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是”是连词,其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转折关系。而在语篇中,“却”可连接两个句法成分,“但是”不能;“但是”可连接句子和段落,“却”不能。“却”和“但是”多用于书面语中,“却”多表示说话者持不同的态度。“但是”侧重客观叙述。“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但是”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却”和“倒”都是语气副词,能在表转折关系时表达一定的语气并起强调作用。在复句中,“却”可位于后一分句中,而“倒”既可位于后一分句,还可以位于前一分句。“却”用于书面语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在表示转折关系时有时候没有语义侧重点,“倒”的语义侧重点多位于转折项。  相似文献   

2.
"还好"不仅出现在书面文学作品中,而且在现代汉语口语应答语中也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还好"的短语、副词和话语标记用法同时并存,短语用法多用于比字句中,有的表示"好"的状态的持续,通常包含说话人主观期盼"好"的预期,副词用法常表示"低位评价语",有的可以形成前后阶段的比较,有的具有篇章连接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有"幸亏""幸好""好在"的意味,表示庆幸之情。"还好"趋向话语标记语用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整体意义逐渐强化;主观色彩的加重;重新分析,语义泛化。此时,"还好"的语义已成,不是必要的句法成分了,其副词功能在不断减弱,语义泛化,已经慢慢成为话语标记语了。作为话语标记的"还好"的语形不稳定,可以有不同的变体形式。从历时层面来看,"还好"的词汇化的过程也逐渐成为话语标记语。  相似文献   

3.
“而且”“并且”“并”和“且”是常用的表递进关系的标记词语,语义上当基事和递事同为肯定结构时,四个词都可以实现由浅入深的逐层推进,但是当基事为肯定、递事为否定时,“并”则不能实现由肯定到否定的过渡。句法上“并”和“且”在使用上的限制要比“并且”和“而且”多。“并”不能连接句子,在连接短语时只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语用上四个词都有简化表达结构、强调突显递事的功能,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语体的指示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4.
副词“都”有两个语用特征:表总括和强调;前者可以用“都1”来表示,后者可以用“都2”来表示。表总括的“都1”,其语义通常指向“都1”前面的成分。也有极少数指向后面的成分。表强调的“都2”,其语义指向或前或后。副词“都”的语用特征直接影响其语义指向。本文将讨论:一、“都1”“都2”的鉴别。二、“都1”“都2”的语义指向关系。三、“都”的语义指向歧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晚清时期南方白话文献中新生的“庆幸”义副词“好得”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进行了考察,并对它的形成过程和词汇化机制做了探索,认为它是在语义转喻和隐喻的基础上,通过类推机制,从含有语素“好”的庆幸义副词“幸好”“好在”与含有语素“得”的庆幸义副词“幸得”“喜得”“难得”等中截取“好”与“得”融合而成的新词。“好得”与明清时期的其他三个高频同义副词“幸亏”“好在”“喜得”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它语法化程度较高,具有较明显的南方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6.
语气副词“幸亏”“幸好”基本语义和语法大致相同,现代汉语很多词典都将两者进行互释。通过对两者进行三个平面理论分析,可看出“幸亏”和“幸好”存在明显差异。句法上“幸亏”后可直接跟体词成分和“了”;“幸好”可居句首单独使用,修饰整个句子。语义上“幸亏”所表达的语气强于“幸好”;“幸好”之后可跟所发生之事本身即为一种好结果。语用上,“幸亏”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幸好”多用于口语;在表达言外之意时,“幸亏”比“幸好”语气更强。  相似文献   

7.
说“连贯”(续)马汉彦(三)述题连贯述题连贯,是凭借述题之间相同、相类、相对等语义联系,跟话题连贯一样,也是用“词汇衔接”的形式来连接连续的话语。述题和话题都是句子的语用成分,它们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句子的语用结构,但是它们也具有连贯功能,可以起连接的作...  相似文献   

8.
“进行、加以”是两个形式动词,都可以带上动词宾语,但是它们对动词宾语具有语义上的选择性,并且动词带宾语,在句法和语义都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还好”演变为话语标记主要有两条路径,其演变过程具有不同的功能用法,但“还好1”和“还好2”最终成为话语标记时都保留着“降格的优势评价”和“侥幸”义。话语标记“还好”主要呈现独立使用的形式,不会置于句子成分内,在使用中,仍保留一定的主观性特点,并主要起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quite和very都含有“非常”之意,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也不能忽视哦!请看:  相似文献   

11.
から与ので     
接续助词是在句子中间起接续作用的助词。接续可以是顺接,也可以是逆接和并列。其中表示因果顺接关系的“から”和“ので”均可译为“因为……所以……”,表示原因、理由。但二者在具体使用上还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各自所具有的作用和接续方法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幸亏"和"好在"属于侥幸类副词,表示因有利条件、原因的出现避免了不利情况或不如意事情的发生。它们是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常用词,也是汉语学习者需要掌握但又容易出现偏误的词。基于汉语语料库检索,运用语法三个平面理论,探讨"幸亏"和"好在"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语用表达上的异同。并结合两者在语义用法上的差异,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から与のご     
接续助词是在句子中间起接续作用的助词。接续可以是顺接,也可以是逆接和并列。其中表示因果顺接关系的“から”和“のご”均可译为“因为……所以……”,表示原因、理由。但二者在具体使用上还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各自所具有的作用和接续方法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的“和”与维语的“ ”都是最常用又十分重要的虚词,它们本身都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在句中前面不能有任何修饰成分,也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组词造句(句子里配合实词造句),在语句组合关系中起连接和辅助作用,充当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5.
本对作语气副词的“都”从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都”强调的是某种情况的非寻常性,在句中有一定的强调范围和强调重心,其中强调重心总是在特定的语用层级中处于高层级上。“都”句带有预设,并使之常常有另一层隐含义。“都”作强调副词的语义是由作范围副词的意义逐渐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正在”是一组语义极其相近的时间副词。它们的核心语义都表示事件的进行或状态的存续,但着重点不同“。正”着重于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在”强调事件所处的进行、存续之状态,而“正在”则既表示事件发生的时位,又强调事件进行时所呈现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事件语义学、范畴语法以及谓词逻辑等理论,对其语义进行形式化描述,更加验证了语义特征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时态分析的可靠性,也向实现中文信息处理又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我”在近代汉语中有情态标记功能,相应的它对后接名词的语义类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标记性“我”在表达上具有强调己方性、凸显对比性和主观认同性三种功用。标记性“我”可以分别从表人称的和表领属的“我”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8.
某市规定,教研、科研搞不好的学校,升学率再高,也不能评“先进学校”。这个“一票否决”好。好就好在评优观的拨正。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以升学率为“硬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评优评好。现在,某市规定教研、科研搞不好的学校,升学率再高,也不能评“先进学校”,明白无误、干脆利落地否定了“升学率排座次”的“评优观”,确定了以教研、科研优劣为重要依据的“评优观”。评优观的拨正,势必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对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好还好在压力观的拨正,没有压力,往往容易疲沓。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学校施以压力,关健是施什么压力。“升学率排名次”,施加的是“升学率”的巨大压力。现在,某市向学校提出加强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 ,“自己”句法职能的复杂性主要与“自己”的语义指向和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系。或者再具体些 ,与语义的某些限定有关系。本文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自己”的语义指向。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有各种方法 ,我们认为 ,决定“自己”语义指向的根本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特征 :语境制约“自己”的语义指向 ;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自己”的语义指向可能性———如果我们把动词的语义特征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类型的过程、参与者和语境构成的可供选择的语义网络的话 ,那么 ,“自己”可能蕴含一种显性语义指向 ,也可能蕴含两种潜性语义指向。本文分别考察了“自己”呈现两种语义指向时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等化合物,在水溶液里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也不能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至于单质,不论它们是否导电,由于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就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围,例如金属铜或铝等。所以,在讨论单质是不是电解质时,宜提“不是电解质”为妥。当然把蔗糖、酒精等“非电解质”叫“不是电解质”也是可以的。总之,“不是电解质”中除了“非电解质”以外,还有很多单质(导电或不导电),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现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