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访是增进老师与家长沟通,促进两者建立和睦的情感和良好的教育伙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此,我们细化了家访工作。 1.家访工作制度化。 为了使家长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我们对家访工作进行了认真研讨和改进。首先要求教师在小班幼儿入园前做好深入细致的家访工作,在调查的基础上为每个幼儿建立家访档案。其次,重点研究了幼儿入园后必须进行家访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家访是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表现,了解幼儿在家生活状况的常用方式。家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日后师生情感上的距离。许多教师在家访时,只顾与家长交谈,冷落了小朋友,以致多数幼儿见教师家访,便神情紧张、拘束,甚至以为老师“告状”来了,躲起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师你别走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拉近幼儿与老师间的距离,愿意和老师亲近,我们班搞了一次家访活动。我和杜老师一起到邹紫铉家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不仅让家长更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而且也让老师了解了幼儿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及生活环境,家园沟通更完善了,师幼间的距离也更贴近了。特别是对这些刚入园的新生,家长迫切地想知道宝宝在园的表现情况,是否哭闹,吃饭怎么样,喝水怎样,中午是否睡觉了。我们向家长一一介绍,让家长了解老师在工作中是怎样照顾宝宝、怎依恋老师,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家长能放心地把…  相似文献   

4.
入园前做准备,入园时哭闹少今年我接新小班。孩子入园前,我和同班老师一起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我们熟悉着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与孩子建立感情,同时了解家长的需求。我们还带了小标记让幼儿选择,这样幼儿来园后认自己的水杯、毛巾等等就容易多了。家访后,我们将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如哪些  相似文献   

5.
新入园的幼儿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啼哭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甚至不进食、不活动、不午睡。因此.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幼儿情绪,使之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新学期开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开学前后家访、室内外环境布置和对幼儿多方引导,收到了较好效果。一、家访。在开学前及开学初,我们对新入园幼儿进行家访,及早与幼儿建立感情,减少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在与幼儿逐步熟悉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幼儿的个性、习惯、爱好等,同时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6.
新学年开始,小班幼儿入园总会出现情绪波动现象。为了帮助幼儿尽快稳定情绪,使他们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我园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取得可喜的成效。一、提前召开家长会。为了让家长及早做好幼儿入园准备工作,我们在新学期开始前就召开小班幼儿家长会,由园长详细向家长介绍办园目标,幼儿学习、生活的内容以及每日生活的安排,特别提出孩子入园后将会出现的问题,以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会上,还请每位家长填写一份详细的表格,介绍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使教师对自己班的小朋友有初步了解。二、通过家访与即将入园幼儿交朋友。教师已从家长填写的表格上认识了本班的幼儿,然后逐户进行家访,并详细地作好家访记录,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性、爱好与身体健康情况,与孩子交谈,取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家访中,教师还发给幼儿一个自制  相似文献   

7.
1.入园时,搞好家长问卷工作。我园幼儿是入园前二三天才编好班的,这样,老师就没有时间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因此,入园时,我们采用了“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弥补这一环节,以全面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常规习惯(能否独自进餐,能否独自大小便,是否有午睡习惯等),入园前由谁带大,喜欢干什么,有无特殊病情等,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老师在工作中就能依照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教育指导,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给家长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家长觉得老师很负责任,工作很细致,把孩子放在班里非常放心。这对今后…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老师进行家访的目的,一是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二是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各种行为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商量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家园密切合作,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管理制度举隅家长联系制度一、接受新生的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应进行家访;各班教师每学期根据情况进行家访;对缺勤一周以上幼儿必须进行家访。二、教师平时通过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双方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期末与保健人员共同填写幼儿发展情况报告单,...  相似文献   

10.
以前我们也去家访,但往往只停留在完成园里布置的任务,或通过家访向家长交代一些入园需知的事情上,比较被动,家访的质量不高。参加了课题实验以后,我们更加重视家园合作教育,对家访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有了新的认识,即通过走进幼儿家庭,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沟通,掌握...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与部分幼儿教师、家长就“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行了访谈。下面是部分访谈记录:教师A:“沟通问题重在老师,重在老师的观念。家长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家长比较主动,但不多;另一种是家长本身很内向、很忙的。因此,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尤为重要。”“早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一般没时间进行长谈,因此下午家长接幼儿离园时,教师让家长等半小时后进行长谈,或是电话家访,或教师与家长约好时间交流。”“家长比较欢迎面谈和电话谈两种方式。”教师B:“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比较难做,教师本身教育技能和与人交往的方…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学期初,园领导都叮嘱我们做好家访工作,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情况。以前虽然也经常家访,但总有点敷衍了事的味道,直到后来通过这次家访,我才深深体会做好家访对做好我们这个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园去年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哭闹现象少,且时间短。这得归功于入园前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为了开好家长会,老师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首先,他们为新入园小朋友精心制作了小挂饰,写上小朋友的名字。然后对新入园幼儿进行全面家访。通过与幼儿接触,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并在家访时带去小挂饰,送给幼儿。让他们在家长会那天戴上。与此同  相似文献   

14.
1.认真做好家访准备工作,制定细致可行的计划。幼儿入园前,先召开一次家长会,把家园同步教育的理由、设想和做法告知每位家长,使其在思想上做好家园同教的准备。幼儿入园后,在细心观察幼儿的基础上,针对每位幼儿的表现,每学期制定出1-2次家访计划,较特殊的幼儿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家访次数。安排好家访的先后顺序,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和保育中发现的问题。2.明确家访谈话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家长需求。家访前,对家访目的、谈话内容、需解决什么问题,要心中有数。家访时,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把对幼…  相似文献   

15.
袁鸣芳  李芳 《山东教育》2004,(15):37-37
家访是幼儿园了解幼儿情况,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培育幼儿良好方法的直接手段,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将家访放在家园互动工作的首位,并取得了二定的成效。我们幼儿园的家访工作主要有全面家访、重点家访、特殊家访。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我们许多人关心的重要问题,有很多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方法。如:提前家访、分批入园、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等。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亲子活动”。活动中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对策,以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一、变家长与幼儿“强迫分离”为“暂缓分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和疏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护。许多人认为,家长早晨送幼儿到幼儿园以后,一旦孩子哭闹,不肯让家长离去,作为家长千万不…  相似文献   

17.
马娟 《小学生》2013,(8):29-29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往我们一般采取:1.对新生入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与幼儿熟悉。2.让家长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3.正式入园时要求家长将孩子放下就走,不要舍不得或者迟疑。但刚开学时孩子的哭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不少家长见孩子哭会表现出非常心疼,舍不得放手,任由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一)我们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过去加点由家长代办,幼儿入园后自带加点食品,午餐由家长负责。随着入园幼儿人数逐年减少,为节约办园资金,节省师资力量,我们实行并点合园,开始正规化管理,实行了一餐两点制。在组织进餐过程中,发现幼儿有许多不良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能安静就餐,每到吃饭时就哭闹;有的需要老师一口一口喂着吃;有的幼儿喝生水等。我们调查分析认为,幼儿形成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如下:1.家长不重视饮食习惯的养成,是造成幼儿饮食习惯不良的根本原因。①家长过多包办,幼儿失去了学习实践的机会。部分幼儿从小由…  相似文献   

19.
我园是农村集镇幼儿园,幼儿都来自小镇及周围农村,家长们很少接送幼儿,尤其是大班,每天接送的就更少,有些家长由于农忙或搞个体经商,连幼儿园举办的家长活动都不来参加,有些家长甚至我们去家访也不一定能碰到他们。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大班试用了“家园联系册”,每个幼儿一本册子,让幼儿每天晚上向父母讲述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听后在联系册上做个记号,并请家长化一定时间把幼  相似文献   

20.
严兴兰 《早期教育》2003,(11):20-20
寄宿园的幼儿因为一周才回家,老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少,家园交流的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寄宿园的一些特点导致家园沟通尤其不易:比如幼儿来自四面八方,住区分散,教师经常家访难;另外家长的工作都比较繁忙,许多孩子靠校车接送,教师缺少与家长沟通的机会。因而班级家长会,就成为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才能开好寄宿园的班级家长会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