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教育改革及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成就斐然,高等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已基本建设一轮,基础教育的“校校通”工程已初见成效,中西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告一段落,网络基础设施(含CERNET)已基本覆盖预定范围,网上各类数字学习资源已经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教育改革及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成就斐然,高等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已基本建设一  相似文献   

3.
昭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全省各州市一样,得益于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06年、2007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更进一步加快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资近7000万元,覆盖了11个县区的所有中小学校,全市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从强调硬件的配备到加大力度抓资源建设,从用起来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育质  相似文献   

5.
杨柳 《教育探索》2006,(5):52-53
20世纪末期,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国家先后启动了面向基础设施建设的“校校通”工程,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等工程项目,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撑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论从个别化、引领性的个别单位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还是区域性、示范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活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大多归于“点”形态。这种“点”的形态是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也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出具有一定普遍使用性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自2003年国家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呈现整体推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湖南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教育部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密切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建设为中心,以政务信息化带动教育信息化,全面贯彻《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先后实施了“湖南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校校通”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在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教育网络建设、信息化终端建设、教育行政办公系统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教育门户网站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察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困扰农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硬件建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硬件建设到位之后,如何推进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又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中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和内在动力。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总投入已接近2000亿元,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2006,(8):6-6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和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系统应用水平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十五”期间发展迅速,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工程、“校校通”工程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到大学校园网建设工程、政务信息化工程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坚实而稳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许多工作。如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软件与资源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麸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东西部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委员就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推进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促进西部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7年国务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五年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实施与应用情况如何?文章从教育信息化在西部的概念、教育信息化在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使西部地区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由于在西部地区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跨越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已明确制定了5—10年内全国中小学要实现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加速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使网络连接的中小学校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加快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各地实现教育跨越不可遏止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尤其在硬件设施、“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实际应用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误区。具体表现在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信息化环境的利用率低下;各种教学评比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而实际效果(效益)不明显;区域之间(包括在同一个地区不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缺乏优质资源的同时,却不能资源共享,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在这些已被大家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之中,笔者以为,缺乏信息化的系统规划、信息化实际应用状态不理想以及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主体缺少学生的参与,这是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把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加强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高度重视。勇于探索。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成绩斐然,汉中市电教馆已连续十年被评为汉中市教育系统“创佳评差”先进单位,汉中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中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速以来,“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全国性的、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力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过集中式的工程投资之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实施教育强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突破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应用。吴忠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区的工作目标,以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建网、建库、建队伍为抓手,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按照统筹规划、软硬件并举、全面推进的基本策略,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并于2006年3月率先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国实施之后,如何能够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是目前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尤其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本文分析了用新办法解决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以改善应用效果、项目实施后的资源再开发和本地化资源开发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解决农远工程实施之后,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一年里,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速度十分迅猛。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据报道,到2004年9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顺利完成。到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基本结束。至此,国家共投入13.64亿元,地方配套9.1亿元,在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中部6个省以及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集中连片试点,试点工作十分成功,现已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教育部提出的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  相似文献   

20.
一、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在中央、省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省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各类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应用,电子政务扎实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信息资源不断增加:“西部高校计划”、“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进了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职业教育资源库、政务信息资源库和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