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介上海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包括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与综合化学实验中心。中心于1997年在化学系原各二级学科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是服务全校的公共实验平台,1999年通过上海市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地区评估。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以世界银行贷款为契机,进行实验室管理的系统改革,形成以校管为主、系管为辅的全方位统一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师专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教委关于实验室设置要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走以学科设立实验室的路子的精神,结合我院近几年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工作,提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依托有关系(或部)建立校级中心实验室,并实行以系管为主的校、系两级管理体制,节省编制,便于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广州大学成立伊始,就大刀阔斧改革实验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在一般大学里,实验室是由各系或教研室分别管理的,实验教学是附属于理论教学、分散进行的,实验教学方法也和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为改变实验管理体制与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广州大学建立了实验中心。按照高校的惯例,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纳入系或教研室的编制,实验室的经费由系、室掌握,仪器设备归系、室所有。广州大学  相似文献   

5.
将实验中心建设成教学改革的基地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复旦大学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实验中心根据实验课程改革的需要,对实验室重新规划,按功能设立了EDA软件教学实验室、基础电路实验室、现代测量方法实验室等7个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室,通过中心的仪器器材室统一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转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目标明确,政策倾斜,重点扶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提出:高校实验室要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1.建立校级实验中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了许多高度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很多实验技术本身不再隶属于某一学科而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这些独立体系往往涉及众多领域,因此各校、各系必须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性研究,发挥各自的优势,集中力量和资金,尽快建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在国内占领先地位的校级中心实验室。我校周煤炭行业学校,近十年来,国家计委、联合国开发署以及国际科…  相似文献   

7.
<正>简介东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面向全校理、工、文、管、医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物理实验课程,1997年学校整合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物理演示实验室,成立了校级物理实验中心。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  相似文献   

8.
电子信息科学基础实验中心教学与管理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吉林大学成立电子信息科学基础实验中心的经验,将原来的分散的电子线路等4个基础课实验室,集中成立实验中心,做到实行校系两级管理,资金集中投入,仪器设备集中使用,由教学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任实验中心主任,使实验中心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在管理上上了新水平,成为吉林大学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9.
石道明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1):61-64,36
从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改革师专物理实验教学的路子,同时也探讨了把师专的中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成初中物理实验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大连民族学院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校级4个实验中心之一,实施校院二级管理,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11.
0前言作为师专层次的高等院校,大多建校于六、七十年代,实验室的起步建设一般远落后于本科院校,在实验室管理上基本沿袭了本科院校的系管实验室模式和实验室技相应理论课程而设置的运转模式.这种模式在师专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教师的业务专长和智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当师专实验室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模式运转起来就显得较为乏力.具体表现是:仪器利用率低、实验室利用率低、无形浪费现象严重、管理乏力等诸方面,这里不一一列举.由于在教学人员数量、学生、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与同类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2.
1实验中心建设现状与问题 自从原国家教委发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与“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以来,全国高校围绕着这些规程与标准,普遍进行了实验室校系两级管理设立实验中心的工作。我们学校是一个省市合办的教学型的高校,从去年起也开始在机械系进行试点,建立了机械实验中心,进行了设备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共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修复了报废的“外压容器失稳实验台”两台,重安装了闲置多年的“离心泵实验台”,“高压爆破实验台”,“内压容器应力测试台”,“制冷压缩机实验台”等…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上期所刊《努力提高现有初中教学质量》一文中,报道了衡阳县教育局的六条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该县创办了第一个农村初中教学实验中心,即台元实验中心。前不久,我们访问了这个实验中心。百闻不如一见,见了令人鼓舞。这个实验中心是1984年9月开办的。现有620多平方米的专用实验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电教实验室和仪器室各一间,可同时容纳200名学生做分组实验,已有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开齐初中全部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师专中,图书情报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先导,目前师专的图书情报系统分为两个层次:学校图书馆和系(室)资料室。学校图书馆是全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担负着为全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系(室)资料室是校图书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本系科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二者都是师专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耳目和参谋。但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二者现存的封闭保守、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局面已难于适应师专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建立图书馆与系(室)资料室的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已势在必行,本文谨就此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一般都分为校、系两级行政组织。校部行政管理组织从纵向划分,有校、系、科三个层次;按职能划分,有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除各职能部门以外,校长办公室便是校级管理机构中的综合部门,是协调联系各部门工作的校长的办事机构。学校管理系统一般都实行校长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它不可能象校部行政机构那样分得比较细致明确。因此,系办公室就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F0003
北京师范大学多媒体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9年6月,为培养计算机及电子学领域高素质人材,加强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受学校委托,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整合计算机系、电子系及教育技术系的优势实验资源,组建了校级直属的计算机多媒体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面向33个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开设实验课。  相似文献   

17.
最近由于工作之便,与我省几所有关院校的部分校、系处级领导就干部实行任期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下面就这个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一点切身体会,谈谈对任期制的看法.我省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是从一九八○年开始逐步实行任期制的.首先是国务院以哈工大作试点任命了实行任期制的四位副校长,至一九八三年末,校、系处两级领导干部有技术职称的全部实行了任期制.现在据初步统计,全省高等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的占校级干部的百分之五十五,系处级干部实行任期制的占系处级干部的百分之六十.任期一般为四年,校级干部可五至八年.由此看来,实行任期制的干部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省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是否能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8.
<正>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原名基础部物理实验室,成立于1977年。为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物理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2004年起,物理实验中心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共建资金,实验设备得到了更新和扩充。2005年学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实验室面积达3400m~2。2006年,学校本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投资100万元购进大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大量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概况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于1999年,2001年初完成实验室的全部改建并开始承担教学任务。到2001年,共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其中世行货款600多万元,学校配套资金300多万元。 中心隶属于药学院,受校院两级领导,涵盖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学实验。实验中心总面积1520m~2,其中学生实验室100m~2,仪器室320m~2,准备室200m~2。  相似文献   

20.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总体办学效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山东工业大学是山东省教委1997年确定的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试点单位。本文总结了改革试点的做法和初步成效。在理清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方面,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的统一领导,对实验室进行了整顿,实现了校,系两级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在设备管理上,引入经济手段等,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