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麦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市1997年收获面积356.5万亩,单产249公斤,总产88.5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市小麦生产与川西平原相比处于中产偏低水平,亩产一直徘徊在240公斤左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认真回顾小麦生产的发展历史,总结有益经验,研究今后发展战略措施,以探索中产变高产的途径,促进小麦生产登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夏星火》2008,(7):66-66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全国8.5成左右的小麦已经收获,大规模麦收进入后期,机械化收获进度已经放缓。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7日表示,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有望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第五年增产——这意味着2008年夏粮总产将实现超过2007年2306.8亿斤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4,(12):38-38
<正>近日,中国农大老科协会长唐云新一行6人,受河南省永城市委邀请进行考察,为该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出谋划策。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与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理位置优越,是优质煤和面粉生产重要基地,120多万亩小麦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北部芒砀山是刘邦斩蛇起义汉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汉文化沉积。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我国目前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冬麦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表明,201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2474.2万亩,威胁着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主产区吸浆虫来自何地、如何传播、暴发的原因、发生新态势下如何提高测报防控效率、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目的成为吸浆虫治理中的主要的科学问题和生产问题。2007年1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团队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开展了“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域演变、种群暴发机制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完成单位包括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团队成员包括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等。经过多年努力,该研究已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栾城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27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耕地面积39万亩,无砂、无碱、无旱地,全部是水浇地。小麦生产农民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一般小麦一生需浇四水追两次化肥,费水、费事、费工,成本高、效益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I0001-I0003
[导读]张汝和是山东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人,承包了1000亩盐碱地。这片地在山东万亩“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内。张汝和是山东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人,承包了1000亩盐碱地。这片地在山东万亩“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内。今年这块地第一次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亩产606斤,玉米亩产626斤,而示范区内小麦单产最高能达898斤,玉米达800斤。张汝和说,没有科技支撑,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英文缩写CIMMYT)的合作始于70年代。20多年来,先后引进玉米、小麦各类材料上万份,筛选出许多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小麦应用累计超过200万公顷(合3000万亩),玉米群改种应用累计达333万公顷(合500多万亩)。应CI...  相似文献   

8.
曲哲 《华夏星火》2011,(6):24-26
农业部农情调度专家分析,预计今年夏粮收获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冬小麦预计单产高于上年,有望实现连续8年增产。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000多万亩,玉米4000多万亩。山东省地处南北交界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随着农田生态条件和种植品种的改变,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规律不断产生演变。近年玉米粗缩病爆发,严重年份发生面积900多万亩,重灾地减产80%以上,产量损失严重,引发民事纠纷;小麦白粉病、麦蚜常年发生,连年化学防治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及作物生产安全。粮食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漳滏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80万亩,灌区内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水稻等农作物,灌区全年分春、夏、秋、冬四个灌溉期,其中春灌灌溉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11.
陈百明 《资源科学》1989,11(6):45-48
淮北地区指淮北低平原(包括安徽省的皖北平原及河南省南部的淮北低平原部分)和苏北平原(包括江苏省洪泽湖和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地区),共计40个县及徐州、连云港、淮阴、淮南、淮北、蚌埠6市的郊区。根据198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该地区总人口4756.0万,其中农业人口4206.8万,耕地面积7014.92万亩(实际上有9000多万亩),总播种面积12036.41万亩,复种指数为17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90.7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8.0%,播种面积亩产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今年是农业科技推广年,农业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十大先进适用的技术。 1.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今年新推广5000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22亿公斤。 2.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今年计划推广2000万亩,可增产粮食6亿公斤。 3.地膜玉米。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可增产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6亿亩,目前,机收面积仅占1%,远远低于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机收率,而发达国家达到95%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市场潜力很大。我国农机经营规模较小,迫切需要价格适中,性能优良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为此,国家经贸委将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为国家大型农机具重点技术创新开发项目,由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在全国选点招标,山东大丰机械集团在竞标中力挫群雄,一举中标,承担二行、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  相似文献   

14.
运城地区是我省小麦生产基地,小麦面积500余万亩,占全省麦田的三分之一,总产占全省小麦总产的一半。该地区处于晋南盆地,气候温暖,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种植小麦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小麦生产仍然处于低产、不稳产的局面,有些年分的亩产还低于同年全国平均单产的水平。如何依靠科学尽快提高全区小麦单产,为全省四  相似文献   

15.
成安县2006年推广应用小麦测土配方涂层缓释一次肥1.2万亩,遍及全县9个乡镇200多个村。实践证明:施用小麦涂层缓释一次肥的小麦长势、产量都显著优于对照田。具体表现为:(1)在肥料成本或含量相等的情况下,施用小麦测土配方涂层缓释一次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小麦54.8公斤,增产11.6%。(2)省肥:施用小麦测土配方涂层缓释一次肥只在播种时施一次肥,返青期、起身期不在追肥,可省肥20%。(3)节水:传统施肥小麦全生育期需浇水4次,施  相似文献   

16.
王捷康 《内江科技》1994,15(3):50-52
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极其丰富,是发展牛、羊等反刍家畜非常有利的物质条件。为此,本文拟对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谈一点看法。 一、我市秸秆资源概况 据统计,全市年种植红苕约280万亩、花生37万亩及豌豆、葫豆65万亩左右,其所产的红苕藤、花生藤及豌、葫豆秸秆,基本上已被广大农户用作猪饲料。但是,大量的小麦秸秆、稻草及玉米秸秆还没被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华夏星火》2009,(7):5-7
<正>政策1国家林业局我国已基本完成今年营造林计划任务记者从7月21日国家林业局召开的2009年营造林质量检查总结汇报会上获悉,截至6月底,全国已完成营造林作业面积763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581.5万亩,飞播造林87万亩,封山育林1971万亩,分别占年计划任务的115.6%、25.9%和64.5%;完成整地1893万亩,已基本完成全年营造林计划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由内江市农科院承担的高产优质双抗小麦内麦9号试验示范项目执行期间,组建完成了高质量的"三级"种子扩繁体系,生产了297万公斤内麦9号种子,形成了内麦9号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规程。通过项目的实施,2008-2009年辐射带动了全省410.9万亩内麦9号高产优质小麦生产,增收小麦1.28亿公斤,农户增产增收2.56亿元。该项目以优良的小麦品种,组装配套了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9.
正56.5亿公斤,这是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比上一年增加的产量,实现"十七连丰"。这样的成果并不容易,中国农科院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小麦2020年播种面积比2011年减少2700万亩(1亩≈666.7平方米),但产量增加1300万吨;水稻2020年播种面积比2011年减少393.6万亩,但产量增加897.7万吨。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一减一增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从育种、栽培,到灌溉、病虫害防控,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技的助力。其中,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对雁江区老君镇泉溪村三社小麦施肥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小麦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Y=247.45+23.41N+10.40P-35.51K-0.47NP+0.60NK+3.55PK-0.70N2-0.93P2+1.507K2。通过此肥料效应函数获得的小麦最高产量推荐施肥指标为:N 10.66kg/亩、P 5.6kg/亩、K 3.08kg/亩,小麦产量422.86kg/亩;最高经济效益推荐施肥指标为:N 9.19kg/亩、P 6.52kg/亩、K 2.96kg/亩,小麦产量421.41kg/亩。当氮、磷、钾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用量时,小麦产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