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成语一直都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经过“千锤百练”,形成了固定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意义,言简而意赅。使用得当,可使语言精练,鲜明生动,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如果理解偏差,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特别是一些意义相近的成语,更是语文高考命题者的首选,因为这类成语往往“貌合神离”,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差别,但其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还大相径庭,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辨析,谨防“张冠李戴”。下面笔者整理归纳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代表性的成语辨析题,总结出成语辨析的几点注意事项,希望能对解这类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一、高考考点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选择辨析两种题型。其考查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三个方面:(一)词义理解错误。对成语的词义理解错误,常由以下具体原因引起:1.理解记忆模糊不清。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因为对成语的理解记忆模糊不起,句中显然是把它当成“首要”来理解,从而发生了误用。2.望文生义。例: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分析:句中“文不加点”中,“…  相似文献   

3.
一、高考考点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选择辨析两种题型。其考查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三个方面:(一)词义理解错误。对成语的词义理解错误,常由以下具体原因引起:1.理解记忆模糊不清。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因为对成语的理解记忆模糊不起,句中显然是把它当成“首要”来理解,从而发生了误用。2.望文生义。例: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分析:句中“文不加点”中,“…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高考语文试题,每年都少不了对成语运用的考查。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成语误用的原因,为答题提供一些思路。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如: 1.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2.这篇文章写得实在糟糕,真是不刊之论。“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  相似文献   

5.
2006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3套考查了“正确使用成语”,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大致有望文生义、褒贬失当、对象用错、前后矛盾、不合语境五种,怎样才能拨开重重迷雾,见到“庐山”真面目呢?下面浅谈几点方法。1.吃透词义,避免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高考17套试卷除江苏、上海、福建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熟语(包括成语)运用外,其余14套试卷都对熟语的运用单独设题进行了考查。下面对其中的19例错例加以归类分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如果不懂某个成语的真正意义,只从字面去理解,势必造成误用。  相似文献   

7.
从1992年辨析成语使用题出现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辨析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题目,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谈谈成语运用常见的几大误区,以供考生们在做此类试题时加以思考。一、望文生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对一些成语不能仅从字面上想当然地理解,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的毛病。如: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高考题)简析:“首当其冲”比喻是最先受到攻…  相似文献   

8.
成语不仅是高考的重点,而且考查难度较大,多涉及学生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从多年的高考实践来看,本考点得分不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掌握成语的十大病因,从根本上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大力度,标本兼治,方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成语的十大病因如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  相似文献   

9.
成语辨析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暂时还难以撼动,而且考查形式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传统致误原因(如望文生义、色彩误用、轻重失度、形义混淆等)外,语法功能的误用也是近年来高考成语题答题致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考点说明】多年来 ,“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成语 )”部分 ,高考一般是设置 3个题目 ,每个题目 3分 ,共 9分。就这三个题目而言 ,易混词语 (主要是实词 )的辨析、成语的理解运用二题 ,可以说是年年考 ,题型已固定下来。关于虚词的考查 ,2 0 0 1年高考没有涉及。就以往年份的高考来说 ,有时还针对某个虚词比如“的”、“是”、“对”等单独设题 ,一般年份则是用辨析或判断正误的方法 ,对多个虚词集中考查。解答这类题目 ,重要的是正确掌握所考查的词语的意义 ,正确把握语境。除此之外 ,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对于易混词语一定要搞清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高考对于成语的考查常常采用辨析正误的方式,十几年来从未“轮空”,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而且该题难度较高,考生正答率偏低,是同学们头疼的难点之一,因此在解答该题时我们应了解、掌握高考成语使用的几个误区。(一)望文生义有的成语,其意义并不在字面,而是与其字面意义相左、相反或无关。(1)这两位进城找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2004年全国高考题)(2)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不能人浮于事,高高在上。(3)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  相似文献   

12.
成语的考查在高考语的能力阶层中为D级,一直是高考语基础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年年必考。近两年各地的高考语命题大多侧重于考查对形近成语的辨析,因此,对那些“形”相近而“神”不同的成语,我们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3.
贾庆伟 《现代语文》2006,(4):99-100
一、成语运用:理解要"对" 成语运用中有好多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比喻义的理解.这些成语大都来自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或诗词典故.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其它原因,我们有时很难从字面上来推测成语的真正含义和用法,所以切不可望文生义、妄加揣度.要勤查词典掌握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近义成语尽管很少以直接命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实际上很多成语试题是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我们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天津卷考查了“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湖北卷考查了“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绝无仅有”,江西卷考查了“另眼相看”、“刮目相看”等。可见,帮助学生弄清常见的近义成语是我们成语复习专题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考成语运用题的考查重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类: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有其固定的含义,字面的意思往往与其真正的含义大相径庭,而那些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就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例如:1.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  相似文献   

16.
成语和文言文是高考的两大考试内容。成语运用是考查学生对现代语言的运用,文言文是考查学生对古代语言的理解。这两大考试内容看似联系不大,实际上却“藕断丝连”。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既是古代语言的沧海遗珠,又在现代语言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成语作为日常仍在使用的现代语言,有的语义已同古义相去甚远,但它作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其中有的语义未变,沿用至今。以此为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古代汉语解读部分现代成语,也可以利用现代成语解读古代汉语。这样我们可以把成语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用红线相牵,在高考殿堂中喜缔良缘。  相似文献   

17.
蒋玉军 《初中生》2011,(33):17-19
下面以2011年中考题为例,对成语考查答题常见失误作一分析。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语义与实际意义差不多;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理解,仅从字面去理解,会造成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8.
成语误用例析江苏摇王云鹏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辨析成语运用正误是中考相对稳定的试题,它尤其考查那些使用频率较高但易出错的成语。成语误用主要有曲解词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几种形式。一、曲解词义望文生义最易曲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表面理解往往与本义相差甚远。例1摇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2003年北京海淀卷)句中“深居简出”中“简出”被曲解为“简单出门”,而该词的真正意思是“很少出门”。曲解成语的主…  相似文献   

19.
李建芳 《新高考》2008,(12):21-22
成语运用题是语基考查的一个重点,考生须熟练掌握。现简单介绍解答成语运用题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我们还  相似文献   

20.
[考点解说]成语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必考点之一,所占比分较大。成语的正确使用,必须注意理解成语的意义,掌握成语的出处和用法,高考中考查成语的理解运用主要是考查不同语意,不同语境中,准确地使用和选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使用不当,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成语和所给语境感情色彩不合;②只截取成语的部分意义,不顾及整体意义;③成语和所给的语境前后矛盾或重复;④用于甲事物的成语用在了乙事物身上,命题者制造一个望文生义的语境,让考生误人歧途。为此,特别提醒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加以比较,才能找到最贴切的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