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瑶族共有28种不同的自称、他称多达456种。贵州的瑶族主要聚居在荔波、从江、榕江、黎平、都匀、麻江、三都和望漠等县市,与服饰(头饰)有关的称谓就有"青裤瑶"、"白裤瑶"、"长衫瑶"、  相似文献   

2.
“自称”,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称呼自己。广义上应该包括“谦称”,但在狭义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谦称”必须含有谦义,“自称”则否。不仅如此,“自称”有的还含有自负、盛气凌人或轻佻口吻。当然,大部分“自称”不含这种口吻(自然也不含谦义)。不含这种口吻的,汉语“自称”用法比较复杂,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男女之别,又有古今不同。请看实例。一般常用的自称本人男女均可用,如:此事与本人无关。某多用于男子,其使用形式有几种:1.单独使用的,如:某姓英名布,祖籍青州六安人氏。(《元曲·气英布》)2.姓 某。旧用法,如: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3.
瑶族     
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的山区,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所住地区、风俗习惯和衣着服饰的不同,又有"盘瑶""过山瑶""顶板瑶""白裤瑶"等三十多种称谓。新中国  相似文献   

4.
古人一向重视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称和相互称呼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严格的规矩. 一般来说,在相互交谈或书信往来中,凡提到自己的则用谦称或卑称.在古人的自我谦称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鄙人”,即自谦为见识浅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谦为无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聪明之自称;“不肖”,即自谦为不贤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称“臣”“仆”,女子自称“妾”“奴”“奴家”,年轻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学生”“晚生”“后学”,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称“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谦之词.即使是地位尊显的帝王和诸侯也有谦称,一般自称“孤”“寡”.后来,“孤家寡人”渐渐成为帝王的专门自称.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世界性民族,分布在中国、越南、泰国、美国等国家,总人口约330万人,我国有263万人,贵州有4.4万人.贵州瑶族支系较多,根据各支系的特征有不同他称:因供奉槃瓠而称“槃瓠瑶”;因经常迁徙而称“过山瑶”;因生活特点而称“背篓瑶”;因服饰不同而称“顶板瑶”、“红头瑶”、“白裤瑶”、“青瑶”、“长衫瑶”:因住地不同而称“东弄瑶”、“西弄瑶”、“东山瑶”、“西山瑶”、“平地瑶”;因姓氏数目而称“八姓瑶”、“十二瑶”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56个民族名称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共有 56个民族。这些民族的名称来源相当复杂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源于民族的风俗文化基诺族 “基”指的是“舅舅” ,“诺”是“后边、后人”之意 ,“基诺”即“舅舅家的人”或“跟在舅舅后边” ,引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白族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 ,汉语意为“白人”。其来源 ,一说历史上把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云南少数民族称为“白蛮” ;一说其崇尚白色 ,以白为贵。普米族 各地普米族有不同自称 ,云南兰坪、丽江、永胜的自称“普英米” ,宁蒗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 ,都是白人的…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称谓礼貌语中 ,有一类礼貌式 :用字、号称人 ,表示尊敬 ;用名自称 ,表示谦逊。古代以称人之名为不恭 ,是出于古人的忌讳。为了避免直接称出所讳之名 ,又出现了一种“讳称”形式 :以“某”代名甚至字 ;在人名之前加称“讳”或以“讳”代名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对皇帝的称谓不少,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嬴政,迄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均沿用不废。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对皇帝有多少称谓呢?根据不同场合使用对皇帝的不同称谓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自称;一类是臣称或民称;一类是书或诗文中称。首先是自称,人们熟知的有“朕”、“寡人”、“孤”等几种。其实这些本不是皇帝的自称,是后来逐渐转变成为皇帝自称的。先说“朕”,这本是贵贱并用的自称,象“我”、“余”等一样。《尔雅·释古》云:“朕,身也。”郭璞注曰:“上古贵贱皆自称朕。”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日本为倭。《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一些学者认为,古之称日本为“倭”,可能同“匈奴”、“鲜卑”一样,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称“和”,“和”为“倭”的谐音字。另一种说法是,日本人长得个矮,所以称“倭”。《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录建武中元二年(57年)汉光武帝赐印给倭国。这是中国史书对日本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中元二年(公元57午)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当时的日本尚属于国家林立的状态,并无国名。其国王遣使入汉,愿为…  相似文献   

10.
“村话”是居住在海南岛西海岸昌化江下游南北两岸的居民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语言既不是汉语的方言土语,也不是黎语,而是与黎语较接近的一种语言。讲村话的人自称“(?)a:u~(35)f(?):n~(345)”(村人),又自称“m(?)~(345)”(汉人),称自己的语言为“tsh(?)an~(35)f(?):n~(354)”(村  相似文献   

11.
永年  言兼 《神州学人》2001,(6):34-34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哈尼族为1253952人。他们有多种自称:如“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峨努”等。自称“哈尼”的主要分布在红河自治州;自称“雅尼”的在西双版纳和澜沧自称“碧约”、“卡多”、“豪尼”的在思茅地区和元江县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经本民族共同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 哈尼族渊源于南迂的古氐羌人。公元前3世纪从北方迁到大渡河南,唐代部分又南迁至红河两岸,部分西去澜沧地区,史称“和蛮”。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诸朝所统治。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     
<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部。土家族自称“毕兹(zī)卡”、“密基卡”、“贝锦卡”等,意为“本地人本民族文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东部以及贵州省东本地人”或“土生土长的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活方式的宗教--以瑶族宗教研究问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瑶族宗教的审视不能纠缠于“瑶族道教”之争,而只能将道教作为我们认识乃至研究瑶族宗教的一个话语表达的参照系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瑶族宗教有着与瑶人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畲族     
<正>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江西、广东和安徽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统称为畲族。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大部分人讲当地方言。  相似文献   

15.
张宁  马正扬 《中学文科》2004,(12):32-32
他,是一个自称“马路对面走来的人”。他,是一个自称“什么事都干过的人”。他,是一个自称“与众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     
<正>“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最先看到的;大米、包谷是上的事情最老的人懂得最多。”这是以尊老、敬老、爱老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lan)沧江流域的思茅、族自治州、玉溪地区及缅甸(mian dian)、泰国、越南、老拉祜族自称“拉祜”,有黑、黄、白等支系;史称、他称  相似文献   

17.
《学习之友》2013,(10):64-64
键人 “网上发言,请不要随便自称笔者,毕竟有没有用笔在写一目了然。这个词快要汇入历史长河了,虽然它曾经那么疯狂地存在过,但至少在互联网上该消失了。” “那以后自称什么?”’ “键人。”  相似文献   

18.
白齐文考     
白齐文(Henry A Burgevin),一八三六年生。他的籍贯有两说: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中说他是美国北卡罗林纳州人;他自称“系美利坚属部纽要(纽约)藉”,参加洋枪队前,“来至中华贸易已阅多年”。■一八六二年他继华尔为洋枪队头日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驿路梨花》这篇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时 ,学生就本文的记叙方法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三种。第一种 :顺叙。理由如次 :本文作者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文章先写我和老余在困境中绝处逢“生” ,享受小茅屋的温暖 ;次写瑶族老人享用柴米后来送粮食 ;再次写第二天修葺小茅屋 ,巧遇小姑娘们 ,解开小茅屋之谜。第二种 :倒叙。解释如下 :本文以小茅屋为线索 ,先写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享受小茅屋带来的温暖 ;次写三人修葺小茅屋 ;再次写梨花姐妹们维护小茅屋 ;最后写解放军战士因淋雨后为行路人着想…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古代汉语中的自称代词,在运用上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广泛的灵活性,不仅能表达出说话人的自称;而且能表达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还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古汉语自称代词在语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