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我国中古时期有一系列的桑林叙事诗 ,这些诗情节都发生在桑林中 ,主人公都是采桑女 ,都遇到官员调戏。它们都从上古桑林原型和西汉秋胡洁妇故事发展而来 ,在发展过程中诗歌主题有所演变 ,这个演变的过程也正是诗歌强化抒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处于远古时期的桑林乐舞,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古人在神灵信仰阶段生殖崇拜和求雨祷告的美好心理表现形式。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古籍相关记载的研究与分析发现,生殖崇拜只是桑林乐舞活动前期的主要功能,桑林乐舞后来演变为了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三千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兴诗体出现之后,都会带来一场诗歌艺术的繁荣。诗三百篇代表了最古老的诗体的精华,此后,楚辞兴而有屈宋之作;五言诗起,乃有曹、阮、陶、谢诸家;近体诗成,遂使唐代蔚为诗之大国;词兴于唐,至宋而大盛;曲源于宋金,至元而风行。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历代诗歌的盛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诗体的演变不能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就不应忽视对诗体演变的研究。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就诗体自身来说,在演变过程中也要受其内部规律的制约。这些都是应该深入研究的,本文拟就诗体演变的内部规律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情典冲突在魏晋六朝、宋朝两个时代表现较突出,一方面诗歌抒情的嬗变,导致用典方法的不断精细,另一方面用典的发展,不断促进了诗歌情感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演变。  相似文献   

5.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咏史诗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诗歌上承诗骚,下开唐宋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与整个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同步的特定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而过去对咏史诗的研究多偏重于唐代。本文在理清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传承演变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义理、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为唐代诗歌繁荣所做的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7.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20年代自由主义诗歌发生、发展的演变轨迹来阐释和梳理这股思潮对以后诗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文章用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歌例子来详细地旁证在不同时期自由主义诗歌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通常而言,作为整体文学演变过程之记录的文学史,一般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发展演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不同文学体裁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但不同文体之间毕竟还有由于文  相似文献   

10.
后世所作《巫山高》是汉乐府《巫山高》的赋题之作,这种赋题之作在诗歌主题、诗歌形式、诗歌主旨以及表现技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甚至在诗歌意象方面也逐渐与前代作品不同。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的历代乐府诗《巫山高》体现出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文学的"新崛起"到今天,中国的女性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将女性诗歌分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每个时期汉语女性诗歌的个案细读来阐述女性意识在女性诗歌中的演变过程以及女性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着女性诗歌的写作意识和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诗经》《楚辞》作为中国诗歌最早的两部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中国诗歌的源头,从它们的发展变化中也可追溯中国诗歌早期审美精神的演变。两部总集都善以"象"传意,但两部总集的"象"又有着明显区别,从这种区别中我们不难跟踪到先秦审美精神的演变轨迹,以及对后代文学发展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结晶,中国诗歌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人类文明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从有史料记载的先秦逐渐发展到汉唐的鼎盛,中国的诗歌(古诗)真达到了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境界。之后一路走来,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诗歌的创作个体和受体都逐渐的大众化,诗的语言形式也更加的自由化、口语化,并最终产生了备受争议的“口语诗歌”。  相似文献   

14.
水文从文化形态学角度探讨了诗歌文体形式演变的基本规律,即诗歌文体的生成气变异过程是新诗歌形式对原有诗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其直接推动力是诗人的审美要求和读者的审美期待。内在实质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影响诗歌形式流变的内在因素是诗歌语言内部结构规范间的历时替代与转化,外在因素是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变更,中介环节是诗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特征。本文还总结出了诗歌文体流变的五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南朝时期,五言诗的篇制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诗歌篇幅逐渐缩短,由长篇为主趋向于以短篇为主。八句式篇制的演变共经历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发轫期,诗人开始有意摸索八句为篇;在创变期,四句式、八句式、十句式都有一定的发展;至承袭期,八句式成熟定型。影响诗歌篇制的原因复杂多样,从内因来说,对偶技法的提高与声律、用事的发展相结合,有助于诗意的表达与诗歌结构的紧凑,并影响诗歌篇幅的长短;从外因来说,南朝特定的社交场合促进了八句式的发展,诗人选用同一形式作诗来交流,有利于较量诗艺与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发生了关键性变化:诗歌形式,从四言发展到了五言;诗歌创作主体,从以民间集体创作为主,转变到以人个体创作为主;诗歌主题、风格也都发生相应变化,并由此引领唐宋诗歌主流。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当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体繁富复杂,依次嬗递,各具特点,但格律化趋向是诗歌体式演进的主要特征,在诗体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时代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和文化精神结构,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是它萌生衍化的因由。  相似文献   

18.
艾青的诗歌形式演变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即自由诗前期(1928年-1941年);自由诗后期(1942年-1948年),新格律诗前期(1949年-1964年);新格律诗后期(1977年-1984年)。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艾青所提供的自由诗和新格律诗的典型形态具有丰富的弹性和延展性,同时具有情感的自然律动功能,在审美上集自然之美、整齐之美、变化之美于一身。艾青诗歌形式的演变体现了诗歌自身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历史时代的变革所决定的,它为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形式变迁提供了一面镜子,为中国诗坛提供了自由体和新格律体这两种成功形式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先秦音乐文献中出现的“桑林”一语,主要有两种含义:一表地名。或指祭祀求雨的场所,或指会男女之地。二表乐舞名。用采娱神或娱人的乐舞。桑林不仅是远古先民生殖崇拜的场所,而且是生殖崇拜的对象。先民在举行“桑林之祭”的祭仪之时,生殖崇拜的乐舞也会同步产生。表现生殖崇拜内容的乐舞,才是“桑林”乐舞的本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押韵,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无论词还是散曲,都是如此。但在古典诗歌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比较特殊的押韵形式,本文试对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柏梁体、福唐体、短柱体、进退韵、辘轳格等分别介绍于下,以期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了解汉语诗律有所裨益。一、柏梁体古典诗歌一般都是逢双句押韵的,叫隔句韵。也有少数是句句都押韵的,被称为排韵。柏梁体就是一种以每一句都押韵为主要标志的诗体.相传汉武帝建造柏梁台,大宴群臣,席间宣布凡是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每人作一句诗,合成一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