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尚球类》2005,(4):27-28
2005年是中国掷球如沐春风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掷球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惊喜是,2006年5月在江苏苏州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中金属地掷球将首次以正式身份亮相。自1984年塑质地掷球引进中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蓬勃发展;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地掷球比赛(男子)的7个单位参赛.到2005年的47个参赛队。2003年中国掷球运动专业杂志《地掷球运动》诞生.发展为《掷球运动》到如今的《时尚球类》。我们看到掷球运动就像燎原的星火.在华夏大地点燃人们的热情.激起人们对于健康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时尚球类》2006,(3):15-15
草地掷球始于中世纪的英国,并一直流行于英伦和所属殖民国家的贵族阶层中。当今。草地掷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以及东南亚地区和中国香港已十分普及和流行,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赛事和高雅时尚的休闲运动。草地掷球非常适合亚洲人的运动特点,但该项运动在中国被人们所了解却是近几年的事。2002年草地掷球运动开始在我国出现,至今开展了四年多的时间。虽然开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在某些人群当中已经相当普及。草地掷球在中国的推广,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现任国际草地掷球(中国有限公司发展总裁)。香港草地掷球训练中心校长黄仲鸣先生。  相似文献   

3.
1984年地掷球引进中国,我参加了在北京体院举办的由意大利专家阿尔贝里和安东尼奥主讲的地掷技术培训班。从那时起,我就被地掷球的魅力所吸引,经常身体力行坚持练习。同时,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要大力在中国推广、宣传和普及地掷球运动。  相似文献   

4.
地掷球,这项来自欧洲的运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它日臻成熟,逐步为广大群众接纳和喜爱。2003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换届大会上,中国地掷球协会更名为中国掷球协会,包容了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和国人发明的掷弹球6个分支项目,可以说掷球项目添丁增口,事业兴旺。一个外来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受到如此青睐,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2004年更名为《掷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  相似文献   

6.
《时尚球类》2005,(4):4-5
金属地掷球挺进全国体育大会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掷球运动项目成为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的为两个大项、五个小项,包括金属地掷球:连续抛击,准确抛击和双人接力的男、女项目;小金属地掷球:团体三人和双人的男、女项目。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为掷球项目设置了10枚金牌,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掷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小球资料     
《时尚球类》2006,(1):48-48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并于2004年更名为《挪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该刊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所属的运动项目:曲棍球、手球、掷球(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及掷弹球)、板球、台球、垒球、保龄球、橄榄球、棒球、壁球、  相似文献   

8.
鹤壁市自开展地掷球运动以来。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并于199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地掷球之乡”。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在原来掷球运动单一项目——塑质球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金属球和小金属球两个新项目。  相似文献   

9.
1986年4月,我省派人参观了国家体委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掷球比赛,并认真听取国际地联专家的掷球讲座。同年10月举办全省70多人的掷球训练班,又修建了4块掷球场地。就这样,四川掷球运动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掷球运动》2004,(2):38-39
1986年,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在全国普及开展地掷球运动的通知”,我省即派代表观摩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首届掷球比赛,同年又到西安体院参加了全国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的学习。紧接着,我省即开办了掷球骨干培训班,为开展普及掷球运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掷球运动很快在我省一部分地区开展起来。1987年,我省派队参加在鹤壁举行的全国掷球邀请赛,拉开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地掷球运动发展,给参加地掷球运动的队员创造美好的环境,山西地掷球协会委员庞伍美,在植树节期间,带领30多名中老年地掷球爱好者,在地掷球场地周围。植杨柳树118株,并设了7条固定长凳。环境美化了,吸引着更多中老年人参加到这一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5日上午,首次列入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的小金属地掷球比赛的苏州市体育中心赛场上正式亮相。从2002年中国加入亚洲小金属地掷球联合会时的初识到2005年获得在日本举办的亚洲锦标赛的团体亚军,继而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体育大会,小金属地掷球迈出了成功的步伐。这不仅是地掷球界的成功,更是小金属地掷球项目的辉煌。同时,对本次大赛从各方面做了以下总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塑质地掷球运动自1984年在我国开展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整整20个春秋,从单一的塑质地掷球发展到具有塑质、金属、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6个分支项目的大家族,可谓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张莺 《时尚球类》2007,(1):34-35
2006年10月,浙江温州,国际地掷球赛场上连续三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运动员第一次站在了地掷球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地掷球运动项目二十年来第一次在亚洲、第一次在中国、第一次在浙江举办的世界性大赛,也是第一次由高校负责具体承办事宜的世界性体育锦标赛,同时还是社会性体育项目第一次“体教结合”后举行的世界性大赛。 郭晓敏、王美、岑伟飞,这三名实现中国地掷球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奇迹的女将都来自浙江。如今,只要提到中国地掷球,人们就会想到浙江。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应祖明自豪的表示:“地掷球运动,浙江选手是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掷球运动》2004,(1):41-41
中国(地)掷球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于2003年11月13日~14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大专院校、行业体协的(地)掷球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代表聚集一堂,共商新世纪中国(地)掷球运动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6.
时光飞逝,中国的掷球运动已走过20个年头。如果从1982年与欧洲塑质地联首次接触,1983年列席参加国际塑质地联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世界锦标赛算起,我国与地掷球运动的渊源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孙仙芝 《时尚球类》2006,(4):26-28
法国地掷球运动开展的十分普及,尤其是在中小学,地掷球运动在法国就像乒乓球在中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离休老兵,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现在是国家二级地掷球裁判员,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五干休所地掷球总教练。曾担任过福建省和全国老年人地掷球比赛(南方赛区)的裁判员工作,在福州地区担任地掷球比赛裁判长、裁判员50多次。十几年来深深体会到,地掷球运动是健身之宝,实在是好。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地掷球已进入了今年的全国体育大会,每一位掷球人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有更高的期冀:掷球,什么时候可以亮相奥运赛场? 回顾中国掷球20年的发展,成绩固然喜人,但仍有许多不足:普及程度低、参与人数少、受重视程度不够……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职业体育迅猛发展,这一切为掷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其中.掷球强国意大利在此项目上的市场化、职业化运作十分成功,现有3000多个掷球组织,仅塑质地掷球一项就有10万余职业运动员。2006年5月13日,国际塑质地掷球联合会主席同意大利队访问了西安体育学院。期间,他们就掷球运动的职业化、市场化提出了宝贵意见,联系中国国情,我们可以从中归纳为以下几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吴立春,一个老地掷球工作者,对中国地掷球运动有着难解的情怀,地掷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挚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