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河 《寻根》2000,(1):108-108
我在读《九歌》当中,发现诗中所描述的风俗,与沅湘间的民俗非常相近,因而萌发了用沅湘民俗研究《九歌》的念头。在沅湘间,巫师总是把神灵当做情哥,而巫师自身则以情妹的身  相似文献   

2.
刘登翰 《寻根》2002,(3):4-8
全世界各个民族都存在着探问自己从何而来的创世神话和面临周期冰川的洪水神话。然而,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神话,和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神话以自然神话为多,神灵多寓自然属性;而希腊神话神灵多具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趣话年俗     
正辞旧岁迎新春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民俗节日,人们习惯把春节称为"过大年"。过年的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腊祭"是史前部落的"岁终大祭"。当一年农事完毕后,为报答天地神灵之恩,便在腊月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除夕,是辞旧岁、迎新春的日子。民间以"岁"字命名的风俗在我国大江南北极为普遍。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最早的一批赴海外旅游者的所见所闻,着重探讨了这些人在海外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迥异于中国的风俗民情、文化传统等,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西不同旅游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并体现了旅游带来的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莉 《华夏文化》2000,(2):47-48
中华民俗中,处处可见鱼的踪迹:传统年画里,光屁股娃娃抱鱼、骑鱼的图案屡见不鲜,鱼是表现吉祥主题的重要题材;在许多地方,祭祀时其它东西没有尚可,不用鱼则被视为对神灵的最大不敬;更不用说广大城乡,逢年过节时吃鱼的盛行习俗。  相似文献   

6.
谢贵安 《中国文化》2004,(21):69-81
一、长江流域西器东传的概念、分期及特点。从静态角度分析,文化一般分为器物、制度、风俗和观念四个层面,器物是文化形态中最浅表的层面;然而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化又是一个整体,器物中也浸润和蕴含着制度、风俗和观念的成份。以器物为视点去观察文化,既可专注以往人们比较忽视的物质层面的文化现象.又可折射其他文化层面的内容和样式,并进而透视文化形态的根本实质。  相似文献   

7.
唐宋元明时期斋醮述略张泽洪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仪式。斋醮的内容有清吉身心、设坛摆供、焚香、化符、掐诀、叩齿、存想、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音乐、灯烛和禹步等仪范程式。道教斋醮之法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道教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8.
黄璜 《中华文化论坛》2023,(4):61-76+189
汉地祈雨,尤到唐宋时期,愈加与佛道相摄。彼时西南边地的大理国写经也显示出大理国的祈雨仪式与汉地有着总体相同的文化特征。目前,在大理国密教写经中发现四则与祈雨相关的启请次第,一则抄于云南省图书馆所藏写本残叶“密教观行次第”中,另三则属于云南省博物馆藏《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中的内容。通过该四则祈雨材料,大理国密教祈雨文化的概貌得以构现——从教法源流看,汉地密教祈雨法仍是其主要依据,同时汉地道教自然神灵信仰也被融摄其中,形成了以佛教为主,佛道双涉的神灵谱系。但这些道教神灵在行法中业已密教化,皆以道场观想的方式出现。虽然观想中的部分神灵显示出一定的行法特色,但观想法门和大理国密教祈雨法中的神灵谱系与中土密教总体一致,各祈雨次第之间的互见内容“摩诃婆罗”也反映出唐宋等汉地密教作为母体文化在大理国的传持,以及大理国密教对母体文化的接受和演绎。这些祈雨材料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反映出大理国和中原汉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贺年片     
刘善龄 《寻根》2001,(1):92-96
贺年片是一种舶来品,但在西方贺年片传进中国之前,中国已有投柬拜年的风俗。柬通“简”,信札、名帖的通称。作为名帖的柬,又叫名刺,用现代话说就是名片。以名片拜年的风俗直到民国初年还很流行,1928年《申报》上有一篇《三十年来上海阴历年节之变迁》,谈到19、20世纪之交,投柬拜年风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沙画是用细沙与石粉在地上或地板上堆洒成的绘画或图案,也是一种极其原始的绘画形式,主要流行于北美西南部的印第安人中,特别是纳瓦霍人。印第安人的沙画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求神或治病。北美印第安人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有三灾六难是由于冒犯神灵,或恶魔缠身的结果。唯一解救之方是设沙画并大喝赞歌以取悦于神灵,抑制邪恶,消灾免难。  相似文献   

11.
酒的神秘信仰任骋古人以为神灵、祖先是喜爱饮酒的,如果有酒,应当先用于敬祀,而人们自己却不经常喝酒。《尚书·酒诰·疏》:“以酒为祭,不主饮食。”虽然这在当时是出于礼教的劝诫,却足以征明酒在民族文化中地位的神圣。据说,祭祀有酒,神灵便乐于降临。《说文》释...  相似文献   

12.
王新环 《寻根》2011,(1):40-42
清末民初,在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尚未产生之前,河南民众普遍是靠民间防疫活动祛病避邪的。即便到了公共卫生事业已在乡村零星出现的民国时期,广大民众仍然更愿意秉承民间传统,结合当地的风物和民俗,以自发的防疫避瘟活动来驱除病魔。这种自发的群体性的民俗防疫活动,往往是和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傩,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先民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抵御各种灾害的侵袭,从而产生了神灵的观念,于是供奉神灵以驱疫逐鬼,保佑平安,祈求丰年。傩,则是古时祭祀神灵活动的仪式。 古代举行大傩时,伴随出现了傩舞。傩舞生发于原始巫舞。原始宗教的巫舞与降神驱鬼有密切关系,起源原始巫师以乐舞祀神。《商书·伊训》:“敢有怪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春秋战国时,楚越一带巫风盛行,巫舞成为一种娱神的重要形式。屈原在《九歌》中生动真实地描述了祭祀巫舞的盛况。由巫舞而傩舞,舞者头戴假面,手执干戈等兵器,表现驱鬼捉鬼的内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傩舞逐渐向娱人方面演变,加强了  相似文献   

14.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3-96
日韩艺术家Joonchoi摄影展《百济的美》;巨作《中国奥运冠军雕塑壁》面世;宋元明清历代绘画精品展在沈阳;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在京开幕;2480年前的冠军奖杯在京展出;北京798迎接元首级国际观众;沙特民间遗产及风俗传统画展在京。  相似文献   

15.
族男子头饰丹增摄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其独特的历史影响下,拥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和宗教礼仪。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男女都穿方开襟窄袖贴身上衣;袖口、领口、衣襟都镶有花边。男裤的裤脚分大中小三种,大裤脚象裙子一样,过河可搭在肩上。男子以不蓄须为美,而多蓄发椎髻于头顶,族称为“子尔”或“字木”;汉语叫做“天菩萨”。多数男子头上缠着黑色包头帕,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语称“卓尔”,汉语称“英雄结”。族的婚俗很独特。一般来说,以一夫一妻为主。凉山地区实行的是家支外婚,分为订婚和结婚两…  相似文献   

16.
面具文化是一种属于图腾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初始阶段形成的一个特殊艺术领域。迄今,无论在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面具,一经产生,便与“神”结缘并被披上神秘面纱;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古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人们戴上面具,似乎便进入忘我的“神灵世界”。现代人则称其为“装神弄鬼。”美学家李泽厚指出:“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厚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  相似文献   

17.
薛瑞泽 《寻根》2003,(4):44-47
中国历史上流行性传染病曾经多次大规模爆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史籍中对汉代流行病发生的时间、爆发的原因,疫情波及的地区、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个阶层防疫和救助措施都有所披露。  相似文献   

18.
河南: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林英海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传统风俗诸方面都起看重要的作用。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具有世界上最久远的姓氏传统,从古至今产生过上万个姓氏,经历了大约600...  相似文献   

19.
川流不息的尼罗河自南而北,穿过非洲广阔的撒哈拉沙漠,注入地中海。千百年来,它不仅孕育出古老灿烂的法老文明,也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热情奔放的埃及人。舞蹈便是埃及民众热情活泼、开朗幽默性格的完美体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将他们的舞蹈雕刻在庙宇和坟墓的墙壁上,保留至今。壁画《乐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在古埃及人崇拜的众多神灵中,形象为牛头、女人身、两只牛角托起一轮太阳的哈特乎尔神,就是专司爱、音乐和舞蹈的神灵。提到埃及舞蹈,人们熟悉而且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东方舞。这种以扭动腰、臀部为基本动作,时而柔美…  相似文献   

20.
成道节与腊八粥杨洪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流传、发展了两千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不仅对我国的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也程度不同地与我国的一些民间风俗相融合。例如,在佛教传统的成道节(我国民间称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