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儿资讯     
《母婴世界》2014,(12):74-74
中国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奖励孩子,一般会用代币的方法,比如发小红花、盖印章等,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兑换到礼物。这样的奖励,尽管在短时间内有效,但因为缺乏引导性,孩子“收集”的热情会很快消退。 美国人觉得,用物质奖励孩子,不利于孩子建立内在驱动力,他们奖励的方式是让孩子享受特权和自由,让孩子体验荣耀感,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1.家长应在对孩子进行耐心劝导和认真的谈话之后使用奖惩手段。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应让孩子知道惩罚他是应该的,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2.对孩子进行奖惩时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家长应选择恰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改正错误。3.如果连续进行奖惩而没有向孩子说明理由或原因,孩子就有可能只对奖惩做出反应而不清楚为什么会受到奖惩,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4奖励孩子是为了鼓励孩子表现得更好。适当的奖励有助于使孩子遵守良好的行为规范。5.对于孩子有可能做到、但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事情来说,意外的奖励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6.…  相似文献   

3.
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好好表现给糖吃"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鼓励途径.然而,如果成人过多地运用外在奖励,将它作为挂在嘴边的"糖衣炮弹",则容易让孩子产生预期的奖励心理,导致他们以奖励为目的而降低内在兴趣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4.
王爱斌  杨向东 《新高考》2009,(Z1):85-86
一、填空题1.一对年轻夫妇和其两岁的孩子做游戏,父母让孩子把分别写有"One","World","One","Dream"的四张卡片随机地排成一行,若卡片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成"One World One Dream",则孩子会得到父母的奖励,那么孩子得到奖励的概率为  相似文献   

5.
复习也快乐     
复习中,怎样才能做到常讲常新,让课堂生机盎然呢?我把央视"开心辞典"和"星光大道"引用到课堂上来,就带给了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星光大道"主要用于督促学生识记词语和诗句.具体操作办法如下:1.每默写一次词语,全部正确的孩子给予1分的奖励.2.默写三次词语或诗句全部正确的给予3分的奖励,该生荣升为"默写周冠军".3.默写五次全部正确的给予两面小红旗的奖励(3分一面小红旗),该生晋升为"默写月冠军".4.整个复习过程下来,如果每次默写都是满分,就给予该生"默写季冠军"的称号,并奖励四面小红旗.5.对于每次默写有进步的孩子,还有升格奖,奖励1分.  相似文献   

6.
刘丹 《父母必读》2012,(8):128-129
越来越多的父母完全不吝惜奖励给孩子物质和金钱,但是再多的奖励却换不来孩子的快乐,甚至还让孩子变得麻木。难道真的是“千金难买一笑”吗?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奖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是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潜能、引导孩子进步的重要手段。任何奖励方法的运用都讲求得当,运用得好可以达到激励孩子的良好作用,运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中,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奖励,尤其是孩子,这种欲望更为强烈。奖励能够振奋人的情绪,激发人的向上精神,对于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奖励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的,所以教导孩子另一种奖励,即自我奖励是很重要的。这种奖励只要用得恰当,同样能够起到别人给予奖励的效果,会使孩子感到心情快乐,有利于孩子内在潜能的发挥。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原来在学校表现平平,总得不到奖励,学习劲头一直鼓不起来。可突然间,他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音乐等多科成绩都得了“优”。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很惊喜,让他介…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孩子解答一些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他对所有的孩子都不奖励,尔后,他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每解答一道难题就奖励一美元,另一组则没有任何奖励。在安排孩子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发现,尽管有奖励那一组的孩子在有奖励解答的时候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却很少有人在自学解题;而没有奖励的那一组却有很多孩子在继续认真地解答尚未解答的难题。从总体上说,有奖励组的孩子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了,而无奖励组的孩子反而兴趣更浓厚。人们习惯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这个实…  相似文献   

10.
凡菱 《山东教育》2009,(9):17-20
为了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们通常会采用评小红花、发小粘贴等方式。在使用这些奖励措施的过程中,老师们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思考,请看本期“论坛之声”,让我们共同反思:到底该如何奖励孩子?  相似文献   

11.
缩小转换型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接受治疗,用奖励“诱惑”孩子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家长急于让他配合治抒,于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这沖类型的父母就属于“缩小转换型父母”。他们缩小并忽视了孩子内心害怕的情绪,迫不及待将重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没那么重要,他们对于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生气、愤怒、悲伤等情绪就是不该有的坏情绪,于是极力逃避。在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感受和调节情绪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迟钝。  相似文献   

12.
孩子学走路,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应该及时表扬:及时表扬和鼓励是促进孩子继续学习,继续进步的必要条件。奖励必不可少,但奖励不当也会让宝宝养成不少坏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朋友的孩子上小学六年级,很要强,成绩也不错.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制订了一项奖励措施——每门课成绩90分以上奖励 10元, 95分以上奖励 20元,100分奖励30元.没过几天,孩子拿着测验的卷子找到妈妈说:"你看,93分,给钱!"妈妈很高兴,如数兑现.期中考试的成绩分别是:语文92分,数学100分,英语95分.孩子又找妈妈要钱,妈妈犹豫了,心想:这样下去工资迟早全跑娃兜里去了.孩子看到妈妈一脸不愿意的样子,说:"妈妈,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50年不变,你的奖励制度刚定了一个月,就要变啦?"朋友只好给了钱并找我出主意.  相似文献   

14.
所有的人都需要成就感,孩子也一样。有时,恐吓、惩罚、奖励都比不上让孩子享受成就感来得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让孩子成绩好、考高分,父母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可是费尽了心思,订计划、给承诺、用礼物刺激……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往往会被迫面临一个问题: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孩子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给点奖励能不能刺激他更努力?如果可以,如何奖励才有效呢?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相似文献   

16.
郑乐平 《家庭教育》2001,(11):38-38
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情的动机,可以是内在的,如求知欲或兴趣;也可能是外在的,如父母的称赞和物质奖励。现在的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往往喜欢许诺:如果考试成绩达到父母的期望,就奖励给孩子多少多少钱,或者给孩子买什么昂贵的东西等等。其实这种许诺和物质奖励,是不利于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精神和求知欲的,即使真要奖励,也应该是事后奖励。  相似文献   

17.
张婍 《父母必读》2021,(2):41-44
家长希望孩子吃的都是健康的食物,远离不健康的食物,为此会采取各种办法:坚决不让孩子吃某些食物;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作为奖励,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让他吃一点;夸大某些食物的害处吓唬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和食物的关系变得扭曲而不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也需要从食物...  相似文献   

18.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不能一味地用赏识、宽容、奖励的方法,而应该因人而异,自然、灵活地运用惩 罚手段,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下决心改正错误.当然,教育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更不是歧视、伤害、心理虐待.惩罚的前提必须是出于爱,出于责任,出于对学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复习也快乐     
复习中,怎样才能做到常讲常新,让课堂生机盎然呢?我把央视"开心辞典"和"星光大道"引用到课堂上来,就带给了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星光大道"主要用于督促学生识记词语和诗句。具体操作办法如下:1.每默写一次词语,全部正确的孩子给予1分的奖励。2.默写三次词语或诗句全部正确的给予3分的奖励,该生荣升为"默写周冠军"。3.默写五次全部正确的给予两面小红旗的奖励(3分一面小红旗),该生晋升为"默写月冠军"。4.整个复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春节快到了,有的大人为了奖励孩子,往往会给孩子一百、二百甚至更多的压岁钱。如果不教会孩子打理压岁钱,就可能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起不到奖励作用。为此,我们刊登此文,希望家长认真阅读参考。——编者春节过后,孩子们的压岁钱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理财专家表示,压岁钱相当于每年的一笔固定“收入”,家长可以通过办理银行卡、购买少儿保险,教育储蓄、人民币教育理财等各类产品的组合来对压岁钱进行合理规划,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念。为孩子设立单独账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已经一改以往替孩子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