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毛志成教授按教师在德、才上的层次差别,把他们依序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列为第一等的“大教师”是“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教师。毛教授说:“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2.
教师五层次     
作为一种职业,或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凡是泛称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可被名之为教师。但在实际上,同是被泛称或自称教师的人之中,其德其才在层次上却千差万别,依序大致可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诸如:大教师这里说的大教师不是依据什么大头衔或什么高级职称而定,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  相似文献   

3.
教师五层次     
一、大教师 这里说的大教师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 ,有爱心 ;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 ,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 ,有没有大称号 ,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 ,他做人、教学都实现了第一流的主动性 ,爱学生爱得有感染力 ,有影响力 ,而且有深刻的、系统的、睿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本事 ,后者就堪称大教师 ,亦可称为教育家。二、好教师 比起大教师来 ,有人虽然学问不大 ,讲课也表现不出独特的生动性、灵活性 ,但是他爱学生的心是无比赤诚的、火辣辣的 ;他走进课堂时就全身心投入 ,付出…  相似文献   

4.
师之五品     
就教育界里教师本身的精神、素质、人格品位而论,也可由优至劣分为:大教师:这里说的大教师不是依据什么大头衔或什么高级职称而定,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好教师:在教学上尽心尽力,苦累不计,只是学问不大,讲课也表现不出很出色的生动性、灵活性。尽管如此,他爱学生的心是无比赤诚的、火辣辣的;他走进课堂时就全身心投入,付出多大辛苦和血汗也心甘情愿。这样的教师在才智上未必杰出,未必出色,但又绝对当得起好教师美誉,在主观上或客观上都有益于…  相似文献   

5.
教师五层次     
作为一种职业,或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凡是泛称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可被名之为教师。但在实际上,同是被泛称或自称教师的人之中,其德其才在层次上却千差万别,依序可分为五等。1.大教师 这里说的大教师只是依据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  相似文献   

6.
金哲民 《现代教学》2010,(11):30-30
教师中那些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用自己非凡的能力和技艺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发展的人,是教师中的良师。这样的良师,也就是智慧的教师。智慧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是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学养、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油画总要用浓重的色彩把画布涂满。中国画大多留有空白 ,齐白石画虾 ,没有画水 ,却活灵活现。在教学中 ,巧妙地留下“空白” ,是活跃课堂、铸造学生高素质的良方。人的素质 ,是先天禀赋与后天影响(主要是教育)的“合金” ,“空白”艺术是铸造“合金”的艺术之一。一、教有取舍1 备课要“吃透两头”。所谓“两头” ,一头指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 ,一头指学生实际。吃透了“两头” ,就懂得了备教什么 ,备教师怎样教 ;备不教什么 ,备学生怎样学(自学)。2 推行“先学后教”。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效果的信息 ,作为“教”与“…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王瑛 《新疆教育》2012,(8):91-91
所谓“教什么”是指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备出丰富的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有经验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更为重要,更能训练学生的能力。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学生主动放大,使课堂教学增值而不仅仅是保值。所以,我认为研究“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四合一”是指“备、学、教、思”四位一体,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师生反思同时呈现出来,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同使用;优化设计是指在整合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基础上的科学合理的精心设计。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孔子从事教育40年,以“六艺”为教材,把“德行”列为四科之首,体现了他全面发展、德育首位的教育主张。由此出发,他全面阐发了为师之道,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师素质观。一、修己正身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他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可见,要使学生身正行直,教师自己先要正身,身正行直是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以身立教,率身…  相似文献   

12.
一、营造语文教改氛围,争做农村教育行家要落实全教会的精神、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们面对着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主要标志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区域推进、分类指导的素质教育运行体系的实施,那种只讲闭门教书、不管教育改革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其实,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实践中,德行上乘、智能足备,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就可称得上当地的教育行家。然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又忽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即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也相对滞后,加上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3.
终生备课     
报载:一个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他的课讲得非常好,听他课的教育局干部和外校老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可以说我准备了一辈子;而对这节课的教材,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果我们把直接准备叫“小备课”的话,那么终生备课就是“大备课”。 所谓“大备课”,就是教师为了教好书,育好人,在自己从教的整个生涯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以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永不停息地去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去研究教学和提高教学。一句话,教一辈子书,备一辈子课。  相似文献   

14.
一位在中学教语文的青年朋友最近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这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但他却灰溜溜的,因为被学校领导斥之为“不务正业”,在教师会上受到不点名的“点名”批评。领导批评的根据是:“教师嘛,教书是正业,写小说干什么?”不错,教师的正业是教书,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弄清楚。第一,教师在教书的正业之外可否有点“副业”,尤其是与教学有关的“副业”?第二,所谓教书,是否就意味着教师只要抱住了一本教本、一本“教参”,光“教”不练(指教师自己)?笔者认为,我们过去在这两点上,理解是相当偏狭的。大量事实证明,死抱住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必须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一直以来,教师总得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等基本途径来实现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备教材”要进化为“备课程”。“备课程”,首要的就是增强教者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叔同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屈一指的艺术教育大师。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其早年的教育实践中 ,他一直倡导“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 ,他这种德行结合、德才并重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 ,仍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计算课上,实习教师讲完了“3”和“2”的大写,随即举例:“比如东东今年3岁,他的弟弟今年2岁,你们说东东大还是他弟弟大?”大家争着回答:“东东大”,“哥哥比弟弟大。”“小朋友们说得对,3岁比2岁大。”这时丹丹忽然站起来说:“老师说得不对。我家三叔叫二叔哥哥,那不明明是2比3大吗?”“对呀,2比3大。”“不对,3就是比2大!”“不,哥哥比弟弟大!”,大家各不相让,争了起来。这位教师一时不知所措,班上顿时乱作一团。为什么有的实习生教案备得很充分,试教情况也不错,可一到幼儿园,课堂效  相似文献   

18.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宽怀教育     
一位教师沮丧地对我说:“教师真难做,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你说得轻了他不听,说得重了他便受不了,还给老师气受。”这位做了十几年教师的朋友讲了他班上发生的一件事。 这是一位在教学上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他在一所城市重点中学教初二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  相似文献   

20.
王巧云 《农村教育》2007,(7):107-108
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不仅要“备教”,更要“备学生”。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在备课时,先要熟悉教材,并且在此基础上考虑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那么,究竟要怎样“备”才是做到了“备学生”呢?作为一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我有如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