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2.
一列寧-史達林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制定了宏偉的共產主義建設綱領;這不僅在我黨的歷史上、在蘇聯人民為共產主義而鬥爭的歷史上、而且在國際的革命運動與工人運動的歷史上,展開了新頁。在大會前夕發表的史達林同志的天才著作「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連同這一次代表大會的各項決議,以及全世界勞動人民的領袖約·維·史達林在大會閉幕會議上的演說,揭示了在蘇聯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壯麗的遠景,對一切勞動人民,指出了走向光明的未來的道路。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以及作為大會諸決定之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3.
一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我國開始了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国家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現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我國建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经济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法則的科学。我國現正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因此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上,必須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一九三六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開於講授政治經濟学的幾個問題的决議中,即會强調指出政治經濟學是歷史的科學,應當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去研究。當前在政治經濟学的教學中,如果不從理論上阐明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不從理論上阐明黨的總路綫是我國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法則的反映,不引導同学為貫徹總路綫而奮鬥,那就不能把政治經濟學運用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教学中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從政治經濟学這門科學來說,也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問題。我國正在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别是列寧、斯大林关於從资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學說,來分析我國過渡時期中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十月革命後蘇聯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循的方向及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從资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對我們也是適用的。但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特殊歷史條件,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走的具體道路和步驟,將不會和蘇聯完全一样。所以,祇有正確地認識了中華人民共和国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况及其規律性,才能勇氣百倍地去為實現黨在  相似文献   

4.
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結果所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鞏固的有力事實,這個革命勝利的决定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群衆為推翻殖民地壓迫而鬥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一直是遵循著馬列主義的學說的。關於殖民地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的最重要的問題,列寧和斯大林的偉大思想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勞動人民照明了一條從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壓迫下走向勝利的道路。斯大林同志在自己的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题的著作中豐富了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理論,他曾指出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是密切聯系著的,並强調地說,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被壓迫人民在為社會主義而鬥爭時應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斯大林的許多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的著作武裝了殖民地和附屬國的人民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而鬥爭。在他們面前顯示了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思想必然勝利的遠景。帮助了他們根據蘇聯人民的經驗,學習如何去爭取自由與幸福的生活。今年(譯註:一九五二年)是斯大林同志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的二十五周年紀念。這些著作有‘中國革命問題’,‘與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等。約·維·斯大林同志關於中國問題的著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卓越的貢獻,對於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有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這些著作給中國  相似文献   

5.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消滅階級並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在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鬥爭過程中,列寧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階級、階級鬥爭以及消滅階級的途徑和方法的理論,是我們的思想武器之一。學習列寧所遺留給我們的這一方面的理論財富,並根據中國具體情况,創造性地運用它來指導我國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是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自五四运动开始,經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這是中国现代史头三個历史時期。现在就个人对这三个历史時期應該講授的重點的一些體會,提述出來,以供參考。一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個历史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時期(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二三年十二月)。這個历史時期的中心内容主要是:中国革命自五四運動起已開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为新民主主義革命;一九二一年在中国建立了一個马克思列寧主义的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国共產党,這就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变化;自此中国革命運動即在中国共產黨领導、推動和組織之下迅速地向前发展起來。因此,講授这个历史時期的重点問題,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五四運动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开始的問題;其二是中国共產党成立的偉大历史意義的問題。  相似文献   

7.
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领袖毛澤東同志對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深刻领會的。毛澤東同志和他偉大的老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一樣,歷來就是照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原理,提出問題和解决問題的。他對於文化和教育問題,也就是這樣。  相似文献   

8.
在学習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战爭的歷史时,有些青年学生对于这次革命战爭的領導,常發生这样的疑問:究竟它是中國共產党領導的呢?还是中國國民党領導的呢?还是共產党和國民党共同領導的呢? 对于这一問題,假如只是一般地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軟弱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这样一条原則出發,去推論式地証明这次革命战爭是共產党領導的,当然是不够的。要說明这一問題,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当时的歷史事实,進行具体的分析。毛澤东同志曾經指出,無產階級經过自己的政党实現对于全國各革命階級的政治領導,必須执行的一些基  相似文献   

9.
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加速了革命的步伐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廣州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到會代表三十人,代表着黨員四百三十二人。毛主席出席了這一次大會,在大會上當選爲中央委員。大會討論的中心問題,是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投降主義倾向,認為资產階級民主革命應該由資產階級來領導,‘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無產階級只能站在消極的幫助地位,而不必爭取革命的領導權。以張國燾爲代表的關門主義傾向,認為共產黨不應當與國民黨合作,只有工人階級才能革命,國民黨是不能進行民主革命的。大會批駁了這兩極錯誤倾向,决定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成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的聯盟,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獨立。毛主席在這次大會上堅持了正確意見,反對了右的和‘左’的錯誤傾向。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毛澤东同志在省委、市委和区黨委书记會議上,作了‘关於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十一月十一日,中国共產黨第七届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体會議,根据毛澤东同志的報告,又作出了‘关於農業合作化问题的决議’。这是兩个具有重大历史意義的文献,是我国過渡時期農村社會主义革命的偉大綱领,是工农聯盟向前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這兩个文獻不僅全面地解决了農業合作化这樣一个关係我国五萬萬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問题,而且大大地推动了社會主義建設与社會主義改造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毛澤東同志的報告和黨的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議,不但總結了我国過去农业合作化運动的經验,批判了目前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右倾思想;而且給今後农业合作化運動的具體方针、步驟、作法等作了极其重要的綱領性的指示。這樣,就保證了我国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保证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线的貫澈執行。毛澤東同志‘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题’報告的重大意义,决不只是限于指導我国農業合作化運动勝利前進的一個方面,而是指導我国整个社會主義革命運动勝利前進的保證。毛澤東同志的這個報告是应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具體問题的又一个典範,是理論和實践相結合的典範,是馬克思列宁主義在中國現代历史條件下的新發展。這是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們每一個從事於歷史教學工作的人,都必須認真地学習毛澤東同志‘关於農業合作化问题’的報告及黨的七屆六中全会‘關於农業合作化問  相似文献   

11.
約·維·斯大林根據中國革命的經驗證實並發展了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與非無產階級及集團締結革命聯盟的策略原則。 關於無産階級的同盟這一問題乃是中國革命底根本問題之一。為了擊敗强大的敵人——封建主、軍閥、反動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必須施行(?)活的政策,就必須善於利用敵人陣營中的每個实隙,善於給自己找尋同盟者,在他們不限制無產階級政黨底革命宣傳和鼓勵條件下,不限制無產階級政黨關於組織工人階級和勞動群衆的工作的條件下,卽使這些同盟者是不堅定的也罷。  相似文献   

12.
十七世紀前半期的東林黨爭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逐漸成熟時期的社會上层——統治階級的政治分裂,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到來的條件之一。研究東林党爭是瞭解十七世紀中国社會的階級关係所必須接觸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企圖就明代社會的政治鬥爭與階级关係來說明這一問題的首要之點——东林黨是如何形成的。一十四世紀五十年代的反元人民大起義推翻蒙元在中国的統治後,明帝國建立了。明帝国的統治者從各方面加强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皇权的專制。同時也實行了恢復社會經濟及汉族文化习俗的措施。這一統一和集权的用帝國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的防禦,同時也擴大了中國與週邊國家及南洋各地的政治的和經濟的聯系。公元十四、十五世紀頃的中國封建社會呈现了發展和繁榮。中國封建社會也就是從此時開始進入了解體的過程。十五世紀中葉以後,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明帝国国內土地兼併劇  相似文献   

13.
一實驗主義在歷史方面最基本的反動觀點 資產階級唯心論的世界觀有各式各樣的表現,胡適派的實驗主義,不過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認識是從實踐中獲得的,概念是現实的反映。馬克思恩格斯從各民族历史發展的规律中,根據各民族在歷史上充滿了壓迫、剝削和反抗,革命運動的經历,明確的認識到“一切至今存在過的一切社會(指階級社會)底歷史,是階級鬥爭的历史。”《共產黨宣言》這句名言的認識是從各民族階級鬥爭歷史的實践中獲得的,這句名言的認識是完全符合於客觀事物規律性的正確認識,因而它是真理。  相似文献   

14.
共產黨和蘇維埃国家提出了全国在最近幾年內生產豐足的消費品和大力提高蘇聯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任務。大大提高人民消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由社會主義工業已有的强大發展促成的,是由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確定的。共產黨和蘇维埃國家實行不斷提高蘇聯人民物質福利和文化水平的政策,是以社會主義經濟法則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学说為根據的。一 馬克思列寧主義教導我们說,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们生產物質資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任何生產歸根到底都是為消费服務的。消费之所以可能,只是因為有生產。所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消費的起點,是消費的必要的先决條件。一定的生產方式决定与其相適應的消費形式。如果说生產是社會產品運動的起點,那末消費就是它的终点。用馬克思的話來说,消費‘反過來影響起點,並使整個過程重新开始’。馬克思指出:‘沒有  相似文献   

15.
“武訓問題”是帶有根本性質的。為什麼?因为歌頌武訓的人們,看不清歷史的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以階級鬥爭去推翻反動的封建統治;也看不清近百年来中國發生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新的階級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去决定什么應該歌頌而什麽又不應該歌頌。總之,遇着了具體歷史的武訓問題,便不能掌握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批判,作出正確的結論。在戰鬥的新中國,思想上如此的混亂,那還不是帶有根本性質的問題嗎?  相似文献   

16.
社會主義國家工人和農民在國民收入中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過程中根本性的理論問題之一。這一問題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加以研究: 第一,每一個工人和農民間國民收入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在這裹要指出的是每一個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要超過每一個工人收入的增長速度,因此,農民與工人生活水平的接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發展趨勢。第二,整個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間國民收入消費基金分配的比例問題。在這裹要說明的是整個工人階級總收入增長速度要超過農民總收入的增長速度。  相似文献   

17.
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但推翻了剝削階級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了革新。「十月革命得認作只是經濟方面和社會政治方面的革命。它同時是智力方面的革命,工人階級思想方面的革命。」(斯大林全集,第十卷,第二四八頁) 布爾什維克黨——社會主義革命的組織者和鼓舞者——經常以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精神來對蘇維埃人民進行教育工作。 蘇維埃人民的世界觀的基礎,是共產黨綱領和嚴整的哲學體系——辯證唯物主義。 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結束以後,恢復和發展蘇聯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業已實行。這個計畫是以完成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逐漸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任務為出  相似文献   

18.
問題解答     
問: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就是德育?現在是不是就要進行共產主義道德的教育? (華東師大瞿葆奎 長沙四中蔣安民问)答: 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道德與政治常常有很大的矛盾;新民主主義社會,道德與政治大體上是統一的;社會主義社會,道德與政治便完全統一起來。要說明為什麼這樣說的理由,首先就要談談為什麼要有道德,飛鳥與走獸,毫不發生道德問題。英國小說家所寫瓢流荒島的魯濱遜,當他未遇到旁人的時候,他的一切行動,既不能對任何人有利,也不能對任何人有害,這時也不發生任何道德問題;當他從土人手中救出一個將被殺害的人,並把這個人當作自己的奴隸的時候,馬上就發生道德問題了。再看中國古代一個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世界史的課程中,某些教師在講述生產勞動時,常常把勞動描寫成了沉重的負担,並且努力地促使學生們同情被剝削者艱難的景况,而這種景况彷彿是艱苦的体力勞動所引起來的。 這種說明不僅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而且對我們的社會,勞動者的社會,也是欲助反损的,因為這種說明会使得學生們不正確地對待體力勞動,把体力勞动當成一種不體面的事。在人類社會中,勞動是必需的。當講授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時,我們應當指出,社會前進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人民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我們必須把歷史教学安排得能讓學生們瞭解到歷史的主人是勞動者,能護他們用勞動者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所學到的歷史事件。在强調普通人——物質资料生產者——在人類社會前進中的主導作用時,約·維·斯大林说過:‘由此可見,社會發展史同時也就是物質资料生產者本身底歷史,即身為生產過程中基本力量並实現着社會生存所必需物質资料生產的那些勞动群众底历史。’〔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版,中文本,第一五三頁〕如果有人问我奴隸和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將這樣地回答這个问题,‘是不是勞動的艱苦引起了起義呢?假若把奴隶們所耕作的  相似文献   

20.
蘇聯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十分重視文化、科學和教育問題。大會规劃了我國普通教育學校進一步發展的遠景。 業已結束了的一九五二—五三學年,是教師們發揮巨大創造性工作的一年。為第十九次黨代表大會的决議所鼓舞的全體教師、學校领導人及人民教育工作人員,成功地完成了他們所担負的、用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年青一代的重大任務。一九五二—五三學年中,在實現七年制普及教育和進一步發展中等教育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