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一年来和听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广泛地吸引听众参与到它的各个节目里,构成了它总体风格中的一大特色。如何评价珠江电台为开创这种局面所作的努力?如何认识听众“参与”广播的积极性和重要意义?如何理解听众“参与”在广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为听众“参与”创造和提供条件?也成了广播理论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个人看法,以就教于老师和明友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各市电台纷纷开办“广播热线”节目。这种听众即时参与。广播即时回应的互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听众的心理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广播节目的贴近性、主动性和可听性。  相似文献   

3.
齐玉芹 《青年记者》2006,(10):79-79
开发新闻资源是增强媒体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徐州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有意识地开发新闻资源,并在实践中尝试着对新闻资源的“再生”、挖掘和进一步整合“经营”,收到了较好的回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新闻资源开设新闻“110”。我们借鉴公安设立“110”的做法,开设了徐州新闻“110”——85698303新闻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听众电话一打,我台记者及时赶到采访,新闻热线电话的开设,不仅能密切电台与听众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闻线索,从而采写出独家新闻。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听众拨打新闻“110”提供的新闻线索,时效性、新闻性…  相似文献   

4.
舍志鹏 《中国广播》2004,(12):73-7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年一度的“台湾听众联谊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同时,这又是我们“中华之声”、“神州之声”节目全新改版之后的第一次大型听众联谊活动。台湾听众中要求参与的人十分踊跃,我们从中抽选出15位听众作为代表来参加本届联谊会。他们分别来自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屏东等八个县市,大部分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我们相约四川成都,以旅游的方式来联谊、交流。  相似文献   

5.
听众参与广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听众参与广播比较初级的形式是听众来信表述听后感受,听众为广播节目撰写稿件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出  相似文献   

6.
《河北广播》2007,(5):14-14
从2007年8月起,河北电台少儿音乐频道推出以“DIDA为你加油”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一个多月来“DIDA为你加油”活动在石家庄、保定、廊坊、邢台等多个城市展开,各地听众踊跃参与,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频道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更多听众对于河北电台的关注和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闻节目要不要引导听众参与?如何引导听众参与?这是广播、电视界长期以来一个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话题。1996年初,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在深化新闻改革中,大胆探索,尝试在40分钟直播板块“新闻时空”中开辟了“听众说新闻”专栏。近一年半以来,新闻热线(两部电话和BP机,24小时开通)接受了数千条来自听众的信息,“听众说新闻”专栏约播出200余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播节目改革的深化,如何因势利导提高听众参与广播的热情和参与水平,以保证节目质量?笔者认为,研究这一课题的核心是“引导”二字。古语说的好:“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目前的广播节目改革,普遍受到广大听众好评,吸引了听众的参与。听众的这种参与,是被节目创新所吸引,对新的播出形式产生兴趣。应该看到,听众的这种参与是浅层次的,参与有时带有盲目性,有些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对史无前例的听众参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及具体操作上的准备,有时在某些方面还缺乏组织和引导。我们如果不加引导,可能加剧听众参与上的盲目性,长期下去,听众会觉得参与乏味、单调,一度高涨的热情不久会低落下来;我们如果不加引导,各层听众的真实信息反馈就获取不到,办节目很可能缺乏针对性,偏离听众,有些节目长此下去反而会失去听众。一句话,加强听众工作,提高参与水平,关键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好听众参与广播热情呢?  相似文献   

9.
“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每半月1期,举办时间在周六上午9:00—11:00。自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讲,年共组织6个系列28期:名家讲座8期、齐鲁文化2期、儒家文化2期、社会热点4期、学人系列3期、家长课堂8期。几乎场场爆满,深受济南广大市民的欢迎,甚至青岛、淄博、泰安等地的听众也慕名而来,约有近万名听众来现场聆听了讲座,称“‘大众讲坛’圆了他们一个梦”。“到省图听讲座去”已不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口号,而且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他们在酷暑严寒时节来听讲座,在雨雪天气也来听讲座。“大众讲坛”正逐渐成为知名的服务品牌,真正成为“城市的教室,市民的课堂”。在“大众讲坛”开讲近一周年之际,有必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以便使“大众讲坛”更好地开办下去,成为专家学者与平民百姓沟通的桥梁,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赣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听众参与类节目有《城市麻辣烫》《大众服务台》《幸运星游戏》等。现结合这几档具有代表性的节目,试述主持“听众直接参与”节目时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2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上海乃至大陆的“广播人”来说却是个值得写上一笔的日子:上海电台新设直播节目“市民与社会”在正午12点一举打破了长期横亘在听众与电台间的一堵无形的厚墙,电台破“墙”而出,听众凭借电话破“墙”而入。实事求是地看,沪上广播观念一直领先于各省、市电台,甚至于中央台,从大陆首条电台广告的制作播出到全国首家交通信息台的开立,从“蔚兰旋风”到“王小毛”炒热,上海的“广播人”从没安分过。但由于“大环境”的制约和旧“广播观念”的束缚,广播始终未能摆脱“我播你听”的格局,广播快捷、灵便、易于同听众直接交流的优势远未得以发挥。广播要真正介入社会生活,贴近市民,贴近实际工作,就必须让听众参与广播,而且听众参与的方式、也应  相似文献   

12.
听众参与新闻节目的有效途径──南通电台开辟“听众说新闻”栏目的探索与思考陆云涛新闻节目要不要引导听众参与?如何引导听众参与?这是广播界长期以来一个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话题。随着1987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改革经验的传播,主持人大板块直播和热线电话在全国广...  相似文献   

13.
热线点歌作为互动直播方式之一,用音乐和电波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得到听众热烈欢迎。但随着各地电台对点歌节目一哄而上,主持人对点歌节目缺乏理性思考,单调的“你点我播”的节目形式,使得点歌节目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热线电话铃声不绝,参与听众不见减少;另一方面主持人和听众对点歌节目越来越感到乏味,越来越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广播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播现象,即在广播节目中开通热线电话,通过电话把听众与广播联系起来,让广播直面听众、请听众参与广播,从而使广播迅速、直接地发挥更加广泛、深入的作用.广播热线一诞生便受到普遍关注,并迅疾传遍全国,形成“热线”热;沉闷多年的广播如同被注入兴奋剂,充满活力,“广老三”的地位亦迅疾提高,在热线节目中要求点播、插播广告者络绎不绝.广播热线如此受宠,与广播所独具的特点分不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通俗易懂、收听方便、参与简便等特点和优势——广播正是凭借自身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导入热线电话、开通广播热线,才造成了“热线效应.”  相似文献   

15.
“参与”,本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再把被管理者当作一个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把他们看作是自觉、能动的管理主体,也就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广播上的“参与”,就是让听众直接或通过书信、电话等途径间接地参与广播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的过程,让听众由广播的受体变为主体。参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于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创造生动活泼的群体心理气氛,深化广播改革,增强宣传效果,是十分有效的。一、听众参与广播是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公民参与程度和参与的普及性,列为社会改革和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激励着亿万群众参与的热情。他们希望传播媒介提供更多的与社会和他人交流的渠道,既调适人际关系,加强道德修养,又能  相似文献   

16.
《欢乐倾城》这个节目思路比较明确,用“置入式营销”的理念来办节目,节目创意突出了广播媒体传递信息速度快,随意性强的特点。和电视相比,听众无论身份,无论时间,无论地区都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来,不需要报名筛选,外景主持人、听众互动和节目是同步播出,真正体现节目参与的平民化、随意化、简单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8.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近几年一直探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怎样进一步联系群众,拓宽听众工作的新路子,使广播更好地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成为人民大众参与改革的重要讲坛。“听众日”活动就是这种探讨的一个重要成果。 “听众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所谓“听众日”,指的是电台为了使联系群众工作具体化、规范化而确定的广播工作者与听众的见面日。这种见面日每年安排一次,定在5月20日(特殊情况可提前或推后)。“听众日”活动内容包括双方见面当天所安排的交流项目及在此之前开展的相关的广播征文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它的内容和主要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广播节目改革的需要及当年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9.
郑颖 《新闻前哨》2002,(7):32-33
广播的传统特性包括可听性、及时性、通俗性等,在广播的所有特性中,可听性是根本,是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听众对广播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可听性的标准也在改变。以前,广播是公众获取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现在,公众听广播希望获取各种信息,欣赏、娱乐和休闲。为适应听众新的需求,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作不断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到:一、增强节目的可听性1、从“面面俱到”到“量身定做”。必须注重开发个性化的贴身服务项目,以特色鲜明的节目,稳住目标听众群体,并争取把“非注意力”听众变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从开掘对象潜能看“热线广播”的现状谢晓“广播热线电话节目”是听众参与广播的重要形式。在当前各级各类广播电台都在为促进“热线广播”节目向更高更深层次进一步迈进时,是否想到过可以通过开掘对象潜能,使传播者与听众间进行的双向交流不断扩展结合点,以统一到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