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外销绸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不仅柔曼华美,而且也是18世纪、19世纪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自古便是国际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动脉。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  相似文献   

2.
哈桑  董国炎 《文化学刊》2016,(4):233-235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随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流入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茶叶、瓷器、丝绸等,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促进了阿拉伯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进入西方世界,这是商业方式的传播,它传播的是一种文化与生活方式。当时的执政者或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文化传播,完全是生活或市场的力量,使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流入到异域文明,并最终成为异域文明的一部分,甚至会改变其生活方式。我们为什么要传播?因为我们可以得到利益。他们为  相似文献   

4.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为了弘扬弥足珍贵的丝绸文化。本刊自本期起,特辟“丝绸文化”专栏。  相似文献   

5.
摘要: 浙江无疑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丰厚的地域之一。比如,全人类共享却又最具中国特征的三大文化-丝绸文化、瓷文化、茶文化,浙江都有发源的地位。其中,丝绸文化与浙江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沿线积淀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如今,丝绸之路不仅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一带一路"愿景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应该先行。作为一家研究型专题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希望以一种科技保护的独特视角切入丝绸之路研究,讲好丝绸之路故事。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配合"一带一路"愿景,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近6年来,中国丝绸博物馆连续举办丝路主题系列展览。  相似文献   

7.
文博的天地、学术的殿堂,中国丝绸博物馆刚刚度过25周年馆庆. 记得有哲人说过,要想阅读历史,就走进博物馆;无论它是综合的,还是专业的.受这样的影响,笔者与赵丰馆长相约,就围绕"一带一路"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作深度交谈.在小桥流水、传统时尚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我们聊丝绸之路,也聊丝路之绸的过去、现在、未来……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在它周围有着无数彼此孤立的、靠雪山融水浇灌的绿洲。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沿着这个沙漠南北边缘自然分作两条支线,也就是中道和南道。走过两条“丝绸之路”支线,可以尽享奇特的西域风光,体验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尽管“丝绸之路”是因中国丝绸运往西方而得名,但历史上通过它传输的东西极多。从中国茶叶、瓷器的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长长的流水缓缓流淌,波浪节拍应和着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文明。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是保护中国古代丰富文化的历史长廊。大运河凝聚着政治、经济、文化、水利、建筑、科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价值与信息,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千百年来,在运河(杭州段)沿岸汇聚了丰富多彩的茶艺文化、饮食文化、桑蚕丝绸文化、地方戏  相似文献   

10.
正丝绸之路既是商贸通道,也是文化纽带。浙江作为昌盛的文献之邦,在其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汉唐陆路丝路为主的第一波文化交流兴盛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乃至古希腊、古罗马传播了丝绸文化,也从南亚古印度吸纳了佛教文化。相传,汉武帝为联合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共灭匈奴,曾以"和亲"之策,把江都国王刘建  相似文献   

11.
古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欧洲。每次在异国他乡看到它们,我总是想:这些轻薄如纸的"易碎品",是如何安然到达目的地的呢?在一本外国杂志上,我看到一篇关于海上贸易史的文章,才知道其中的奥秘。中国商人先把精雕细刻的檀木箱和小檀木箱装在钉在船舱地板上的大木箱里,四周用次等的茶叶塞满。由于内外两层茶叶填充得非常紧密,木箱做得又结实,即使在海上遇到风浪,商家也可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道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道德的精神寓所,有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基于农耕文明,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包含茶礼、茶德、茶事、茶道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内涵和价值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该文旨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探究其中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非常向往,因为那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编织日本梦的素材。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日本教科书中选定的精品,日本地名中的"九十九里海滨"、流行歌曲《月沙漠》和名作《敦煌》等,无不反映了丝路情节之悠久。2014年在巴黎举办了"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展览,解说词中明确提到:养蚕的发祥地是中国。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仪式始于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14.
朱凤娟 《文化交流》2014,(11):12-15
2014年10月11~13日,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2014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全世界包括国内共上百家企业异彩纷呈的展览、时尚走秀盛宴轮番呈献,代表中国丝绸女装最新潮流。丝绸,灿若烟霞,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人民对古代文明的贡献。作为“丝绸之府”的美丽杭州,早已将丝绸产业的传承和提升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点议程。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网民投票,评选出代表中国的20个形象符号,分别是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本刊拟从本期开始,不定期为读者解读这20种中国符号以及其他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6.
沙舟 《文化交流》2015,(2):36-39
2014年12月18日,"东方文化论坛·杭州与新丝路"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开启。来自国内外丝绸文化、丝绸之路和丝绸经贸界的专家和精英们纷纷就"丝绸文化与人类文明""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府’杭州与新丝路建设"等话题,发表演讲,阐述观点,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这次研讨会是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跨界"活动,融学术  相似文献   

17.
杭州玉皇山路上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在举行"华美致远—中国外销丝绸的风貌"展览,展出的都是中国风的外销丝织品。展览以各种图照、实物展示了十八、十九世纪前后中国专为外销设计、生产并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丝绸织绣品,从中显示出中国丝绸文化的丰茂灿烂。中国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一些著名刺绣家在工艺美术史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沈瑄 《文化交流》2014,(3):36-38
2014年2月5日,“超越历史与物质——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闭幕.本次展览展出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46件(组)丝绸服饰,配有中国丝绸的历史和工艺的图文讲解,使俄罗斯观众得以近距离、全方位了解中国丝绸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当地多家新闻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饲弄蚕桑,丝绸有"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 中国吴地则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湖州南郊钱山漾新石器遗址的下文化层中出土一批丝线、丝带和一小片没有碳化的绢片,经测定,确定绢片的年代为47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已确定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  相似文献   

20.
正丝绸之路虽以丝绸作为名字,但丝路上交流的却不只是丝绸和丝织技艺,它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周举行的文物海报接力,利用网络传播将这些记忆串联成线,让我们在欣赏精美海报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丝绸之路,更深地领悟丝绸之路所传达的精神。一场有趣的接力活动,从2020年5月13日起在微博上火热地开展起来。这就是"2020丝绸之路周"中"一花一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展上的丝路文物海报接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