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此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广西5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该地区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当前,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高,但活动的量相对不足,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认识显现出现多元化特征。同时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较差。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锻炼时间和参与目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8所综合大学的1 000名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开展情况欠佳,存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差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常锻炼的习惯差,近四成大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课余体育竞赛,不参加锻炼的女生人数明显高于男生。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与较高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体育氛围、体育教育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形式以及受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知态度与动机,客观因素主要有场地器材不足、网络中花费时间较多、就业压力等。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湖南省大学生如何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本文提出自己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州部分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福州部分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使他们的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达到85.24%,但能成为体育人口的却仅为32.33%;“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兴趣爱好”等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动机;而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场地设施”、“没时间”、“无人组织、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陕西师范大学6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师范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但活动动机、态度、频率和运动时间呈现多样性;场地器材缺乏、经济原因和学习压力等外在因素是制约其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西省四所本科院校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师范生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主客观等方面探讨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情感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存在正相关性;活动场所少、无时间、学生缺乏运动技能是主要制约因素;体育课、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同学和朋友的带领是主要促进因素。因此本文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旨在为丰富、健全高校课余体育活动,深化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黑龙江工程大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欲望、形式与活动时间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对课余锻炼对大学生体能及健康水平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意见。旨在为丰富、健全高校课余体育活动 ,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通过走访和调查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影响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广大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0.
对牡丹江市大学生冬季体育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勤 《冰雪运动》2009,31(2):92-96
为了培养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牡丹江市2~4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有关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冬季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显得更为突出 体育态度、心理因素、行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冬季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滇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建议。研究发现:1)滇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较为积极,但表现出心理倾向性及喜爱程度的矛盾性。2)休闲型、低运动量、低竞争的体育锻炼项目是其课余锻炼的首选。3)一次运动的持续时间短、运动量小和锻炼频率低是其锻炼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4)缺乏兴趣、懒惰等成为制约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个人因素;科学锻炼方法的指导及免费场地设施的缺乏,气候条件等是影响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找出影响女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八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西部高职院校体育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西部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资源、体育课开展现状、体育课程设置、大学生对待体育课评价,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不尽人意,对"终身体育"的理解也不够深刻。目前西部高职院校的体育器材、体育场地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建议:西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设,改善体育锻炼环境,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湖北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作用,领导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不断丰富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林晓辉 《体育科技》2006,27(1):72-74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是喜欢或非常喜欢、并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的时段以清晨为主;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进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14所高校"非体育类"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活动形式、锻炼方式以及影响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学生课余锻炼的宣传工作、增加相关经费投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建议,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海南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全面研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时间、影响因素等现状,确定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相应结论,为更好地开展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杰 《体育世界》2009,(11):53-54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2007年4月23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活动在北京举行。各地高校纷纷采取行动,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从而促进了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具体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分析,使高校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增进终身体育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三江学院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与身体素质变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身体素质有下降,又以二四年级为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年级各有侧重,运动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课余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中小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及参加体育社团对课余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