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克利 《教育》2011,(9):54-55
学生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框框,争取“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心灵去感悟。所谓“笔墨的自由”,指写作内容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文章形式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语文期中检测考了80分,我鼓励他:儿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要仔细,争取下次考个满分。到时候,爸爸奖励你吃“肯得基”。儿子却说道:“我才不稀罕呢!”儿子班上竞选班干部时,我鼓励他去竞选班长。儿子说:“我才不想当班长呢!”儿子的这种“不稀罕,不想”的想法,并不是个案——很多孩子的“人生观”跟...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 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于开动脑筋.大儿子与二儿子听了不服气,认为小儿子在说大话.于是小儿子一箭射出,四个苹果全都落地. 亲爱的朋友,你知道那位小儿子是怎样射落苹果的吗? 要射掉苹果,常规的思维方式是从“苹果”入手.小儿子注意到苹果在盘子上,如果射落盘子,当然就可以射掉全部苹果了,因此他从“盘子”入手,只用一箭就射落盘子,从而使四个苹果全都落地.  相似文献   

4.
儿子要争取读书的场所,爸爸要争取麻将的阵地,猜拳定输赢,谁赢谁占桌。这看似滑稽的一幕,在许多家庭里上演,而且多以孩子的无奈收场。家庭的“民主”体现在这里,却是种悲哀。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就等于丧失了孩子成才的可能,我想,这是所有家长不愿看到的。“民主”爸爸@冯英杰 @王子  相似文献   

5.
这一天,我举起巴掌准备对儿子动粗,但还是没下手。我强压住火气问儿子:“你告诉我,到底我怎样做,你才会自觉写作业?”想不到儿子一本正经地看着我说:“你态度要端正!不要太霸道,你说怎样就得怎样,不给我一点自由!你要对我温和一点,别老板着脸骂人!”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大儿子比画了一下,说:“我要用三支箭.”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用两支箭就可以.”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支就足够了.”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  相似文献   

7.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妈妈,您这样做是不对的。”5岁的儿子大声说,“我有看电视的自由!”听到这话,我非常恼火:自古都是母慈子孝,哪有孩子这么和自己的妈妈说话的? “我说不许看就不许看,明天你要上幼儿园,早上无法起床。”我把电视机关了,“不错,你是有自由,不过,我有管教你的义务。”“你要打我吗?”儿子可能在我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威胁,“打我是犯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看看谁来保护你!”我实在忍不住,把他从沙发上拖起来, 照着他的小屁股打了几巴掌。儿子大哭起来,直到我把他抱到床  相似文献   

9.
刘锴 《家长》2009,(4):15-15
儿子还没出生时,单位同事和亲友们就抱来了《育儿手册》等图书,不厌其烦地教我们一些“育儿真经”。为人父母后,我们自然对前人成功的育儿经验十分看重,但我们也有自己的育儿见解:对儿子进行“宽松教育”,让他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地成长。儿子的童年就是在宽松的氛围中度过的:玩具店里,只要花费不超标,儿子可以自主决定买哪个玩具;动物园里,儿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确定观赏路线……我和老公只是跟在儿子身后的两个“随从”。  相似文献   

10.
A2英雄     
才上三年级的儿子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在地上,红着眼睛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妈妈听到响声后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说:“儿子,回来了!”看着儿子一动不动,她眉头一皱,走上前去,环抱着儿子说:“儿子,你怎么了?” 儿子看着妈妈,眨了眨眼睛,“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嚷道:“我们班的小强欺负我.” 妈妈这才看清儿子脸上的瘀青,心疼得要命:“孩子他爸,快出来,你儿子被人打了.”  相似文献   

11.
小雨点     
父唉哟!子爸!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父好吧,听我儿子的:“下定决心,不十白牺牲,(儿子一齐大声说)排除万难,去争取……”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生日还有好些天,他就开始嚷嚷让我买生日礼物了。儿子还特别提醒我,今年的生日与往年不同,是十四岁,有特殊意义:最后一天当儿童,过完生日就是少年,不再系红领巾,该争取加入共青团了。儿子的言外之意我明白,无非是想生日礼物比以往丰厚一些。我便问他:“这非同以往的生日,你说说想要点啥?”儿子挠挠脑袋,支吾了一阵,自己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是啊,该买什么呢?儿子又缺什  相似文献   

13.
读三年级的儿子一放学,就嚷嚷着要背英语单词.我觉着奇怪,便笑问“太阳从西边出来啦?”儿子一脸兴奋地说“明天考英语,要是考100分,老师会在广场和我一起溜冰!” 儿子平常最爱去广场溜冰了. 儿子很快就背完了单词,换在平时“老牛”还不知道要“拉”多久的“破车”.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十几年来不断与学生们“斗智”的经历.作为一门外语,英语难教.如何教好英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教学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复兴亚洲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也是亚洲人民的伟大儿子。列宁和李大剖曾先后指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个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1]孙先生“是亚洲的民主主义运动的代表曾’,他的奋斗“已经唤起了沉睡的亚洲”。[2]的确,孙中山在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自由而.冰争的过程中,始终认定远东各国的问题”有着许名共同的特点”,“是可以放在一起来研究的”和共同解决的,[3]因而例关怀着亚洲各国的命运和亚洲各民族的解放斗争。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他逐步认识了亚洲的洲情,形成了复兴亚洲的思想。以往的一些论著多次地论列过孙…  相似文献   

15.
人们有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总相信未来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问题都烟消云散,就像喜剧电影的结尾:磨难都已抛掷身后,前方只有无限的幸福.正是有这种希望,人才有精气神搏斗.但与之对应的是,这种“等到那一天到来,一切都会美丽”的逻辑,也会带来拖延症.小到写论文,大到规划人生,越是在意的事情,越是会推延拖拉.比如,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先生说:“我必须研习政治与战争,于是我的儿子才能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我儿子学了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后,我儿子的儿子才有机会学绘画、诗歌、音乐、建筑学、雕塑、挂毯和瓷器.”  相似文献   

16.
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之路上的重要一步。“妈妈,您这样做是不对的。”6岁的儿子大声说,“我有看电视的自由!”听到这话,我非常恼火:自古都是母慈子孝,哪有孩子这么和自己的妈妈说话的?“我说不许看就不许看,明天你要上学,早上没法起床。”我把电视机关了,“不错,你是有自由,不过,我有管教你的义务。”“你要打我吗?”儿子可能从我的语气中感受到了威胁,“打我是犯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看看谁来保护你!”我实在忍不住,把他从沙发上拖起来,照着他的小屁股打了几巴掌。儿子大哭起来,直到我把他拉到床上,他仍在啜泣,迟迟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家长,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在儿子犯错之后承担起“善后”的责任,孩子弄坏了班里的投影仪,我又是赔钱又是跟班主任道歉;孩子打了同学,我忙给对方家长打电话,说尽好话争取对方的谅解.每次处理完事情,我也会惩罚儿子,或是骂他一顿,或是勒令他写检讨,有时候还会罚他不准看电视、上网.在我看来,这些方法能让孩子“长记性”,进而减少犯错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的历史。诗人们尽情地歌颂过它,并赋予它以最神圣的意义。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就留下了不朽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当作人类的自由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每个人可以得到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自由已成为鼓舞人类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也成为推动人类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强大动力。古往今来,一切有志之士,为争取人类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儿子开始姗姗学步时,我和老公就决意要培养他自立能力,让其自由发展。在家庭会议上,我们以强硬态度通过几项纪律,其中一条就是儿子摔倒,不要去扶他,而让他自已站起来。可是几次下来,儿子就跌得头破面肿,爷爷和奶奶心痛得不得了,三番四次地骂我们说:“你们也心太狠了!让孩子受罪。”他们哪知道儿子心头肉,我们同样心疼。  相似文献   

20.
儿子上小学了.儿子上的是全市最好、最漂亮的小学,班额不过四十余人,教师据说都是从各地选优招聘来的.我们很高兴,心想儿子有福了.开学前,儿子也异常兴奋,见人就说:“我要上小学了!我们学校是最棒的!”可是,不到一个月,儿子就彻底蔫了,天天嚷着“我不去那所学校!我不喜欢那儿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