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文学作家萧袤创作的童话故事充满了大胆奇特的想象,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被他写出花样来。“我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写成童话,只要你有一颗童话的心。”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袤那天马行空般的奇幻世界吧。  相似文献   

2.
萧袤是个高明的比喻写手,他善于根据欣赏主体儿童的认知特点、审美情趣巧妙设喻,以奇妙的比喻构筑童话的神奇世界。因此,运用修辞学的理论,从儿童认知接受及审美需求的角度对其比喻的形式特征和关学特色进行探讨来认知其童话的精彩与神奇。  相似文献   

3.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幽默的语言和奇幻的故事内容深受读者喜爱。郑渊洁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还体现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同时身为一位父亲,深知只有先进、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保障儿童全面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相对儿童成长的落后逐渐危害儿童健康成长。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反驳和挑战成为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使张天翼在童话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幽默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粗制滥造 ,旨在毒害儿童、奴化儿童。张天翼最先正视现实 ,揭露现实 ,重视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功能。他运用幽默的笔法、新奇的夸张 ,塑造儿童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 ,构思令人捧腹的情节 ,语言描写体现儿童口语特征 ,充满儿童情趣 ,使其童话作品呈现自然天成的幽默特色。同时 ,他把幽默作为锋利的解剖刀 ,借助纵横捭阖的比喻 ,讽刺剖析旧社会的种种弊端 ,作品洋溢着冷峭、睿智的笑 ,笑声中儿童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道德的教育 ,涤尽了心头的尘埃。  相似文献   

5.
众多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译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儿童文学天地。童话故事翻译的文本数量惊人,但质量却参差不齐。针对童话类翻译的理论研究也十分有限。童话文本的翻译不同于传统翻译观的要求——译文必须严格忠实于原文,它要求译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考虑到儿童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在完整传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用简洁平易的词句尽可能地展现语言的多样性,保留原文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使张天翼在童话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幽默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粗制滥造,旨在毒害儿童、奴化儿童。张天翼最先正视现实,揭露现实,重视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功能。他运用幽默的笔法、新奇的夸张,塑造儿童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构思令人捧腹的情节,语言描写体现儿童口语特征,充满儿童情趣,使其童话作品呈现自然天成的幽默特色。同时,他把幽默作为锋利的解剖刀,借助纵模捭阖的比喻,讽刺剖析旧社会的种种弊端,作品洋溢着冷峭、睿智的笑,笑声中儿童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道德的德育,涤尽民心头的尘埃。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不仅承担着儿童语言启蒙的重任,而且也是儿童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部分选文都来自儿童文学作品,如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中,儿歌、童诗、童话、寓言、散文等儿童文学占到课本的85%。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童话是幼儿最喜欢的文学样式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开拓者周作人先生在《童话研究》中指出:"童话是一种奇妙的艺术,也是最富儿童文学特点的一种文体。在儿童文学领域的诸多体裁样式中,它最能体现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因此受到小读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儿童文学中的主体。"童话对儿童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童话大王"郑渊洁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热闹派"童话的杰出代表,他的早期童话作品采取极为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抛开传统儿童文学的政治立场和教化观念,彰显出令儿童自由快乐的热闹风格和游戏精神,而这些特征都与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有密切关系。通过一系列比较研究可以看到,郑渊洁完成了对张天翼儿童文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童话,儿童文学中一朵艳丽的花朵,浸润着孩子幸福的童年,激发起孩子奇特的想象。小学阶段理应是孩子接触童话、阅读童话、创作童话、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段。童话真正站在了儿童的立场上去叙述事情,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去诠释大千世界。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静下心来走进童话的世界,一起阅读,一起感受曼妙的童年。那怎样进行童话阅读呢?  相似文献   

1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这是《辞海》中对童话的定义。《儿童文学辞典》对童话这样说明:"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文学各文体里,童话最具有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童话是如何呵护童年生命的呢?童话是一种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异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原本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童话是融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得到审美愉悦及情感熏陶。贝特尔海姆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童话是我们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种类(即叙事)。”他认为,童话对于儿童的…  相似文献   

13.
冷亚军 《教师》2013,(6):35-35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陛等特征。童话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给儿童无穷的快乐,最多的童趣,深受儿童喜爱。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并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各类文学作品。它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剧等。儿童文学作品或语言浅显,易记易唱,节奏鲜明;或形象生动,情节感人;或形象地传授科学知识;或以讽刺手法针砭现实中的人和事;或以幻想编织绚丽多彩的故事,反映生活现实。它在一个个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中寄托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给小学生以教益与思索,其形式也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为他们所喜爱。可以说,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童话借助夸张、想象、拟人等艺术手段塑造出鲜明形象,编织出曲折、奇异、生动的故事情节,可折射生活,富有童趣,能被儿童接受,使其在阅读与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与审美熏陶。对此,笔者由童话审美功能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童话审美教学特点,为儿童创造出良好的审美环境,使其乘着想象的翅膀,在童话殿堂中自由翱翔,快乐学习。一、把握童话审美功能,营造童真氛围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童话故事本身极富美感,具有强大的审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是最为常见的文学形式。儿童文学语言具有独特性,对语言进行了特殊的运用,童话也不例外,本文将这种被特殊运用的语言称为"儿化语言"。通过建立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童话语料库,以《舒克贝塔历险记》为例,对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总结出郑渊洁童话"儿化语言"的特色,"儿化语言"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与汉语教学中的"分级读物"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学延 《生活教育》2011,(7X):17-18
<正>《辞海》对童话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法国艺术家波尔·阿扎尔曾经如此评价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他跟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也藉着孩子的力量更坚定地保护人类,使其不至于灭亡,并把人类引向理想境界。他就是那光明的灯  相似文献   

18.
童话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以其幻想为根本特征而深受儿童喜爱.在诸多的童话经典中,意大利的<木偶奇遇记>和<洋葱头历险记>以其极端的娱乐性和鲜明的教育性在儿童文学界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该文旨在分析这两部童话的艺术特征并探究了这两部童话被儿童所广泛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童话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对儿童影响深远。大多数人只看到童话对儿童的正面影响而忽视童话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文章运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童话的负面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避免童话对儿童负面影响的撰写策略及阅读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创作童话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这是其风格的一大构成要素。在创作童话翻译中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体现其美学特质是儿童文学译者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康德美学思想为指导,结合儿童的认知与审美特质,提出创作童话中一般包含欢愉、变幻与质朴之美,并以前景化理论为框架探讨创作童话审美再造的基本原则,旨在揭示儿童文学风格再造的美学之维,以期实现译作与原作最大程度的审美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