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童心似花,童心如诗,童心如苗,童心如梦。善待童心,是因为童心的美丽、纯真和可爱;善待童心,是因为童心的稚嫩、弱小而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
童心需要童语高进德童心如泉,清澈纯净;童言无忌,天真无邪。这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需要。_笔者曾听到这样一段父子对白。六岁的孩子问:“爸爸,英雄是什么?”其父稍加思索后十分严肃地说:“英雄是一把钢刀插进肚子里,血哗哗地流出来也不怕的人。”父亲的话还...  相似文献   

3.
《今日中学生》2007,(11):8-11
童心是什么? 童心是保持对美好事物和情感永不停歇的热爱和追求。 童心是善意的忘却。忘却朋友的失误,你会得到友情;忘却生活的烦恼,你会得到快乐。 有了童心,即使阴郁占据了你的内心,也能对着镜子,做个鬼脸;有了童心,背负沉重的蜗牛也会微笑,阴冷的冬天也能变成一只叫做蛰的可爱虫子。  相似文献   

4.
三点导读     
童心纯真,不可许以美丽的谎言;童心至善,不可渗以成人的谲诈;童心惟美,不可蒙以世俗的尘埃。铁凝的《一千张糖纸》,犹如一帖清醒剂,令人深深感悟“童心不可欺”的真意。  相似文献   

5.
爱心、童心、公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做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呢?我认为,小学教师除具备知识渊博、开拓创新等条件外,需要爱心、童心和公心。  相似文献   

6.
幼儿文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人之初”文学,它源于人类对幼儿的爱和期待,是爱的文学、真的文学、美的文学,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阅读欣赏幼儿文学作品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并注意充分挖掘、感受和品味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幼儿情趣。■唤醒童心“童心”就是儿童的那种天真纯朴、充满好奇的心态。要想真正深入幼儿的心灵世界,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具有完备的童心素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多深入幼儿生活观察研究幼儿,多阅读欣赏并尝试创作改编幼儿文学作品。大量阅读幼儿文学作品,能净化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童心何处没有,何时不在。它不带任何杂质,晶莹透明。它是生命和欢乐的象征,是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它能把你带入一个童话的世界。而缺乏童心的世界将是一个荒凉和冷酷的世界。因此,作为还是孩子的学生应该生活在具有童心的世界里。我们要精心地呵护它,使这颗稚嫩的心不受到伤害,放出光彩。其实,作为成人的老师也应该有一颗童心。它能帮助老师体会教育  相似文献   

8.
施茂枝 《湖南教育》2002,(19):48-48
语文课堂的诗意有两种,一是作品诗意,作品内蕴的人性美、人情美、意境美以及作家的个性风采等。二是教学诗意,是师生交往中心领神会、和谐融通的默契;是方法遣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机变;是课堂氛围情趣并茂、轻松愉悦的境界。作品诗意是教学内容,教学诗意是教学媒介。作品诗意乘着教学诗意的翅膀而飞扬;教学诗意因了作品诗意的烛照而生辉。诗意何来?来自诗心。作品诗意是作者诗心的花朵,教学诗意是教师诗心的结晶。在语文课堂上,作品诗意需要的是再现,而教学诗意则需要为师者用一颗诗心去创造。教师的诗心,是不老的童心。童心…  相似文献   

9.
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交流;激发教师爱生热情,形成学生尊师风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本文从童心、爱心、信心三个方面谈了谈如何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童心课堂是童心教育理念的主要载体,是师生双主体对话共生的场所,是我校所提出的命题——“格物致知,格心立人”激扬生命的第一空间(详见本刊2006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1.
浙江 温州:——童心。《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下同)2010年9期《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故事》,童年故事涉及童心,如何借故事展现童心,此文给出了范例和方法;2011年1期《“想象力倒数第一”or“世界第一”》,谈及教育与“想象力”——与“童心”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正在扼杀“想象力”,或者说孩子的童心,致使“21国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师资培养过程中,教学中一定要强调遵循儿童心理的需要,不能违背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会用爱心启开儿童的智慧;教育他们更要懂得教师的童心和爱心来自于教师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3.
“童心”是一种质朴单纯的美,它清浅、明朗、率真自然、漫无拘束。“童心”是冰心所爱好的一种心灵状态,所崇尚的审美境界。它外现于作者创作的篇章上,又内化于作者的品性精神之中。它的形成,既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又体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因此,“童心”是冰心小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侯永清 《教育》2007,(10S):48-49
“我不愿做红烛,因为它生命短暂,光亮微弱;我愿做一名雕塑者,用心去雕琢每一颗童心,我相信——只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雕出来的样样都是精品!”——王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浙江温州:——童心。《作文成功之路·初中版》(下同)2010年9期《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故事》,童年故事涉及童心,如何借故事展现童心,此文给出了范例和方法;2011年1期《“想象力倒数第一”or“世界第一”》,谈及教育与“想象力”——与“童心”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正在扼杀“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童心美是闻一多诗艺特点的重要构成,是诗人人格美在诗中的体现。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祖国对民族的赤子之情;最真诚地表现自我;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我向思维”;艺术表现形式上整体拟人化倾向和饱含童趣的比喻意象。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三月,天空不再乏味。风筝是天堂派来的信使,漂浮在城市上空。它挣脱了城市的沉重,叛变了水泥网格、空气污染和浮华喧嚣。风筝是风的孩童,是漂在天空中的万千颗童心,它牵引着大地上的童心,向天空发出呼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辨析了《童心说》中的核心概念“童心”一词的内在结构和概念内涵,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童心说”的全新理解;以此为基础探求蕴藏在《童心说》美学体系中的审美价值观的思想根源及其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9.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断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这句话,我想每个中学生都能理解。那么何为“童心”呢?它是小孩子的幼稚想法,还是人类贪玩的个性?它对我们如今的写作又有什么帮助呢?初次的悸动李贽认为,童心需要百分之百“真”,杜绝一丝一毫“假”,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我们从幼儿起始,一天天长大,心也从童心一天天扩展。成熟是守住本真而变得更好,并非舍弃本真而顾此失彼。如果丢失童心,便会丢失真心;丢失真心,便不再是一个真人。  相似文献   

20.
一、智慧地阅读童心 “教育就是使灵魂转向的艺术”,真正的灵魂转向只能发生于内心生活改变之时。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曾说:“道德是内心的问题,不能深入内心,既不能进行教导也不能进行感化,不触及内心生活的道德教育是很难成功的。”“阅读童心”之艰难,在于童心的丰富与细腻,每一颗童心都是独特而又敏感的,需要我们智慧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