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其价值无法估量.伴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何协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寻找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曼青 《考试周刊》2008,(6):148-149
非裔美国人土著语(AAVE)是主要被非裔美国人使用的土著语言.大部分族外人特别是美国白人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AAVE是无语法的低劣语言,它在学校的使用会给教育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指出了人们对AAVE所持否定态度的表现,分析了其原因,肯定并论证了AAVE是有规则、有体系、正常的人类语言,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学习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移是旅游创新的关键,但从中观层面对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过程和特征的研究还十分匮乏,因此,以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知识特征和知识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目的地分为本地水平竞争、本地水平互补、非本地垂直分销和非本地垂直供应四种网络类型,可以从旅游目的地知识转移的四种网络、一个中介、两个制约因素等方面探讨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并提出如何利用社会网络促进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进而推动旅游目的地创新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把体育融入旅游中或在旅游中加入体育的特色,正如体育有着无限的魅力一样,体育旅游有许多可以开发挖掘之处,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体育旅游的类型及其特点,并通过阐述体育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来说明积极发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古建筑作为温州市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发展当地经济、推动经济结构变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古村落所蕴含的体验价值使其在旅游开发中呈现出极高的经济转化功能,并逐渐发展成为全新的旅游目的地.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以体验价值为视角,从温州市古村落的保护与经济开发、可持续发展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古村落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对策,为构建当地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旅游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重要产业,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民族旅游三十年的知识生产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普遍性分析。民族类、师范类和研究类院校是知识生产的主体;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其研究路径从文化本身到文化持有人;知识生产的理念是从最初的开发为主到近期的开发和保护并重;知识生产的价值从最开始单一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开发到“输血转造血”的旅游扶贫发展到“个体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民族旅游对国家政策有积极的响应态度。并进一步指出知识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机制:民族旅游知识生产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围绕民族文化的景观展演与真实性的发现,知识生产的实践土壤是政府引领下的民族旅游包容性发展,未来的知识生产需要学科合作的紧密性与创新性发挥。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区域传统技艺和文化基因,是稀缺的“活态性”文化资源。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诸多资源濒危的困境,亦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进行梳理,构建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并轨使用,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工具对资源禀赋条件、区域旅游发展条件、感知体验、效益与保障四项指标及维度内因素权重进行量化,科学预测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旅游开发的潜力和价值。研究结果为大运河(安徽段)及相似区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价值的测度和旅游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的剧种。其旅游价值集中表现在观赏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参与体验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田林壮剧在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等有利条件基础上,通过培养和保护田林壮剧艺人、加大壮剧的宣传力度、提高壮剧的知名度、培养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壮剧文化旅游路线等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的剧种。其旅游价值集中表现在观赏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参与体验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田林壮剧在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等有利条件基础上,通过培养和保护田林壮剧艺人、加大壮剧的宣传力度、提高壮剧的知名度、培养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壮剧文化旅游路线等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问卷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人进行深入的问卷调查,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详实的资料:目前入区的游人主要来自我国华东及华南地区,其它地区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入区游客文化程度较高。中青年游客比率较高。入区游客有较强环境保护意识,对生态旅游有一定的了解,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武夷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关键是探索完全符合生态旅游的项目。  相似文献   

12.
实现滇西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滇西北旅游业发展呈现扩展势态,为拉动地方民族经济产生了明显效应。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长久依托,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协调统一,是滇西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牧家乐”是当地部分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游客拓展了旅游空间,很有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经营内容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当地牧民受益较少等问题,需要突出经营特色、制定环保具体措施、改善基础设备、倡导参与发展的理念,为牧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丽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城。丽江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文化的原生性和完整性,形成了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丽江模式”,是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典范。湖南通道与丽江有相似之处,通道侗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条件。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考察通道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侗族文化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二者和谐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的洽川湿地近年来在湿地旅游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湿地开发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矛盾与现实问题。洽川湿地开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水资源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强大助推力。湿地旅游业发展在影响当地的生产布局、强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当地政府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湿地生态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湿地开发管理不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等消极影响,对此应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适度开发策略,鼓励居民参与等措施,以实现洽川湿地生态保护和地方旅游业规划管理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保护世界遗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的世界遗产正面临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威胁,本文提出建立一套针对不同旅游利益主体,具有科学开发管理、传播和保护遗产文化、有效监督等功能的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发挥各方面力量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具体论述了世界遗产旅游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的角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强调了旅游经营者素质的重要性,提出对旅游经营者教育应采取强制的方式。认为景区要设计旅游者引导系统,进行遗产文化的传播和保护。提出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保护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西四盟市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经多年的挖掘、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进度、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及开发深度等方面又面临着很多挑战。应该更加注重区域或部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避免宗教信仰和民间祭祀等特殊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模式,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常常被看作是矛盾的,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出发,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表现,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旅游类型定位的匹配,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表明旅游开发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地方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的贡献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以法律为依据。本文从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系统性、旅游行业管理的有效性、景区属地管理的可操作性论述了地方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法规的必要性。从实践看,地方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填补了国家立法的空白,提高了旅游资源保护的针对性、强度、执法力度,其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但也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针对本地情况大胆创新,设置公众评论程序,明确法律责任,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范旅游资源保护机构与经费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