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对外开放、西方市政文明的输入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布局等方面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城市中以近代工商业为主体的近代经济职能的增长,使城市的经济内容、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城市近代化的质的转换。为此,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瓷器自宋代开始大量行销海外,至明清风行世界各洲,成为中国杰出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景德镇——地处内地丘陵地带,它面对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历史上并无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优势可言。那么,景德镇如何突破障碍,实现其瓷文化的地域性跨越,成功创造国际文化交流奇迹的呢,这的确令人惊异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代中国交通与城市的发展问题,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一些断代、局部问题,对于长时段、全方位的宏观分析明显不够。本文即从较为宏观意义上的古代中国交通与城市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交通网络变迁是推动古代中国城市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是特征鲜明的驿道交通网络构建对于古代中国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及运转至关重要。二是隋唐以来大运河交通兴起所带动的运河城市大发展,推动了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显示出古代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新趋向。三是明中叶以来远距离商道交通的兴起带动了沿江、沿海港口城市的显著发展,昭示着全国城市体系再次发生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景德镇的陶瓷越古老越传统,就越美丽越名贵;著名陶瓷商人董克勤认为:营销方式越现代化、国际化,中国陶瓷产品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就越快。                    从特种兵到陶瓷商人在做陶瓷商人前,董克勤是景德镇一家报纸的摄影记者;而此前,他则是某部队的一名特种兵。从特种兵到记者再到商人,董克勤像打快速反应战一样,不断地“颠覆”自己的命运。    1983年,时任记者的董克勤采访景德镇一家民营陶瓷作坊。在那个抽“大前门”就属富有的年代,被采访的那位农民老板,却潇洒地递过来一支希尔顿牌香烟。董克…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陶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5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其中有一件中国浙江烧制的“天鸡壶”,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泡茶用壶,其嘴呈鸡头状。中国陶瓷在日本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据1985年统计,日本全国在近SOO处遗址中发现了中国陶瓷,其中主要有越窑、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白瓷,建窑天目(黑釉)瓷等。东京、京都、奈良等日本国立博物馆都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宋…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城市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空前扩大。二是从城市化起步到进入"城市时代"。三是现代城市兴起,城市功能发生质的变化,城市的开放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四是城市群、大都市区的兴起,同城化和区域一体化正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绿色发展和城市生态化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理文化》2011,(12):114-115
南诏、大理国故都、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六顶桂冠于一身的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从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末,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介。一、单体城市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从单体城市起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  相似文献   

9.
公元一九八二年,中国历史记载了我国文化工作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即:国务院首次公布了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依次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些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宝档案”的文化名城,大都是历史上建过都,抑或是山水、风景名胜和人文荟萃之地,大理在其中三者兼而得之。足见大理古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因而被国内外专家将大理列为十世纪时世界第十三大城市,并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相似文献   

10.
10月21日晚,阵阵掌声。声声欢呼,张张笑脸……这是中国扬州木偶剧团在布鲁塞尔告别演出的“果实”。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重要的交流活动,中国扬州木偶剧团先后在那幕尔、布鲁塞尔等比利时多个城市献艺,以中国传统木偶表演、绝技绝活表演和人偶同台表演结合的方式,向比利时观众展示扬州木偶传统艺术表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数十座享誉世界的历史名城,在这宛若群星的城市中,最著名的有北京、西安、泉州、苏州、洛阳等城市.她们仍保持着历代王朝当年的风采和特色,至今使来这里观光的人们留连忘返.影片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介绍了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优美、和谐的音乐与画面,流动舒展的长镜头,给您以充分的美的享受.该片已制成8种文字拷贝,向中国驻外使领馆发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1982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计叨座。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对于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之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它聚集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财富。城市对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城市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  相似文献   

13.
就中国城市的近代遭际而言,开放与发展互为条件,彼此影响。特定的政治与社会情境,决定了中国城市开放与发展的被动性与依附性,在此过程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应变性不断演进。开放与发展虽然促进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也促进了城市的物质生产和制度建设,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变化明显。但中西不平等发展的趋势日益扩大,城市特质改变带来的中国主权与治权被破坏,社会欺诈的发生,城乡差距拉大,犯罪率增加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由此皆在形塑着中国城市近代化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变与优先发展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的发展、变化受到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和影响。近代以来,外部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演变。中国城市不再只是政治中心城市优先发展,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发展也成为一条新的规律,一批新兴经济中心城市崛起,并初步奠定...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0,(4):70-71
《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由比利时“城市、建筑、风景国际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帕托瓦(Christophe Pourtois)和方振宁共同策划,在布鲁塞尔城市与建筑国际中心展至今年中国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城市与文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初,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关于单体城市研究的专著、资料集、论文集等共计518部。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以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历程为主线,透视城市内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总结城市转型的特点,揭示城市转型的规律,富有创新性。隗瀛涛主编的《近代重庆城市史》,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古代重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近代重庆城市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17.
弹丸之大的澳门,是中国最小的地区。面积278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却超过18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较于中国其他城市,澳门有更多的独一无二:它是中国持续与西方保持接触时间最长的城市.这446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史研究地理取向的形成,受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国外中国城市史研究和城市空间理论的影响。对于城市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源于城市及其历史发展的地理因素,也得益于地理位置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地区理论、空间理论、人地关系理论、聚落类型理论等的作用。从聚落地理学来看,城市史学应该加强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历史聚落地理的专门与整体综合研究、城乡关系史的聚落地理学研究、聚落类型及规模与区域城市化研究、城市史的人地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办,是为比利时和欧洲公众认识中国艺术所提供的一个宽广平台。在整个艺术节的众多项目中,作为视觉艺术的展览项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形成该节的鲜明特色。在比方组委会“欧罗巴利亚国际协会”的努力下,比利时布鲁塞尔、根特、安特卫普等许多城市的博物馆、美术馆积极参与进来,使得来自中国的各类展览能在比利时的全境全面展开。在中方组委会中国文化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城市史学之兴起与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建立、研究队伍的构建、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建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创办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而"三大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要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加大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城市史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