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欣逢函授中心第十届学员开学,利用这个机会跟同学们谈谈心。谈个老话题:叫“钻进去”与“走出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因为在不少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中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个是钻不进,对学习新闻理论不感兴趣,不下苦功;一个是钻进去后却走不出来,理论上能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与采写实践对不上号。先讲:“钻进去”。所谓“钻进去”,就是要屁股坐下来,把心静下来,先扎扎实实读一点书,掌握一些新闻理论知识,并力求读得通一些,理解深一些。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函授学员都很热爱新闻写作,并且都有过采写的尝试,但对于新闻…  相似文献   

2.
我代表解放军报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同志,热烈欢迎来自军内外踊跃参加新闻函授学习的第六届学员,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当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你们已成为我们新闻函授中心的新成员了,这意味着什么呢?一、从即日起,你们将按照函授中心教务处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和采写实践了;二、你们将同函授中心的教员和同学们一起,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王、你们将以一名军报函授中心学员的名义采访、写作、发稿以及向函授中心邮寄作业、习作,提出各种咨询等。这就是说,我们是为了新闻成才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彼此是同志,是…  相似文献   

3.
欣逢军报第七届新闻函授学员开学,我除了向新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外,想借此机会和学员们谈谈心。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一起来的,这个目标就是:经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为党报多写稿、写好稿。即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而得到累累的收获。这里,我就顺着这样一个话题,谈谈“耕耘与收获”吧。首先要说的是: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有耕耘在先。种庄稼是如此,学习新闻写作也是如此。许多初学写作者看到一些老通讯员三天两头有稿手见诸报端,十分羡慕。岂不知,那些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我曾是军报函授中心第三届学员,为了提高自己的采写水平,今年又参加了第七届函授。在学习中我常常问自己:如何通过“回炉”使自己真正成为新闻队伍中的一块“好钢”呢?请帮助我。54853部队于世鸿于世鸿同志:你想通过“回炉”提高自己的采写水平,这个愿望很好,函  相似文献   

5.
我是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政治部新闻报道员,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1届、13届函授学员。去年。在函授中心全体师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荣幸地被评为第13届优秀函授学员,年上稿量有近百篇之多,仅中央级稿件就被报纸、杂志、电台用稿32篇,荣立了三等功,被军区前卫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三等奖,被军区直工部评为先进新闻工作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尹延桥报道:山东省夏津县人武部针对武装系统报道骨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今年初他们把参加军报第十三期新闻函授学习当作提高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广泛发动爱好新闻工作、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新闻骨干参加函授学习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已有17名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通讯员成为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三期学员。夏津县人武部踊跃报名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7.
当1997年掀开第一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新闻函授中心第九届学员。这里,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内外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这个目标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党报通讯员,为党的新闻事业尽心尽力。从现在起,我们就是新闻战线这个战壕里的战友了,能不能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就看我们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努力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学员们满怀信心地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你们可曾意识到,这一步是至关紧要的一步,这一步走得实,…  相似文献   

8.
我们函授中心教务部每天都要收到几十件乃至几百件函授学员写来的稿件,这些稿件确有一些写得较好,无论时效、内容还是形式、语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部分稿件已被教员分别推荐给军报、《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通讯》发表。但应看到,这些质量好的稿件多是做了多年新闻工作的新闻干事和通讯员写的,而绝大多数刚刚步入新闻写作门槛的本届函授学员的稿件,质量普遍较低,还没有达到发表水平。为了帮助学员们提高稿件质量,尽快达到函授中心所要求的水平,特对近期的部分学员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9.
今年刚开学的时候,我们曾给函授学员们送上一句话作见面礼:“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详见1997年第一期《新闻与成才》)。这是多年新闻函授教学的经验之谈。为什么初学新闻写作要从写身边的人和事起步呢?我们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1、函授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学习新闻写作,固然也应当从新闻ABC入手,但这些新闻基础知识并不深奥,熟悉和理解也不太难,难的是用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写作实践。生活在火热斗争第一线的成年人,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01,(7):47-47
常接到一些学员来信。不少学员感到:教材也认真学了,知识和道理也好像懂,就是用不上──写作水平不见提高,这是为什么? 其一: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有个过程,尤其是从新闻知识掌握到新闻写作能力提高的转化,更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学了就能迅速用上。 其二:不少学员在参加函授学习之前,并没有搞过报道;有的虽有了一点初步的写作实践,却也是浅尝辄止。根据我的体验.没有或少有写作实践的同志单凭看书本、啃教材,很难对教材达到真懂。因为新闻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带着切身体验和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乍看题目,学员们会纳闷:靶子──模特──练笔,风马牛不相及,彼此没有必然联系,硬把它们扯到一块,是不是故弄玄虚?当然不是。这个题目的由头是这么来的:10届函授学员黄石明,年初寄来一篇消息,教务处认为有研讨价值,就在第3期《函授通讯》上登出来了。目的是通过学员改写,共同探讨新闻写作。小黄原想让老师们“指点”,没想到会公之于众。他虽然表示“我明白这是老师对我的良苦用心”,其实,用心“良苦”在哪里,当时他并不明白。只是对自己的作品成了“众矢之的的‘靶子’”心里还有点介意。于是,我们急忙出来解释,这不是“…  相似文献   

12.
当1998年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新闻函授中心也跨入第10个年头。在第十届学员开学之际,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内外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致以新年的问候!我们的新闻函授中心,以帮助军内外基层单位培养新闻报道骨干,为新闻写作爱好者成才铺路架桥为办学宗旨。举办九届以来,先后有42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今年是函授中心创办10周年,函授中心教务处的同志根据近明年的教学经验,组织一些教学人员和老新闻工作者编写了一套(新闻写作自学丛书》,共7册,…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江主席前不久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主席在接见军报师以上干部时也指出,党的新闻工作必须讲政治。我们基层通讯员,一不是领导干部,二不是专业新闻工作者,是否也要讲政治呢?55082部队邓念刚邓念刚同志:这些日子,我收到好几封通讯员的来信,都是问这个问题的,我就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作为对几个通讯员朋友的回复阿巴。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基层通讯员也要讲政治。为什么呢?一、基层通讯员都隶属于部队基层政治部fi,都属于政治L作者。政治J作者讲政治、学政治、研政治、提高政治素质和提高政治工作水平本来就是理…  相似文献   

14.
向困难挑战     
刚刚送走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七届学员,现在又来迎接第八届函授学员。我们的函授中心已经办到第八个年头了。时光流逝,八年的时间不算太短,可是,我们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却依然像刚刚着手创办函授时一样,始终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生怕把这件事办坏了,对不起领导的委托,辜负了学员们的信任。我们总在努力试着作些改进,帮助热心学习的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多地掌握一些新闻采写的知识和能力。不错,过去的七年里,在我们这个函授中心学习结业的学员已有三万多人,他们中济身于新闻战线,并且已经卓有成绩的人,也可以开列出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一个通讯员要想在新闻报道上做出较大成绩,成为优秀通讯员有很多方法,而搞好资料积累、重视学习借鉴是一条重要途径。只要拥有丰富的资料,新闻写作就会方便快捷,事半功倍。那么,通讯员为什么要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怎样收集资料呢?结合自己20多年新闻工作的实践,谈谈通讯员的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16.
我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干部,也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第12期学员。过去,我总期盼自己采写的稿件能变成铅字,一连向报刊杂志投稿20多篇稿件却无一命中。正当我对此心灰意冷之时,师报道干事裴永军同志推荐我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组织的新闻函授学员学习。当我收到新闻函授中心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写作初学问答》及《吹毛求疵录》等函授学习教材和学员实习采访证时,心里乐滋滋的。我按照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下发的有关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函授学习。在业余时间,我按照所学的新闻理论和函授中心教务处老师的点拨,不断…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向报社党委报告了第九届新闻函授工作情况,现介绍如下:第九届新闻函授,在社党委领导及报社各部门支持下,1997年顺利完成了全部教学工作。从新闻函授教学实际成效出发,着重汇报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推动和加强了军队报纸通讯报道工作,二是培养和充实了基层新闻报道骨干力量。九届学员共3150人,包括新老战士、基层干部。院校学员以及一些地方学员。他们带着对新闻写作的爱好,带着对军报函授的信任,经过一年学习,许多人由“门外汉”变成“槛内人”,他们从不同岗位为报纸提供了大量稿件。海军某部…  相似文献   

18.
我是连续4届的老学员。本来参加3届新闻函授学习之后,我基本上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但每参加一届函授,都使我感觉到:投入中心,受益无穷。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第六届新闻函授,开始了函授生活的第4个年头。新年伊始,随着新春的到来,我却进入采撷新闻成果的季节:被省军区、军分区、吕梁地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而且收到《解放军报》、中国民兵《钦州杯改革大潮中的民兵先进典型通讯征文》三等奖证书,《战友报》社“大同杯”后备军风采征文二、三等两个获奖证书,以及《山西日报》通讯征文一等奖、《国防时报》…  相似文献   

19.
我的心里话     
2000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这个海军某猎潜艇枪水长了解到,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恢复招生,出于兴趣和“充充电”的目的,我就给军报新闻函授中心邮去了自制的报名表、照片和学费。很快,函授中心就寄来了好几本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还有两期《军事记者》和学员实习采访证,工作之余我就翻一翻这些学习材料,感觉不错。2001年3月份,出于好奇和为了完成函授中心布置的作业,我就给函授中心写了篇幽默小故事——《洗脸水变成稀饭》(第一次给报社写东西)。没想到,函授中心的一位老师很快就给我批改了作业,并对我提出了要求和寄予了希…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06,(6):72-72
当本期新闻函授学习步入正轨,学员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开始拿起笔进入采写实践的时候,许多学员的心头却又有了一个新的困扰:没东西可写。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学员们急切的问询:我本来就生活在基层,可为什么老是没东西可写?从理论上讲,“没得写”的原因,往往不是生活中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而从实践上来看,却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为什么一个老通讯员或有经验的记者,总是有写不完的新闻线索,而初学写作的函授学员就是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闻呢?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检查一下,找找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否有个“审美疲劳”问题?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