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报开辟的《连队新闻》专栏已有两年的历史。这个每周和读者见面、四篇短消息中间夹一幅照片的固定形式的专栏,已经为全军的基层官兵所熟识、所喜爱,成为他们钟爱的朋友。从1991年4月8日开办以来,《连队新闻》专栏收到了大量军内外读者的表扬信。在军报历次读者调查中,这个专栏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迄今为止所刊载的175期连队短新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全方位  相似文献   

3.
肖平 《声屏世界》2003,(4):27-28
《我们的连队》是一部反映我军基层连队普通士兵日常军事训练和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而不似以前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反映的更多的是将领,所以《我们的连队》(以下简称《连队》)在视觉上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画面语言朴素。与剧情起伏跌宕、情  相似文献   

4.
刚开始给专栏写稿时,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命中率当然很低.1992年底,我们部队有一位志愿兵团专业技术过硬荣立了二等功.我在看《解放军报》时发现里面有个“连队新闻”专栏,这个栏目当中反映的多是基层连队的新鲜事,于是我便瞄准这个栏目的特点,写了篇稿投了出去,没过多久,“连队新闻”栏目便以《陈贵新精通业务荣立二等功》为题登了出来.使我尝到了给专栏写稿的甜兴.之后,我便着力研究我所接触到的各个报纸专栏的内容、特点、写  相似文献   

5.
赵在友“迷稿”的故事一串串 ,这里只能撷取其中的几则。1971年初 ,赵在友这个川北山里娃 ,有幸跨进了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他在完成艰巨繁重的铁道施工任务岁月里 ,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书学习、练习写作 ,把搜集整理的连队好人好事编写在《连队小报》上。一次 ,一位部队首长看了《连队小报》后备加赞赏 :你虽然初中都没有毕业 ,但办报的水平却像个高中毕业生 ,只要有信心和恒心 ,铁棒也能磨成锈花针!说不定 ,你将来还会成为记者!他从部队首长的赞扬中受到很大鼓舞 ,高兴了许久。后来 ,他在部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中 ,掌握了一定的写…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指为了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记得在部队时,有一个连队人生观教育搞得比较好,激发了官兵热爱军营奉献青春的热情,训练成绩直线上升。领导安排我去采访这个连队,当时由于我率先没有对这个连队人员情况、采访方法步骤进行充分地研究和准备,结果第一天采访就吃了“闭门羹”,一无所获。“败走麦城”后,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地研究了这个连队的人员情况和特点,详细制定方案,结果采访顺利,并很快写成了《贴近实际,生动活泼)的报道搞,很快被(人民前线》报采用。通过对新…  相似文献   

7.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8.
通讯动态     
▲农四师七十六团场鼓励广大通讯员的写稿积极性,解决连队新闻通讯组看报难的问题,为21个连队新闻通讯组赠订1987年的《新疆日报》、《新疆军星报》和《伊犁日报》,使广大通讯员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9.
“班有评报员、周有评报日、月有评报会”,这是济南军区驻黄海前哨的第141医院勤务连近年形成的评报制度。他们运用《解放军报》刊载的正面典型经验指导连队日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该连连续8年被军区联勤部和联勤分部表彰为“基层连队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支部’等。(高中日、姚锋摄影报道)左上图每天的《解放军报》都成为官兵的“抢手货”。左下图在一周一次的“读报、评报”日上,评报员踊跃上台发言。右上图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定期检查评报员的《评报日记》。右下图党支部“一班人”和评报员在一…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底,你打着“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小算盘”穿上了军装。由于你写得一手好字,把连队黑板报办得有板有眼,不久,一纸命令,当了连队文书。自当上文书的那一天起,你就琢磨如何干好这项工作。针对连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你建议连队办《银线月报》和《对哨广播》,并毛遂自荐担任这“一报一台”的“总编”。从此,你白天深入各分散点了解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稿编稿。仅半年时间,这两项工作就干得很有成色,上级机关的同志还总结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在《通信战士》杂志上。1984年夏,连队驻地街道失火…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我在某部卫生队任卫生员。一次下连队预防流感,听到一些战士发牢骚说,连队食堂伙食较差,没有达到总部规定的伙食标准。我又走访了几个连队,发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我将采访到的材料加工整理,连夜写成《岂能任意克扣战士的伙食费》,寄给《战友报》。不久,稿  相似文献   

12.
那是前年6月,我到连队就支部几项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发现干部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在一些连队比较严重.有个连队在组织党员上党课的时候,我叩门而进,只见几个战士党员在听指导员讲课.当时,我就纳闷:难道这个连的干部党员都忙别的去了?否也.此时,他们就在连队.党课制度,不论是干部党员还是战士党员,都应一律遵守.这是党章规定的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岂有不参加之理.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写了一篇读者来信,题目叫《抓抓干部党员的到课率》.稿子刊出来后,我再到几个连队听听大家对此稿的看法.许多人都说这篇稿子  相似文献   

13.
连队新闻士兵写,身边新事报上见。面向基层的专栏《士兵播报——我们连队的新闻》,于2004年9月17日在《前卫报》一版与读者见面,到2006年11月12日,共刊出115期、发稿230篇,302名士兵作者播报了自己连队的新闻。此专栏获得2004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并被评为第五届(20  相似文献   

14.
我是连队的一名战士,新闻写作的爱好者。在我们连队里没有南疆血与火的战场上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只是一个驻防在山沟沟里的空军地面连队。我写新闻稿件大都是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去年10月下旬,我们连队利用大半天时间对训练场地上的树叶进行了清扫掩埋,又铲除了训练场地上的杂草。这件事在我们连队生活里可谓是太平凡了。我根据当时的季节,写了《某部三连做好入冬前防火安全工作》的稿子寄给了报社,后经编辑修改后以《消除火灾隐患》为题刊登在《空军报》“冬防简讯”专栏。稿件刊登后,在我们上级机关  相似文献   

15.
69338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两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和《军事记者》等45家军地报刊上刊稿380余篇。这与该部队的"党委报道日"分不开。 69338部队驻地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边防一线连队地处深山荒野,条件艰苦。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连队官兵却年年高标准完成执勤巡逻等任务,创下  相似文献   

16.
在去年半年多的时间里,空降兵某部通信连竟有20多篇文章相继发表在《空军报》、《解放军报》和省市报刊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连队为何新闻报道工作却能搞得如此红火?知道内情的人都说,这主要得益于该连指导员王党生。1996年7月,王党生从师机关调到通信连任指导员。到连队后,他发现连队有几个战士爱写写画画,记日记的兴趣比较浓厚,便灵机一动,在连队成立了业余报道小组并自任组长。他将连队的图书室作为报道组的活动场所,要求每名小组成员每周写三篇稿件或读报体会,每周六的上午定为报道组活动时间,组织连队报道员学习《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17.
我很感谢<我们的连队>(下称<连队>)这个创作集体.他们以一种令人感动和振奋的定力,坚持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品格,坚定不移地在这个充满媚俗和浮泛的文化时代,为人们奉献出一部勇敢探索,大气磅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召开的1993年度各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奖会上,济南军区《前卫报》的一个题为《记者下连吃“碰饭”》的专栏,获得到会各评委的一致好评,列为获奖作品。这个专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者下连吃“碗饭”,了解连队伙食的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所谓“碰饭”,就是如这个专栏开始时编者活里所讲的,是“事先不打招呼,悄悄去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记者自选食堂,碰上什么吃什么后的调查”。这个专栏,先后发表了十来篇稿件,都是记者变常见的吃招待饭、开座谈会的采访方式,为自选不同类型连队,临开饭时再进食…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20多个建制连队的图书室里,都摆着一摞又一摞《新闻与成才》杂志。长话连指导员李岩岩在接受采访时说:“《新闻与成才》是一种知识性、理论性、可读性很强的杂志,基层官兵们都十分喜爱她。这个通信总站点多线长,大多营连、维护站分布在戈壁沙漠、雪山高原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喜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便同《新闻与成才》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他们必读的刊物。站党委自1985年就给所属连队订阅该杂志。近几年,虽然经费十分紧张,但该站仍坚持订阅,使官兵们从中获益匪浅。近年来,该站先后有2名战士被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一次,在南京偶遇济南军区的退伍兵,他居然拿出了一本保存完好的《答你一句话》文章剪贴——这是我在《前卫报》工作时开办并主编的一个小栏目。他告诉我:“在部队时,好多战友都曾将《答你一句话》剪贴成册,我感到它满有意思,退伍时就带了回来,一直珍藏着。”时隔不久,我带领学员到驻河南部队实习,又在一个连队看到了《答你一句话》剪贴本——是一个退伍班长留给连队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