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新闻网消息,《普京文集(2012-2014)》于5月13日在京亮相。文集50多万字,装裱华美,编译成册历时三个月,收录了两年多来普京发表的竞选纲领、国情咨文、演讲及答记者问等40余篇文章。下面文集中摘出的10段话最能展现普京性格和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普京正成为俄罗斯的新偶像。他沉着、干练、果断,民众支持率始终居高不下,前不久甚至被俄罗斯妇女评为“全俄最性感的男人”!普京当总统前的经历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过去一定充满了成功与骄傲,他的童年也一定布满“光辉的足迹”。《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普京少年时代度暑假的一所小木屋布满灰尘的阁楼里找到了一本普京当年上学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3,(11):4-4
俄罗斯总统普京又戳到了美国的痛点,而且是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这篇题为《致美国人民和政治领袖》的长文刊登在9月12日的《纽约时报》上。普京的坦率让很多美国人极不舒服。他警告说,美俄合作的同时,军事打击叙利亚只会带来混乱和伤亡。他指出,  相似文献   

4.
“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这是俄罗斯的一首流行歌曲。这首歌曲被广为传唱,不仅表明总统普京成了姑娘们的大众情人,也意味着普京在俄罗斯人心中已升格为“半神”。执政6年多来,普京一步步确立了以总统为塔尖的垂直权力体系。7月20日,俄联邦北奥塞梯共和国“和谐与稳定”运动执委会主席吉佐耶夫宣布,今年12月15日之前,俄可能就普京连续第三次担任俄总统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称现在已有56个联邦主体支持该倡议。西方媒体在提起他时,则越来越喜欢使用“沙皇”和“普京大帝”等比喻。在国内的欢呼声和西方的咬牙切齿声中,普京俨然已器上了权力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半年多前,全世界几乎还不知道俄罗斯有个人叫普京,而如今俄罗斯代总统兼总理普京则是无人不知了。普京的知名度为什么能扶摇直上,他缘何成为俄罗斯政坛上一颗迅速跃起的新星?将机遇变成挑战47岁的普京与他的前任叶利钦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他年轻、健康、敢于对各种压力说“不”。车臣问题向来是俄当局的一块心病,它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1994年12月始,俄军在车臣动武,持续了两年多,损兵折将、损失惨重,没解决问题。普京上台之前,车臣问题一直是政治家、军方领导人为自己争夺政治资本的砝码,也…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0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全俄人民阵线在奔萨举行的"为国家的高质量教育"论坛。普京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听取主讲人的发言并同与会者进行交流。普京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全俄人民阵线作为讨论教育问题的平台的特殊作用。他说:"在全俄人民阵线的平台上与教育领域的代表、社会团体、家长和潜在的用人单位代表讨  相似文献   

7.
据俄罗斯塔斯社3月20日报道,俄罗斯高校教师工资今年可以达到各地平均工资水平,但需要补充预算拨款近60亿卢布。这是俄教科部部长富尔先科在讨论如何完成普京竞选文章所提出任务的会议上宣布的。富尔先科提醒说,今后用于此类提高工资的至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3,(6):28-29
(2013年3月22日-3月24日) “当欧盟正忙于挽救一个破产的很小的地中海岛国时,中国和俄罗斯却在商议世界政治。”德国新闻电视台3月24日仍在回味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超出预期的访问成果”美国《基督敦科学箴言报》称,在不足48小时的访俄行程中,习近平安排了约20项活动.足见中方的重视。“美国之音”称,俄罗斯以罕见高规格待遇接待习近平来访,比如普京再次担任总统后,  相似文献   

9.
耳听八方     
中国的电影在韩国不受欢迎,是因为题材不丰富。——《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韩国电影制作者协会会长金亨骏关于中国电影的话题时,他如此回答。他说,外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在韩国不受欢迎,这是因为电影题材不丰富,故事简单,所以韩国观众不爱看。俄罗斯年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年”开幕式暨庆祝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介绍,中俄两国元首于2005年7月正式宣布,双方将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今年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包括俄罗…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根据3月27日揭晓的初步统计结果,代总统普京获得52.52%的选票,以明显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俄联邦第三任总统。那么在普京出任俄联邦总统之后,俄政局对世界格局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普京担任总理和代总统以来,俄罗斯对外政策虽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但外交调整是显而易见的。从相继出台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和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谋求和捍卫经济利益为重点、淡化意识形态的务实外交已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最大特色。普京强调俄将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反对单级世界;实行“更加平…  相似文献   

11.
今年 9月 1 1日 ,正值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贸大厦一周年之际 ,俄罗斯总统发表讲话 ,强调如果格鲁吉亚不能制止其境内恐怖分子对俄发动攻击 ,俄将采取自卫行动 ,对潘基西山谷的恐怖分子基地实施军事打击。俄格关系恶化 ,问题出在双方对潘基西山谷的“不同看法”。最近几个月 ,俄车臣局势出现反复 ,俄罗斯驻当地部队不断遭到车臣反政府武装的袭击。 8月 1 9日下午 ,俄一架满载军人的米— 2 6运输直升机在车臣境内被便携式地对空导弹击中后坠毁。直升机上 1 4 7人中有 1 1 8人死亡 ,引起全国震撼 ,被普京总统称为“第二个库尔斯克事件”。这一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6日,欧美同学会就“俄别斯兰人质事件”举行座谈会。欧美同学会的领导以及部分会员代表七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俄罗斯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罗高寿、参赞梅捷列夫等多位俄使馆官员到会,并于会前展出了多幅与事件相关的图片。活动开始后,全体与会者肃立默哀,向遇难者致以哀悼。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杨建伟代表总会发表讲话。他说,俄罗斯人质事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义愤和谴责。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对这一事件深感震惊,分别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并通过普京总统向俄罗斯人民、受害者及其亲属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向…  相似文献   

13.
俄《消息报》连载文章赞扬中国改革成就编者按:俄罗斯《消息报》1月18日至20日发表拉济斯的连载文章,主题为《中国的经验》,副题为《俄罗斯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文章从深圳的“奇迹”,说到中国改革的经验,现摘要如下:深圳有带集装箱、石油和天然气装卸站的三个...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新年前夜,普京当上了俄罗斯代总统。新年伊始,普京夫人和丈夫一起乘飞机去看望在车臣的俄罗斯部队。她留着一头清爽的金色短发,身穿羊皮外套和高圆翻领毛衣,与普通俄罗斯妇女没什么两样。《普京访谈录》中也有普京夫人柳德米拉的访谈。以下是部分书选。我是俄罗斯西部加里宁格勒市人。与普京认识前,我在国内航线当空姐。在列宁格勒初识普京,他穿着简朴,其貌不扬,如果在街上,我绝对不会注意他。普京对我说,他在警察局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他暂时不能告诉我真实情况)。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克格勃工作。返回加里宁格勒后,我经常…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俄罗斯高级翻译扎伊采夫向俄罗斯《独立报》记者谈他为普京总统做翻译的体会。他说,普京学语言很认真,可以用英语谈任何问题,当他的翻译不容易。 记者:普京总统的英语水平高到什么程度?有消息说,他经常看英文书,而从电视转播上可以看出,他有时独立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外国语大学汪宁教授的力作《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以下简称为《思想》),以“俄罗斯思想”为线,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普京理念及策略进行研究,对俄罗斯的发展前途做出前瞻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普京特色     
普京在中国人的眼中像一个谜,他出身克格勃,他不苟言笑,他目光犀利,敢说敢做,还有,他并不帅,至少不是帅得日月无光,但他却成了俄罗斯人的骄傲。有一首歌叫《做人要做普京这样的人》,歌里唱道:要像普京那样精力充沛,要像普京那样不嗜烟酒,要像普京那样不说脏话,要像普京那样毫不退缩。普京特别成了俄罗斯妇女的偶像,《我要心上的人像普京》成为俄罗斯的流行歌曲,在莫斯科的调频立体声音乐台天天播放。  普京自己倒不认为这有多么神奇,他在传记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人。  普京家在列宁格勒市中心巴斯科夫胡同中…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电视台关于普京总统访华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一位留着短发、面目清秀的北京少女颇引人注目,她就是北京市35中学高二(1)班班长、《中华小记者》杂志社小记者李晶。2004年10月11日,李晶接到邀请,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的大记者一道,专程从北京乘飞机来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成功地采访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作为北京市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李晶是怎样走进克里姆林宫、采访普京总统的呢?2003年,李晶结识了《中华小记者》杂志,当上了一名小记者,并成为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复信的7名中华小记者之一。她从媒体上得知普京总统的两个女儿都在…  相似文献   

19.
普京正成为俄罗斯的新偶像。他沉着、干练、果断,民众支持率始终居高不下。普京当总统前的经历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过去一定充满了成功与骄傲,他的童年也一定布满“光辉的足迹”。《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普京少年时代度  相似文献   

20.
时事广场     
3月21日,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 3月21日,“俄罗斯年”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