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永琴 《寻根》2002,(4):6-9
新近拜读了江林昌教授的大作《夏商周明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明”引起了笔的深深思索。认为黄河明是中华明的主流,而长江明是其补充。笔不禁想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道家思想为其辅助,这二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契合、某种联系呢?笔不揣浅陋,试芹献之,请学界时贤裁夺。  相似文献   

2.
木千容 《世界文化》2013,(12):25-28
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有着世上最大的陆间海,它的沿岸有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克罗地亚、希腊、土耳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代起,这里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爱琴海文明、巨石文明等多种文明交汇演绎的地方,它们彼此碰撞的火花催生了各大文明的进步,还孕育出了欧洲文明的胚胎。这片海域,便是地中海,它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华明为世界四大古明之一,于此早已受到中外的关注。而中华明为“多元一体”的明这一结论,近来在我国学术界也已取得共识。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古蜀明则是古代中华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由于近数十年来新的考古发现与深入研究亦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重视。但是,全面诠释与介绍古蜀明成就的书籍尚不多见。近来,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黄剑华先生所《天门》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即对古蜀明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给予新的诠释,从而为人们对古蜀明的理解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个人以为此书具有如下显特点:  相似文献   

4.
依人 《世界文化》2003,(3):20-21
从三十年代开始,以开罗为中心的埃及电影便一直雄霸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市场,在最高峰时期,当地有150家电影公司,每年制作三、四百部影片。和印度电影一样,埃及电影一向也是以歌舞片和通俗喜剧为主。但在五十年代中,埃及崛起了一批以尤塞夫·沙轩、阿布·塞以夫等为首的写实主义导演,令埃及电影走上了国际舞台,而且备受欧美影评人的重视。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埃及电影开始日走下坡,每年产量锐减至十几部。但在最近的三年里,埃及电影又再次繁荣起来,大有复兴之势。三年前,沙轩在一次访问中指出:“阿拉伯电影的确面对不少问题,不少我们必…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在中华明的起源问题上,一致认为中华明起源于中国北方,并以黄河明为代表。经过近一个世纪长江流域的若干次考古调查,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新成果。尤其是三星堆遗址、盘龙城遗址、清江遗址、新干大墓等青铜时代重要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学术界对于长江明已经产生了新的认识。于是,有必要对长江明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2000年为“和平化年”,而2001年为“明对话年”,充分显示了和平及对话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深刻地反应了人类全体对种种矛盾冲突和抗争的残酷事实仍深感忧虑和恐慌。因此,“地球村”的出现带来了全球生命共同体的曙光。但生态、科技、信息、金融、贸易、投资、交通、旅游、通信、移民、娱乐、疾病、毒品和暴力种种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章通过对“中华传统明”、“近现代中华明”、“当代中华明”的回顾、阐述,指出:中华明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形成了“多样的统一”的中华传统明。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明,经历了近现代困境中的更新充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明,这种新型的中华明已在当代崛起,并将在21世纪得到全面振兴。(本为作1997年参加莫斯科“国际汉学家大会”所提交论,后作修改)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巴蜀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化论坛》编辑部协办的“巴蜀化与中国明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9.
胡适在1927年曾将其一手推动的“整理国故”诠释为“捉妖”和“打鬼”,其“目的与功用”即“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化的真相”,以收“化神奇为臭腐”之效。这是许多论及胡适与整理国故关系颇喜引用的句子。其实,在1916年留学美  相似文献   

10.
伊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明古国,伊朗明亦称波斯明,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虽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化,对人类明史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伊朗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史上造就了众多的伟大诗人,其最杰出的代表,就是被誉为伊朗明“四大柱石”的菲尔多西、萨迪、莫拉维和哈菲兹。  相似文献   

11.
刘武 《世界文化》2009,(9):42-44
离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穿过西奈半岛向努韦巴前行时,我就踏上了圣地之旅。通往努韦巴的山谷据说有123道弯,几乎没有一处直道,道路两旁峰峦相接,壁立干仞,不知当年摩西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时,是否就通过这条弯曲、狭长、险峻的通道。接近努韦巴走出山谷后,眼前豁然开阔,我很快就来到了连通红海的亚喀巴湾,看到了那艘即将带我进入约旦的“王子”号游轮。  相似文献   

12.
卢风 《华夏文化》2012,(2):21-24
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都以中央大国和文明中心自居。但“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国人彻底丧失了民族自信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批知识精英在反省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追究到了最深层次的根源——文化根源。他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灵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腐朽的、没落的,不彻底“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一提到“客家”,一般人多认为这是分布在(或源于)广东梅县一带,其语言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群体,因为分布在闽粤赣交界处以外的海内外客家人多是在明、清时从粤东北迁过去的。他们认祖归宗多追到梅县一带。有些史学家从史籍出发,也认为明、清以后才始见于书上有“客家”字眼出现,客家当形成于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二千多年前,当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告诉他的弟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时,他无法想象几十年后,远在欧洲的另一位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他的这一预言,为坚持真理饮鸩身亡。也许,更出乎两位伟大哲学家意料的是,二千多年之后,来自中国和希腊的学们竟会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宗派,也是中国特色较突出的一个佛教宗派。但这一宗派中的不少观念仍不能说纯粹是中国的思想,有些成分在形成时不仅受到中国原有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与印度佛教及该国其他一些文化思想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禅宗的“佛法在世间”思想即属...  相似文献   

16.
石窟造像是中国佛教造像中显得特别辉煌壮观的一枝奇花。中国石窟,早期(南北朝)可以山西云冈石窟为代表;中期(隋唐)可以河南龙门石窟为代表;晚期(五代、两宋)可以四川大足石刻为代表。这就是所谓中国“鼎足而立”的三大石窟。大足县位于四川盆地的中部,东距重庆市160余公里,西距成都市270余公里。县境内保存着大量的唐宋石窟造像。因它在表现形式上以摩岩为主,还有石窟和圆雕等多种形式,敌人们习惯把它统称“大足石刻”。现存造像最早的是唐永激、乾封年jbl(公元650——668年)的尖山子造像,但以南宋造像最多,约占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学习历史并自觉地总结历史,这是治国安民而致永世太平所必须的,毫无疑义,古人所创立的民本思想,便是我们民族所要总结的珍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的《帝王时期的中国:西安王朝文物展》和中国陕西省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华世纪坛、上海博物馆先后举办的《玛雅~墨西哥古代文化》展览,中国和墨西哥这两个文明古国在新世纪初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对话。墨西哥掀起一股“华夏文化热”2000年6月至2001年4月,笔者曾在墨西哥考察。2000年9月19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的《帝王时期的中国:西安王朝文物展》(下称中国文物展)开幕式。墨西哥总统塞迪略等出席了开幕式。当时正在墨西哥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和墨西哥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托瓦尔分别为该展致词。参加开幕式的有墨西哥政界、文化界和各界人士共1000余人。我注意到有不少在墨和临时访墨的拉美、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贵宾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出光辉的华夏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陕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是华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10万年的蓝田猿人化石,6000年前的西安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坑都发现在此。从公元前11世纪起,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先后在西...  相似文献   

19.
据史书记载,“以花入茶”于中国明、清年间即成为尊贵地位的象征。‘l上品饮茶,极品饮花”,花茶是中国宫廷贡茶极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吉祥图案的种类繁多,其中的如意图案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通过特有的象征寓意作为装饰图案的意境,以美的形象,唤起人们健康快乐的感情,因而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最受喜爱的传统装饰图案。所谓“如意”,即满意、如愿,符合心意。这一词语源自古代印度。古印度将竹木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