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有趣的渔翁     
《红领巾》2005,(12)
澳大利亚的渔民把海豚(hǎitún)当做捕鱼的助手。海豚们追着鱼儿跑,把鱼赶向岸边。这样,渔民们不用出海就能捕到鱼了。人们也会分一些鱼给海豚表示感谢哦。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渔民用章鱼来捕鱼。他们用绳子绑住章鱼,放进海里,当绳子抖得很厉害的时候,就把章鱼拉上来,拿走章鱼触手(chùshǒu)中的鱼。时间长了,章鱼跟渔民们成了好朋友,就不用拿绳子绑住它了。每天,它会主动把捕到的鱼交给渔民,渔民们则拿它喜欢吃的螃蟹(páng xiè)喂它。鸬鹚(lúcí)也是捕鱼能手。渔民们去打鱼的时候,常在船上带着十几只鸬鹚。发现有鱼,就用竹竿把鸬鹚赶…  相似文献   

2.
过去,日本广岛附近浦户内海海湾,一直是捕不到鱼的水域.1945年的一天,一位劳无所获的日本渔民出海归来,当他经过一个平时极少能捕到鱼的海域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下网捕鱼,想不到满载而归.消息传开,人们纷纷来到这片海域捕鱼,都喜获丰收,每次都满载而归.可没多久,那个海域又捕不到鱼了.为什么呢?渔民们百思不得其解.后经调查才知道: 不久前这片海域沉没了一艘军舰,这艘军舰沉到海底后将鱼儿吸引了过来,等军舰被打捞走后,鱼群就不再光顾那片海域了.  相似文献   

3.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力,因而死亡率大大降低,渔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在挪威的一个渔港,出海渔船返回时,大部分被捕获的沙丁鱼,总是等不及卖掉就已奄奄一息,渔民们只好将其低价处理。但一位叫汉斯的渔民的鱼却个个活蹦乱跳。原因何在?原来,汉斯捕到鱼后,就把一条鲶鱼放进鱼槽,由于鲶鱼生性好动,  相似文献   

5.
王维 《江西教育》2012,(Z5):90-91
"鲇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后来,人们才发现了  相似文献   

6.
一位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的渔夫,被渔民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却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普通渔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对于追求专业成长的教师而言,职业倦怠无疑是最大的障碍。怎样消除职业倦怠呢?笔者主要是利用心理学上的"鲇鱼效应"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激情的。"鲇鱼效应"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  相似文献   

8.
<正>厄瓜多尔河流里有一种奇特的鱼,叫"漏鱼",说它奇特,是因为它的身体细长,就像带鱼一样,更重要的是,它们身上没有一根骨头和刺。为什么起漏鱼这个名字呢?这和当地渔民捕鱼有关。原来,渔民捕鱼的时候很少捕到漏鱼,不是漏鱼少,而是漏鱼独特的身体特质,它们除内脏外,全是软绵绵的肥肉,有时甚至柔软得像水一样,所以,能从网孔或有空隙的容器中找到缝隙,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渔网     
指导老师金俭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渔网,这种渔网有种能吸引鱼的特殊香味,鱼只要一闻到这种香味就会自然而然地游过来。渔民们有了这种渔网,出海捕鱼就能捕到很多鱼儿,就能每天大丰收了。神奇的渔网@江泽波$浙江省杭州市信达外国语学校103班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让鱼在服用之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进行宰杀。德国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  相似文献   

11.
雅惠 《中学生百科》2023,(14):48-49
<正>我喜欢看电视新闻节目中渔民收获的情形,大网拉上来,许许多多白花花的鱼在船舱里乱蹦,螃蟹在筐里兴奋地爬来爬去……不必拥有这些战利品,光是看一眼,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富足与丰收的喜悦。渔猎是征服自然最直接的方式,而现代生活困于钢筋水泥的城市之中,野生动物都得在动物园里见,于是我们更加向往充满野性的自由生活。  相似文献   

12.
第Ⅰ卷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1并回答1-4题。  相似文献   

13.
奇怪的渔场     
在日本本州的西端,有一个叫广岛的城市,它的南面是一个不大的海湾,海湾里生产各种各样的鱼虾。渔民们常来这里撒网打鱼,收获大海的宝藏。海湾里有一个水城,渔民们早出晚归,几乎天天都要经过这里,但很少有人在这里停船撒网,因为那是从来捕不到鱼的地方。1945年的一天,一位在海上终日辛苦却所获甚微的渔民,无聊地把船停在这里想试试看,碰碰运气。他向大海撒下第一次网,网上来的只是一网海草。他换了个地方,向大海撒下第二次网,网上来的又是一网泥沙。他再换了个地方,向大海撒下第三次网,使他感到惊奇的是,这次他捕到了满满的一网鱼。过后他满…  相似文献   

14.
<正>对鱼的尊重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中,长年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其功用就是让鱼在服用之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以后,再进行宰杀。德国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使鱼在死亡的时候感觉不到痛苦。【感悟】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对待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要有一颗尊重和敬畏之心。只有用尊重和敬畏之心对待万物,并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生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正当我们欣赏在球形玻璃鱼缸内自由游动的金鱼时,却突然发现鱼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全反射导致鱼在鱼缸中“消失”。  相似文献   

16.
过去,日本广岛附近濑户内海海湾,一直是捕不到鱼的水域。20世纪50年代初,有个日本渔民偶然在这里停船撒网,结果捕到了大量鱼儿。于是,人们纷纷前来捕鱼,每次都满载而归。可是,好景不常在,新渔场却昙花一现地消失了。后来,人们经过调查发现,是一艘沉没了的军舰把鱼群招引来了,沉船被打捞上来后,鱼群就散伙了。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靠海的村子里,生活着一群渔民,他们世代以捕鱼为生。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村子里出了一个捕鱼高手,每次出海,他总是要比别人多捕好几倍的鱼,人们都尊称他为"渔王"。渔王有三个儿子,个个都长得聪明伶俐。渔王心想,等他们长大了也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谁让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为了让三个儿子将来能成为自己的衣钵传人,从他们刚刚懂事起,渔王就开始  相似文献   

18.
挪威人外出捕沙丁鱼,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抵港,这样鱼的卖价就会高出许多,但经过试验,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一次,一艘船带着活沙丁鱼回到了港内,很长时间渔民们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艘船的鱼槽里总是放着一条活鲶鱼。原来活鲶鱼被放进槽里以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事端。而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这样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就被运到了渔港。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  相似文献   

19.
一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平常。于是他经常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那么好,我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好用,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撒网最容易捕到鱼。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我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捕鱼的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常看见渔民们划撑着一只只小船,一边吆喝着,一边用手中的竹竿驱赶着数十只船上和水里的鱼鹰。鱼鹰于是盘旋在水面上,像猎手一样,敏捷得就像离弦的箭,一头扎进水里,转瞬之间,长嘴就衔出条条闪光的鱼,而后扑扇着翅膀飞落在主人伸出的长竹竿上,将捕到的鱼吐到了主人的网兜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