讲究人人性化、个性化的时候,和谐教育作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被迫切地提到了日程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教育的内涵是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讲,对和谐教育内涵的不同理解和阐发,也即和谐教育内涵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教育目的的合理表达,促进了人才观、价值观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